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南银行的创立
一、中南银行开业
1921年6月5日,中南银行开创立会,黄奕住以会议主席身份发表演说:“奕住久客炎荒,历时三十余载,亦华侨中艰苦备尝者也。华侨资本家良多,于祖国国家社会各事业抱有热诚者,亦极不少。奕住不才,宜无足齿数,然穷有志焉,以为今后为南洋华侨资本家与祖国国家社会各事业发生关系起见,不能不于吾国内商业繁盛之区,首创一二比较的资本稍厚之银行为之嚆矢也,于是有与国内外诸同志共同筹划、创办中南银行之举。今幸赖诸公赞助之劳,得告成立,欣慰何可言喻。抑所为欣慰者,正不仅奕住个人之关系已耳,诸公倘幸有以赐教焉。”
然后报告筹备经过情形:“欧战以还,时局丕变,往时之以武力竞争者,今将一变而为经济竞争。大势所趋,万邦一辙。我国幅员辽阔,未辟之利甚多,倘不急起直追,人将为我借箸。我侨商眷怀祖国,报恩联袂来归,举办实业。待实业之举办,必恃资金为转输,而转输之枢纽,要以银行为首务。故奕住等自去秋回国,即集合同志,倡议创设中南银行,着手筹备。资本总额定以银元2000万元,开办之始,先招四分之一,即银元500万元,由创办人认缴350万元,其余150万元,留待海外侨商及国内同志。盖区区之意,于海外侨商,则使其资金内转,归志将从而益坚;于国内同志,则与之事业共同,关系乃因之愈切。所幸邦人君子,一致乐与赞同,曾不数月,股额已满,私窃引以为幸。迩者,内部组织均已就绪,俟房屋修缮毕工便可开始营业。今为本行开创立会之期,亦即本行成立之日。所有本行章程及选举董事、监事,皆将于此会观成。谨报告其经过情形如此。以后行务之进行,深冀股东诸君指导扶掖,俾可日进无疆,岂惟银行之幸,实业前途、社会经济、国际贸易,实利赖焉。”(53)
据中南银行创立会决议录记载当场投票选举董事7人,监事2人。
(54)史量才、吴秀生(香港进出口行经理,黄奕住的帮手)、叶沅坪(爪哇侨商,厦门日兴银庄经理,黄奕住的帮手)、韩君玉(福建诏安绅士,黄奕住的帮手)、黄奕住、马亦篯(厦门绅士,黄奕住的帮手)、王敬祥(菲律宾归侨)当选为董事。徐静仁、陶希泉以最多数票当选为监事。各董事一致推举黄奕住为董事长,聘胡笔江为总经理,于是中南银行最早的领导班子建立起来了。
1921年7月5日中南银行在汉口路110号开业。当日“来宾极多。本埠政商学各界,中外各银行、商会及南洋侨商代表,均往志贺。京沪及长江一带,并有来宾共约一千五六百人,衣冠楚楚,济济一堂,颇极一时之盛。各处之以祝词楹联为赠者,凡一千余事,贺电有百余通。当时柜面收入存款银洋共合五百余万元。查侨商组织银行,此为首例,而资本之雄厚,实为商业银行所仅见”。(55)当天在四川路与江西路两端的马路中,站满了中西巡捕维持这一段短短路程的交通秩序,除了去中南银行专程道喜的贺客与“挂红”解款的人员,得以顺利通过以外,其他的行人车辆,都被中西巡捕婉言挡驾,挥令绕道而行。一时中南银行的门前形成“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盛况。在上海滩上只要是说的起、叫的响的各界闻人、社会名流,差不多当天都做了中南银行的贺客。同时,也大多数成了挂红存款的客户。中南银行在开幕这天,收进存款共有千数百万元之多,实开上海所有中外银行开幕这天吸收存款最多的空前纪录。(56)银钱两业的大小同行,无不纷纷前来挂红捧场,这点就显出胡笔江在上海银行、钱庄两业中情面极大,所具力量也极充足。同时,也显示黄奕住识人善用,独具眼光。
二、中南银行面对的困难
中南银行的开业可以说是声势浩大,不同凡响。同时,为了扩大影响,中南银行在《申报》等报刊上刊发广告,以招揽顾客:
本银行资本金额银元2000万元,先收足500万元,呈请财政部、农商部核准验资、注册。总行设在上海,专营国内外汇兑,并办理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抵押放款、贴现放款、跟单押汇、买卖生金银以及银行一切业务。凡中外各大都会、商埠均有特约代理机关,所有利息、汇水、佣金格外克己,手续务求简便,敬祈各界赐顾。(57)
中南银行开业后,银钱业由胡笔江居中权衡;工商界由史量才、徐静仁代为张罗;侨界由黄奕住出面联系,所以前景一片光明。但是,在这繁华背后,中南银行也要面对许多困难。
第一个困难是来自华资银行与外商银行的竞争。上海滩新式的银行业逐步形成南三行、江浙财阀等金融集团,他们相互扶助,共同发展。外资银行在我国内发行钞票,操纵外汇,拥有特权,利润优厚。外资银行根本不希望中国自办银行,并千方百计地要阻挠华资银行的发展。1897年,俄国道胜银行就企图将中国通商银行扼杀在襁褓内。此后,比利时、奥匈等试图吞并中国通商银行。户部银行等一系列华资商业银行兴起之后,外资银行吞并华资银行的企图才逐渐减弱。但是,从未减弱对华资银行的排斥、打击。如外资银行在香港采取联合行动排斥华资银行。(58)中南银行如何从他们中间脱颖而出求得发展是个考验。
第二个困难,在办理侨汇事务上,中南银行居于侨批局与钱庄中间。侨批局是粤闽口岸与南洋间专门办理侨汇的特殊机构,在南洋势力尤为雄厚,限制着华侨的银行在海外的发展。16世纪以来担任并维持这个“华南—东南亚”贸易圈金融机能的中心性机构,就是作为华侨汇款机关的侨批局。(59)钱庄是国内的旧式银行,侧重对人信用,适应老式的商场习气,限制华侨银行业以侧重对物信用的业务在国内的发展。汇兑有侨批局,普通银行业务有钱庄。中南银行如何与侨批局和钱庄竞争,实现帮助侨商汇兑资金的目的是个问题。
第三个困难,近代中国银行业发行的钞票,只要稍有风吹草动,时常会发生挤兑风潮。即使是中国、交通这样具有国家性质的大银行,也难免停兑、挤兑事件的发生。中南银行取得发钞权后,金融界就对政府不能严格控制发钞权很有意见,同时对中南等银行发钞前景并不乐观。北京银行公会曾致函币制局:“政府又特许华威、中南等银行发行钞票之权,是不啻已病之夫,更加饮以鸩毒。本公会各银行闻信之下,群起惊疑,更有不能已于言之势。查华威、中南等银行,当此国内经济未允之际,继起经营,本公会各银行欢迎同业之心自属全体一致。惟顾念国家财政、币制前途,以及同业之安危起见,仍不能不请政府审前顾后,有所防维。”(60)有鉴于此,如何能保证中南银行钞票的信誉,避免挤兑风潮的发生,同样是放在中南银行面前的一大困难。
