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构建孩子的元认知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讨论了元认知能力在个体上的普遍作用。接下来,可以引申地讨论一下怎样协助鸿宜构建他的元认知能力了。”我笑着说。
“对啊老师,我该怎么做?”
“有两方面的建议。第一个方面,正像您刚才说的,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协助孩子了解元认知的概念和好处,如果他愿意的话,带着他做一些简单的正念冥想练习。神经科学家认为,冥想可以建立新的神经突触关系和神经通路,这对大脑还在发育的未成年人有很大的好处。”
乔阜问道:“您的意思是,我可以和他一起坐在这里观察呼吸吗?”
“在实操层面,我更建议你们各自去做,可以采用同样的冥想引导音频。因为冥想是很个人的一件事,是完全发生在一个人大脑中的锻炼,外力是完全无法强迫的。需要鸿宜自己对这件事感兴趣才行。如果他暂时还不能接受,也不要强求。”
“假如他不愿意,我该怎么办呢?”乔阜想了想,忽然说道,“如果是以前的我,发现一种这么好的练习方法一定会直接让他去做,把每天冥想的时长和要求给他规定清楚。但是这一周,我听了您的建议尽量把决策权还给他,反倒觉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我为他竖起大拇指:“看来第一项挑战的课题您真的进行得很好,这样的意识已经清晰地印在你做每个决策的过程中了。”
乔阜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也是说得比做得好吧。”
我继续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自我内核思维的第二项挑战。那就是在孩子的骑手能力和缰绳(元认知能力)都还非常欠缺的时候,父母要为他做一个好的示范。”
“怎样的示范?”
“在生活中尽量多去‘看见’鸿宜内心的真实感受,就是这样。”我认真地道,“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元认知能力需要通过模仿父母对孩子的观察来习得。每当自己的真实感受被父母表达出来的时候,孩子都会有一种‘被看见、被理解’的轻松感,同时他也才会明白:哦,原来我的感受是这样的!”
“我不太明白,怎么去看到孩子的真实感受?”
“孩子的真实感受包括他们的需求、想法、情绪、感受、对他人和世界的认知等,而且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我们来举个例子。您上次提到鸿宜小的时候想吃西瓜,您下楼走了很远的路去买,这就是一次很温暖的‘看见’,您用自己的行动‘看见’并回应了鸿宜内心的需求。这个过程可以用行动,也可以用语言或是眼神。如果在每件事中父母都能如实看见孩子内心的感受,并且把它表达出来,无论这个需求是否被满足,对孩子的元认知养成都会有巨大的帮助。我这里还有一个反向的例子。鸿宜曾经告诉我他的性格比较孤僻。但是,鸿宜从4岁开始就很会与人交往了呀!当我问他为什么认为自己孤僻的时候,他说这是您说的。”
“是吗?我有这样说过吗?”乔阜奇怪地瞪大了眼睛。
“是啊,在鸿宜内心,确实有这样的自我评价。”
一直以来,乔阜都很希望鸿宜能在人群中游刃有余,获得卓越的社交能力,这也是在商界打拼的一项必备能力。为了培养鸿宜这一点,父亲下了很多工夫。但鸿宜还是一个孩子,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总有些时候不爱见人,不爱说话,也不愿意出门。每当这样的时候,父亲就会对他说:“你这是孤僻。你看,姑姑家隔壁有个老爷爷一个人住,多孤单多可怜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都是因为他性格孤僻,没人愿意和他在一起。你想和他一样吗?”
实际上,鸿宜阶段性地不想见人,不想交谈,这是很正常的心理需求。别说孩子,即使是心智成熟的成人也会有很多需要独处的时光,不希望被人打扰。而鸿宜合理的心理需求被父亲贴上了“孤僻”的标签,久而久之,他自己也相信了,认为“我有些孤僻”,这个认知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乔阜听了我的描述,若有所思地说:“确实,我从来都没有用心去想想,鸿宜那个时候到底为什么不想见人。当时我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怎样让他愿意去见人’上面了。”
“是的,这是很多父母在养育过程中都会出现的状况,过于急切地解决现实的问题,忽略了背后真实的心理状态。鸿宜年纪还小,白马的真实感受不被父亲看见,他自己的骑手也看不见,骑手和两匹马之间没有连接,马车无法发展出缰绳,这就是元认知能力的缺失。”
“那我应该怎么做呢?”
“可以试试看,下次当鸿宜不愿意见人的时候观察一下他的真实感受,并且把它们说出来。”我满怀期待地鼓励乔阜,“比如,您可以说:‘你现在是不是不愿意见人?是不是觉得和别人打交道有点累,想休息了?或者是担心对方的反应,会对你品头论足?’这样如何?”
“我要是这么说,这小子能高兴得蹦起来。”乔阜忍不住笑。
“哈哈,那就对了。这就是‘看见’的力量。请记得,看见不等于不能表达您的想法。您‘看见’他,也可以协助他来‘看见’您。您可以说:‘虽然你已经很累了,但马上要来家里的这个人对爸爸来说很重要,你如果不打个招呼的话,爸爸会觉得很尴尬的。’”
“这真的是个很新颖的交流方式,我从来都没试过这样和他说话。”乔阜的笑容更大了,露出了八颗雪白的牙齿。
“所以才说,这是一项‘挑战’,是您可以为他做的一件非常棒的事。其实,鸿宜本身并不是一个很内向、孤僻的孩子啊!他在人际交往中,是可以获得价值、愉悦和满足的。只是他的骑手被蒙蔽了双眼,看不见自己的真实感受而已。”
“真的是这样的吗?”乔阜的眼睛放出了光芒。
“是的。他需要立足于真实的感受,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决定。这样的决定对他来说才是稳定的,在未来并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变化,这就是他的自我内核。而完成这个过程的第一步,就是陪伴他去‘看见’自己的真实感受。包括美好的部分,也包括不美好的部分,无论父母还是孩子自己都需要对感受足够诚实。您可以协助孩子一起做一些正念冥想练习,更重要的是,您要能够看见鸿宜的真实感受,并且把它们说出来。”
“我明白了,老师,我会努力去‘看见’鸿宜的真实感受的。”
当乔阜流露出他坚定果敢的一面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一个迷茫的父亲只是他的一个小小的侧面,他更是千千万万民族企业家中的一员,对认准的事情不会退缩。正是他们坚实可靠的臂膀和不懈的努力,共同撑起了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
本节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