侗寨大观:汉英对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概述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的怀化市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东邻湖南绥宁、城步,北接湖南靖州,南毗广西三江、龙胜,西连贵州黎平,历史上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素有“南楚极边”“百越襟喉”之称。全境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2,225.4平方千米,辖21个乡镇,243个村此文指行政村。,1,667个村民小组,有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总人口22万人,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78.3%,主要分布在南、西、东部。宋崇宁元年(1102)设立罗蒙县,次年改为通道县,1954年5月7日成立通道侗族自治县至今。寨(xaih或xaix),即村落,既是一个行政单位,又是一个人口聚居的自然单位。侗寨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筑巢而居”“散居山谷”的原始社会阶段,世居在这块土地的侗族先民,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侗寨。随着社会的发展,或是受到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侗族的其他支系和一部分其他民族先后迁入,人口不断繁衍、增加,而逐渐形成侗寨。侗寨既有聚单姓而居,也有聚杂姓而居。聚单姓而居,是一个族姓不断繁衍的结果,聚杂姓而居,则是多姓氏、多民族不断迁入融合的结果。

侗寨有大有小,大的侗寨有200~300户,小的仅几十户,其类型按其所处位置分为平坝型、山麓型、山脊型和山谷型4种。平坝型侗寨,地平线开阔,傍水而建,寨子被田坝围绕,布局合理,功能、设施完善,是最先形成的侗寨。山麓型侗寨是境内最主要的侗寨类型,其特点是依山傍水,功能、设施与平坝型寨子相近。山脊型侗寨,一般是迁入较晚或从平坝型、山麓型寨子分迁而形成,其特点是民居分布在一条山梁上,稻田在两边的山冲里。山谷型,亦称混合型侗寨为数不多,它兼具山麓型和山脊型两种侗寨类型的特点,即在一个山谷里形成的侗寨,既有山麓型的寨子,又有山脊型的寨子。

不论哪种类型的侗寨,虽规模大小不一,布局形式有所区别,但布局的内容和功能基本一致。一般而言,一个寨子以凉庭(鼓楼)为中心,它是侗寨的独特标志,是村民政治、文化的中心。福桥架在寨子的上下游,桥既是侗族人民重要的交通设施,又寄托侗族人民美好的愿望,也是侗寨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风水林在寨边或寨后,既可美化、净化环境,又是村民心中神圣之地,人们将风水林的枯荣视为整个村子盛衰的先兆。在侗乡,古老的寨子都铺设石板路,平整干净的石板路,从寨外通往寨内,再通往各家各户,通往寨外或境外的主要交通要道亦铺设石板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被人们誉为“侗乡柏油路”。寨内吊脚楼鳞次栉比,排列有序,虽密集,但密而不乱。古老侗寨的民居有些甚至是模仿蜘蛛结网的形状进行布局的,密集而畅通,同时给人以神秘之感。数栋吊脚楼之间设池塘一口,既可养鱼,更是侗寨重要的消防设施。池塘里架设晾禾架,金秋十月,晾禾架上晾晒的糯禾闪着金灿灿的光芒。芦笙坪、戏台与凉庭三位一体连在一起,既是村民集会、娱乐和议事的场所,也是全寨政治、文化的中心。萨殿、飞山宫(祠)、祖宗庙、文庙、城隍庙、南岳宫等宗教设施,是村民开展宗教活动的场所,长年烟火不断。整个侗寨的建筑、设施,按功能与用途可分为9大类,即:生活类、文化类、公益类、交通通信类、安全类、军事司法类、婚恋类、宗教类、圈养类。

通道侗寨的民居建筑,因受地域和文化的不同影响,南、北、西部的民居呈现不同的建筑风格,概括起来有越式、楚式和汉式3种。南部侗寨,尤其是从双江沿河而上至坪坦、甘溪的“百里侗族文化长廊”,越式风格较浓,即继承百越民族“干栏”式建筑的特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美化外部装饰;东部、西部侗寨民居则在保留“干栏”式建筑某些特点的同时,因受楚文化的影响,还融入了楚式建筑的某些特色,民居建筑的层次也以两层为主,吊脚较少,凉庭的层次也很少超过三层;而北部与汉族地区接近的侗寨,除部分保留“干栏”式的某些特点外,几乎与汉族地区的木房建筑相差无几,层次以平房居多。

侗寨建筑物的材料以木材为主,兼用石块、泥土。木料又以杉树为主,杉树用料视建筑物的形式而定,大径杉树一般用于修建凉庭和福桥。尤其是较原始的独柱凉庭的柱子,直径一般都在60厘米以上。民居建筑一般用直径20厘米左右的杉木。因使用杉木而产生许多相关的习俗,最有特色的是“十八年杉”。当孩子一出世,不论男女,父母即为其栽种一片杉树,等其到18岁时,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即将杉林砍伐,用其为新婚男子修建房子,或将其变卖后为出嫁女子置办嫁妆。“十八年杉”因此得名。石块与黄泥也是侗寨建筑的重要材料,石块主要是铺石板路和架设1~2米宽的小溪桥梁,黄泥则用来作瓦和糊篱笆墙。

因寨而产生的管理、仪式与禁忌,是侗寨的软环境建设。侗寨管理有一套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制度。组织形式上,一个家庭有家长,一个房族有族长,全寨有寨老,数个侗寨结成小款,有小款首,数个小款联成大款,有大款首,即联合款首;管理方式上,即有预防措施,又有处理办法,例如,在夜晚则安排专职人员通过喊寨、巡寨等方式,提醒人们时刻注意安全、不要忘记本寨所议定的各项款约制度。一旦发现有人违反了款约制度,视其情节交由相应的组织依款规进行处罚。款规所约定的内容十分细致,小到偷鸡摸狗,大到杀人放火等行为,无所不包。在这种严格款规的管理下,历史上广大侗族地区曾出现过“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良好社会环境。

禁忌是侗寨人民的信仰理念。因禁忌而产生许多相关的仪式。侗寨人民十分注重禁忌,侗寨里任何一种建筑、设施的修建,都有一定的禁忌仪式。例如,宅址的选择,重视审察山川地势,讲究住宅的方位、向背及排列结构。所以村前或寨后种一片“风水林”,可起到“藏风得水”,保持“生气”的作用,宅址选好后还须请地理先生择日动土。木匠师傅建木楼前要举行祭祀仪式,以求得木匠祖师鲁班的护佑。

屋梁是一栋房子的主心,所以对梁木的选择十分讲究,砍梁木用树时需4位家中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人参加,砍伐前先祭祀,树木砍倒时不准着地。人们抬梁木回家时,不论路程多远,都不准换肩。做梁木的木渣、刨花不准倒在阴沟里或火烧,只能倒进流动的水里。上梁时由主匠师踩梁并念诵吉语,抛糍粑。修火塘、大门等都有特殊的仪式。新建的侗寨,各户不能自行生火,必须先到萨屋里取火才能生火。如果村寨常发生火警或鸡乱叫,还要全寨封寨,举行驱瘟仪式。

木匠师傅是木楼建筑的工程师,他们修建房屋从不用图纸,只在一根“丈杆”上做文章,将整栋房子的结构以自己的木匠文字标于丈杆上,然后按“杆”施工,不差分毫,充分显示出侗族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侗寨各式各样建筑发展史,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侗寨建筑的发展史。其内涵十分丰富,接近它、研究它,收获一定不少。

A Dong vil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