然而,中南银行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将这些问题一一化解。每年的纯收益,由1921年的40万元上升到1926年的112.7万元;(61)各项存款、放款以及其他资产都有大幅上升。银行业中在侨汇方面,“在国内者,仍以中南银行首屈一指”。(62)中南银行钞票信誉良好,发行量一度超过交通银行,位居全国钞票发行额的第二位。这些业绩的取得,和中南银行创办人的智慧分不开,同时更主要的是得益于中南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完善的制度安排。中南银行对钞票发行、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以及业务层面都制定了详细的制度,为中南银行30余年的发展保驾护航。
(1)樊纲:《渐进式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第27页。
(2)杜恂诚:《中国近代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3)李一翔:《近代中国金融业的转型与成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90页。
(4)《银行团觉醒》,《盛京时报》,1921年1月21日。
(5)张建伟:《法律、经济学与国家治理》,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344页。
(6)孔祥贤:《大清银行行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60页。
(7)王红曼:《中国近代金融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87页。
(8)[美]托·罗斯基著,程麟荪、张传洪译:《民国时期的中国经济:导言》,《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第4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第96页。
(9)万麟:《孔宋张三氏理财之比较》,《经济导报》,1947年第32期。
(10)王红曼:《中国近代金融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68页。
(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411页。
(12)王红曼:《中国近代金融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73页。
(13)王红曼:《中国近代金融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45页。
(14)王玉茹、燕红忠、付红:《近代中国新式银行业的发展与实力变化》,《金融研究》,2009年第9期。
(15)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第14页。
(16)龚骏:《中国新工业发展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18页。
(17)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第10页。
(18)唐传泗、黄汉民:《试论1927年以前的中国银行业》,《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4),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第67页。
(19)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39—140页。
(20)唐传泗、黄汉民:《试论1927年以前的中国银行业》,《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4),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第82页。
(21)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40—841页。
(22)余定义、陈宪和:《全国银行现势之统计与说明》(上),《中行月刊》,1937年第4、5合期。
(23)肖文燕:《华侨与侨乡社会变迁》,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232页。
(24)章开沅:《清通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4),岳麓书社,2000年,第669页。
(25)上述5条内容,见肖文燕:《华侨与侨乡社会变迁》,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90—194页。
(26)《华侨热心实业》,《民立报》,1912年8月14日。
(27)《专电·北京电》,《申报》,1919年2月9日。
(28)黄钦书:《先府君行实》,见赵德馨:《黄奕住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72页。
