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睡眠障碍消失
这一年是石榴的大年,一个个长得又大又甜。如果耐心足够,可以从石榴里剥出来鲜红色的果粒。先在石榴开花的一端横切一刀,打开一个断面,露出里面的结构。然后,小心地沿着它自身的纹路划开表皮,一边用手掰开,一边观察“底座”所在的位置,在连接处横切一刀,去掉薄膜,完整地剥出每一小块里的石榴果粒。
很快,我在剥石榴的过程中进入了“心流”状态,注意力完全沉浸在手中的水果刀和精细操作上。它就像一次动态的冥想练习,动作完成的时候,大脑状态还保留在平和、愉悦的感受中。
一颗颗石榴粒晶亮亮地散落在盘子里,像是切割打磨已毕,等着被镶嵌在首饰上的红宝石。一切都准备停当,门铃响了。
距离上次的对话已经过去两周,鸿宜鼻子上的青春痘已经消退了很多,眼睛也更明亮了。一进门,鸿宜就咧着嘴,冲我神秘地笑:“老师,我有惊喜给你。”
“什么惊喜?”我充满期待。
“我今天早上是8点起床的!”鸿宜扬着头,脸上带着孩子气不加修饰的美好。
我鼓起掌来:“太棒了,我真为你骄傲。”
“可能和我爸的改变有关系。老师,我爸的态度变化真大呀!”
我哈哈地笑了,把盛着石榴的盘子往前推了一点,用手势提醒他,这里有好吃的。
多年来,在接触的众多厌学、网瘾、睡眠障碍、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的真实感受长期不被“看见”。忽略孩子感受的是最爱他们的父母、老师和亲朋。简单来说,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在多大程度、多高频率上被看见,是决定这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于鸿宜来说,如果他的父亲践行有力,孩子状态好转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鸿宜吃石榴的动作夸张而有趣,用手抓起一大把,然后把这些果粒同时塞进嘴巴里。因为太多,嘴巴经常要张得很大,面部的肌肉牵动起来,眼睛也瞪得圆圆的,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中,张飞孩子气地徒手捏碎关羽卖的黄豆时的表情。
我等他把籽都吐出来,轻轻问道:“石榴是什么味道?”
“甜甜的,很好吃。”
“哦,那么每一下合起牙齿,咀嚼石榴,味道都是一样的吗?”
鸿宜显得有些惊讶:“是呀,一口石榴,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是不一样的。”我笑了,“咀嚼第一下的时候,你的嘴巴里塞得太满,破碎的石榴汁还没有流到舌尖的味蕾上,所以很可能是没有尝到什么味道的。渐渐地,被碾破的石榴粒越来越多,它们的体积越来越小,味蕾被石榴汁包裹起来,这个时期的味道应该是最好的。再到后来,石榴汁被吞咽下去,石榴籽裸露了出来,嘴巴里的味道就越来越干涩,直到最后,籽被吐出来为止。”
“老师,你这么一说,还真的是这样的!”鸿宜饶有兴趣地又抓起一把石榴粒,塞到嘴里,一边嚼,一边体会着。
“现在,你一边体会石榴的味道,一边也在暗暗思忖‘就算知道得这么详细,又有什么用呢?只是一口石榴而已,几秒钟就咽下去了’。是这样吗?”我儿时在小说上读过,福尔摩斯依据观察别人的面部表情猜测对方的内心动态,当时并没想到成年后的自己也时不时爱玩这样的游戏。
“老师会读心术吗?”鸿宜警惕地看着我。
“不,我不是会读心术。”我很认真地说,“我是在分享元认知能力在每一件小事上的运用,这同时也是训练更强的元认知能力的方法,这样清晰地感知当下,专注地吃石榴的过程,就是一次动态的正念冥想。”
“哦?冥想不是必须坐在那吗?”鸿宜眨着眼睛问道。
“当然不是的。走路可以冥想,跑步可以冥想,吃石榴和看着你吃石榴都可以冥想。”我说,“元认知能够清晰地感知当下所做的事情带给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受,这样的练习在日常的很多场景都可以进行。就像我们吃石榴时味蕾的感受一样,当我们充分地专注感知每一个当下,而每一个当下对于我们的生命来说都是全新的。一口石榴,会有很多不同的层次,是非常有趣的!如果我们能用元认知思维工作和生活,人生必定会过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更加重要的是,我们会真正享受每一个时刻。”
“最近爸爸就在带我练习冥想。”鸿宜说。
“你喜欢吗?”
“我也说不清,好像没什么感觉。”鸿宜咧着嘴笑了。
“我们可以慢慢来。”我说,“其实我们的人生,是由大大小小的选择组成的。大到择校、择业、选择伴侣,小到别人说了我们一句不好听的话,我们怎样去回应。可以想象,如果每次选择的关口,我们都能如实地依据真相,用理智思维去采取对自己而言最正确的决策,人生当然会顺畅很多。鸿宜,你未来想做什么?”我语气轻松地问他。
“我也不知道。”鸿宜用右手揉搓着左手臂。这个习惯动作是他自己选择的方式,让思维从外部环境逃离出来,获得一小会短暂的休息。
“没关系,你还这么年轻,有大把的时间给你去探索和寻找呢。”
“我爸想让我当一名企业家。”鸿宜说,“他不会让我干别的。”
“你喜欢吗?”我观察着他的脸。
“算是喜欢吧,我想成功。”鸿宜抬起头,“老师,你说那些很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累不累?”
“当然累,但是企业家能获得成功,说明他们有某种强大的驱动力,在驱使着他们跨越了累,跨越外面环境的起起伏伏,虽然可能经历了很多次的成功与失败,但最终都能走向卓越。”
鸿宜问道:“他们的驱动力是什么?”
“比如,爸爸的期待。”我淘气地笑笑,“你觉得这个驱动力怎么样?”
“啊?不要吧。我想靠自己。”鸿宜感受到环境的安全,一边否定一边轻松地笑着。
“很好,那我们就依靠自己的内部驱动力往前走,我相信你可以的。”我看着少年的眼睛。
鸿宜迟疑了一下,说:“这我不确定……我觉得爸爸和他崇拜的那些企业家都很厉害,他们要坚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功。我也想像他们那样,但是……我不想努力。我觉得努力很累。”
我回答道:“别怕,你觉得自己很抗拒这个过程,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像你看到的,每个成功的人都要坚持很长的时间,但也不全是苦哈哈地坚持。他们有自己内在的驱动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在驱动力,你也有。并不只有看手机、看电视、玩游戏是快乐的,努力拼搏,挥洒汗水也可以是快乐的。推着你一步步走向自己梦想的状态的推动力可能只是暂时被压抑了,体现不出来而已。”
“努力拼搏也会快乐吗?”
“是啊。努力拼搏如果能令你感到有价值,感到快乐和满足,就是来自内心的正向反馈。想想看,做一件事让你觉得快乐和有价值,你就会想继续去做它,对吗?”
“嗯,会。”
“成功的人,就是能找到让自己持续感到快乐和有价值的事,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下去,这必会迎来辉煌的时刻。这样的特征,我把它称为‘自我内核’。”
本节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