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方言》所呈现的方言分布

自古就有方言,今天的汉语方言正是古代方言各自独立发展而又相互渗透影响的结果。有方言存在,自然就有方言区。但是对于先秦那么漫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知道的方言知识极少极少。先秦文献中有一些方言痕迹,当时的学者也曾有片言只语提到当时的方言状况,然而凭据这些极为有限的、零碎的、毫无共时价值可言的材料,是无法科学地描写出先秦各个历史时期的方言区的。然而扬雄的《方言》却为后人客观呈现出了汉代的方言面貌,这是该书成为不朽著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书的重点就在“方言分布”这一部分,这部分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对汉代方言的具体描写,和描写中所蕴含的方言区划思想。《方言》记载的方言殊语所属区域极为广阔:北起燕赵(今辽宁、河北一带),南至沅湘九嶷(今湖南一带),西起秦陇凉州(今陕西、甘肃一带),东至东齐海岱(今山东、河北一带),甚至连朝鲜北部的方言也有所搜集。因此,依据《方言》所提供的材料,拟出汉代的方言区划也就成了可能。林语堂、罗常培&周祖谟、[美]司理仪、周振鹤&游汝杰、丁启阵等诸多学者都做过相关方面的工作,各家分区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各自掌握标准时有宽严之别以及对《方言》地名实际所指区域的理解有广狭之异所致,总体上来看,分区数量的多少并不构成根本性的差异。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方言》中所用的地名情况比较复杂,既有先秦时期的地名如战国国名,也有汉代的郡县及山川之名,并不统一。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与《方言》材料的来源有关。《方言》中的一部分材料来自郭璞所谓的“考九服之逸言,标六代之绝语”,也就是历史上的方言资料,而扬雄需要在古今之间建立纵向联系。一部分材料则是扬雄在京师“把三尺弱翰,赍油素四尺”,实地采集的汉代方言。这其中,可能由于被采访者的见识、表述习惯、文化程度不一以及该书未及定稿等原因,书中地名上存在的不统一也就无可厚非了。而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凡涉及历史地名如某些西周封国时,一般会在保留该地名的同时冠以“古”字(如“古秦国”“古晋国”)也就是这个原因,目的是为了避免过度翻译造成信息上的传递偏误,毕竟不少地名的实际范围都长时间处在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这就与静态描写的方式形成了冲突,因而我们的目标只能是传递其大致的地域范围,并在书末附以地名信息对照表来辅助读者进行理解。同时,《方言》所陈述的语言现象还是应当理解为共时性质,这是不冲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