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方言》一书的文献价值

《方言》是一部很有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研究汉代的社会生活、组织制度等提供了宝贵资料。如《方言》卷三记载:“南楚、东海之间,亭父谓之亭公;卒谓之弩父,或谓之褚。”“亭”是秦汉时乡以下、里以上的行政机构,而“亭父”“亭公”就是守亭的差役。至于“弩父”,就是秦汉时专管捕盗贼的守亭之卒;“褚”指兵卒、差役,因其穿着红褐色衣服而得名。这些记录为我们考察汉代的社会组织制度提供了很直观的资料。

其次,对我们阅读和研究古代史籍及文学作品大有帮助。如《汉书·韩信传》:“樵苏后爨,师不宿饱。”《方言》卷三记载:“苏、芥,草也。江、淮、南楚之间曰苏,自关而西或曰草,或曰芥。”所谓的“樵苏”也就是砍柴割草的意思。又如《古诗十九首·清清河畔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李善注:“盈与嬴同,古字通。”而《方言》卷一记载:“㜲,好也。宋、魏之间谓之㜲。”郭璞注:“言㜲㜲也。”实际上“㜲”就是“嬴”的增益字,而“盈盈”即“㜲㜲”,用来表示女子貌美。

第三,由于《方言》显而易见的共时语言学价值,我们可以通过《方言》的记录与前后文献进行对比,考察语言的历时变化。包括揭示古今名实之间存在的交错关系。或是古今称名相同,但所指不同;或是古今称名不同,但所指相同。也包括辨别古今方言词地理分布上的变化,像古代的某些通用语,可能演变为后来的方言;而古代的某些方言,也可能演变为后来的通用语。还包括考索词语意义、构词方式、语音等方面的历时变化,等等。这些都为我们开展汉语史研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第四,《方言》为我们考察今天的方言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线索。《方言》记载的语言现象,在今天的不少方言中都还有遗留,很多方言词语溯源、考本字的工作往往要依赖《方言》所提供的线索。比如黄侃《蕲春语》:“吾乡谓杀禽兽已,纳之沸汤去毛,曰燅毛。或书作挦。”记录了其家乡湖北蕲春表示为禽兽褪毛的方言表达。现在不少地方也有类似“挦鸡毛”的用法。《方言》卷一:“挦……取也……卫、鲁、扬、徐、荆、衡之郊曰挦。”这也是目前能够见到的关于“挦”有拔取义的最早文献记载。显然类似“挦鸡毛”这样的表达正是《方言》中表拔取义的“挦”在后世的用法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