(29)《中南银行创立会纪事》:《申报》,1921年6月6日。
(30)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上海卷),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54页。
(31)苏大山:《黄奕住先生墓志铭》,见赵德馨:《黄奕住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82页。
(32)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上海卷),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53页。
(33)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上海卷),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53页。
(34)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南银行档案:Q265—1—393。
(35)黄浴沂:《黄浴沂回忆录》手写稿,第10页。
(36)赵德馨:《黄奕住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83页。
(37)赵德馨:《黄奕住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83—84页。
(38)李龙:《华侨银行业务的回顾与展望》,《经济导报》,1947年第14期。
(39)[美]戈登·雷丁:《弱小的机构与强大的联系:管理意识与中国的家庭商业关系网》,转引自[美]加里·汉密尔顿:《东亚与东南亚的商业网与经济发展》,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1年,第30—47页。
(40)《捷报》,1921年6月25日。转引自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上海卷),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69页。
(41)胡憨珠:《申报与史量才》,(香港)《大人》,第15期,1971年7月。
(42)黄钦书:《先府君行实》,转引自赵德馨:《黄奕住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72—373页。
(43)胡憨珠:《申报与史量才》,(香港)《大人》,第15期,1971年7月。
(44)徐静仁(1871—1948),名国安,字静仁,安徽当涂人。1912年,与张謇、周扶九等集资,在上海成立溥益纺织公司。1913年,创办马鞍山福利民铁矿公司。此后,应聘兼任南通大有晋盐垦公司、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东台大丰盐垦公司董事。1916年,史量才独立经营《申报》,亏损严重,后得到徐静仁大力支持,摆脱困境。1945年,黄奕住去世,徐静仁接任中南银行董事长之职。徐静仁一生致力于民族实业,热衷于慈善、教育事业,成就甚多。
(4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8辑,中华书局,1983年,第78页。
(46)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经济金融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45页。
(47)杨天亮:《胡笔江与中南银行:诚信、稳慎、敬业》,转引自张忠民、陆兴龙:《企业发展中的制度变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247页。
(48)赵德馨:《黄奕住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0页。
(49)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南银行档案:Q265—1—3。
(50)胡憨珠:《申报与史量才》,(香港)《大人》,第15期,1971年7月。
(51)胡憨珠:《申报与史量才》,(香港)《大人》,第15期,1971年7月。
(52)明:《江浙金融资本分析》,《经济导报》,1949年第121期。
(53)《中南银行创立会纪事》,《申报》,1921年6月6日。
(54)上海档案馆藏中南银行史料:Q265—1—2。
(55)《中南银行开幕志成》,《申报》,1921年7月6日。
(56)胡憨珠:《申报与史量才》,(香港)《大人》,第16期,1971年7月。
(57)《中南银行广告》,《申报》,1921年9月6日。
(58)颜嘉川、易棉阳:《试论20世纪初期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博弈》,《武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59)[日]滨下武志著,高淑娟、孙彬译:《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2页。
(6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69页。
(61)《中南银行十五年度营业报告》,《银行周报》,1927年第19期。
(62)李龙:《华侨银行业务的回顾与展望》,《经济导报》,194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