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幸福的五大误区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的沟渠中流过。
——印度近代著名诗人 泰戈尔
谈到幸福,有些人偏面地认为幸福就是没有工作压力,就是比别人好一点,就是不差钱,就是无忧无愁无烦恼,就是成功……但这些都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幸福。
误区一:幸福就是没有工作压力
如果一觉醒来,没有困难了,我就不想活了。
——宏碁集团创始人 施振荣
有一首打油诗,描述一份好工作应当是这样的: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首先,这样不劳而获甚至不劳多获的现象,不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极小概率事件。可是,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获得了一份这样的工作,就一定会幸福吗?
刘强东说,“很享受自己努力工作的状态,平均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达16个小时,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会让我觉得很痛苦。”
有人说大佬们不食人间烟火,站着说话不腰疼。事实上,身边的打工人也会有这样的苦衷。
一个朋友在一家企业工作,待遇很好,“单位基本上什么都发”;住所与办公室前后院,步行也就五分钟的路程,不用挤公交、赶地铁,没有通勤奔波之苦;还管着一帮外包公司人员,什么活也不用自己干,每天动动嘴就好了……但是,这位朋友却感觉并不幸福,甚至有些郁闷,还萌发了辞职的念头,他抱怨说,“这份工作太简单,太无趣乏味,太没有技术含量了,感觉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朋友太能装了,得了便宜还卖乖,是典型的“凡尔赛”式自夸。但是,新冠肺炎肆虐时,很多人都因此有了一个百年不遇的超长假期,有了一段不用工作,还可以照常拿工资的“好时光”。但是,你感觉幸福吗?
应该说,刚开始大多数人还是很享受的,但是,边际效应迅速递减,慢慢地演变成为一种煎熬。一个朋友发信息说:“没有上班,光拿工资,有手有脚,元气满满,满腔热血,一肚委屈。”
有道是“忙的蜜蜂没有悲哀的时间”,人忙起来,才能感受生命的充实和快乐,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一闲下来就会增加很多是非,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地里不长庄稼就长草”“闲事生非,没事吃饱撑的”。
据《华商报》一篇题为《西安婚姻登记处复工离婚预约爆满》的消息报道:2020年3月2日起,西安市17个婚姻登记处已正常上班,逐步恢复婚姻登记办理工作。记者5日从多个已经恢复业务办理的婚姻登记处了解到,相比于新人结婚的迫切愿望,离婚的人也不在少数,多个婚姻登记处离婚预约天天爆满……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王女士告诉记者,“以往每年也是会在过年之后、高考之后,出现离婚小高峰,今年受疫情影响,许多夫妻在家整整一个月,容易产生矛盾,加上之前因为疫情业务一直无法开展,所以这几天,明显能感觉到办理离婚的人数激增。”
飞机待在地上会更快地生锈,人闲着会更快地损耗能量。闲着没事、没有压力有时真是一件活受罪的事,完全闲下来无聊的日子往往浑身不自在、不踏实,身体上的毛病更多,这让我想起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有些老干部退休后赋闲在家,本该是怡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但退休后却老得更快,几年不见判若两人,其衰老之快速不忍目睹。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据也表明,相对于无所事事的老人,那些经常做一些小事的退休老人要幸福和长寿得多。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们付费给一些大学生,对他们的要求就是什么也不能做。他们的基本需要得以满足,但是被禁止做任何工作。4-8小时后,这些大学生开始感到沮丧,尽管参与研究的收入非常可观,但他们宁可放弃参与试验而选择那些压力大、收入也没有这么多的工作。
为什么不干活反而感觉不爽呢?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通过调查发现:福流 ① 的体验,发生在工作时(54%)的机率,大大高于休闲时(18%)。他说,“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时”。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利·麦格尼格尔研究发现,最幸福的人并不是没有压力的人。相反,他们是那些压力很大,但把压力看作朋友的人。这样的压力,是生活的动力,也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①指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福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简言之,福流是专注于某项活动而带来的极大幸福感。
当然,这个压力也是有限度的,不是越大越好。相关研究认为,在过难和过易之间有一个区域,我们不但可以发挥最大的潜力,还可以享受过程的快乐。也就是说,想要达到这个境界,任务的挑战要难易适度。再具体一点,就是难度略高于技能10%~20%的时候,最容易获得成就感,详见图1-1。
图1-1 合适的压力是幸福
这里的关键是选择一份与自己智商相匹配的工作。高能力做低挑战的事容易无聊,这好比让一个博士去做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很简单,很快就穷尽了其中的全部奥秘,感觉索然无味。低能力做高挑战的事容易焦虑,这好比让一个智商平平的小学生做奥数题,像读天书一般的感觉,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还是看不懂。而在焦虑和无聊之间,有一个神奇的空间,人在其中很容易进入专注状态,这就是适当的挑战。
误区二:幸福就是比别人好一点
但是,唉,从别人的眼里看到幸福,多么令人烦闷。
——英国剧作家 莎士比亚
有一种人的幸福叫“比别人好一点”,他们喜欢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找到平衡,获得幸福感。
在电影《求求你表扬我》里,著名笑星范伟有一段经典台词,让大家印象深刻,他说:“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有一种恶叫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本来好好的,看到邻居谁买房了,同事谁升职了,周边谁炒股发财了……便开始陷入无端的焦虑中。我们自古就有“不患贫而患不均”的说法,不怕自己得到的少,就怕自己得到的比别人少。
更有甚者,有些人将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对别人的不幸津津乐道、幸灾乐祸,一心盼着比自己混得好的人倒霉遭殃,从中找心理安慰。这样的人让我想起歌德的一句名言,“人变得真正低劣时,除了高兴别人的不幸之外,已无其他乐趣可言。”
尤金·奥尼尔有一种观点,幸福就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成功必须排名次,但幸福却不需要,是自己心灵深处的感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幸福,才是稳定持久的幸福。要知道,人生下来就有不同,有的人一生都奋斗在去罗马的路上,有的人生下来就在罗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精彩,也有自己的无奈。
“人比人得死,物比物得扔”,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也是很多人生悲剧的源头。尤其是我们这一代,既享受着改革开改的巨大红利,也承受着改革利益调整带来的压力。从本质上说,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自然会有人分得多一些,有人分得少一些,有人会升上去,有人会降下来……这时,能不能做到人与自我和谐、保持心理平衡就非常关键。你是否幸福其实与他人无关,与幸福的能力和方法有关,这完全取决于自己。只要自己感觉幸福,就是人生最完美的答卷。
误区三:幸福就是不差钱
只要基本生活无虞,额外的收入并不能带来多大快乐。
——美国心理学教授 爱德华·迪纳
金钱和幸福是正相关的关系,但是,金钱对幸福的作用却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临界值”(美国人的研究是年收入7.5万美元),存在天花板效应,在达到“临界值”之前,金钱和幸福感是0.12正相关的关系。一旦突破这个限度之后,效果就不那么明显。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并不取决于自身实际有多少钱,而是取决于实际有多少钱和想拥有多少钱的比例关系,分母对分子的比值越大,幸福感越强。
“你对金钱的看法比金钱本身更能影响你的幸福感”,由于个人的欲望不同,有些人欲壑难平,想拥有更多的钱,尽管自己财富不少,但关乎幸福感的比值并不大;有些人认为“人间至味是清欢”,钱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就够了,财富虽然不多,但却自得其乐。所以,有些穷人感到很幸福,而有些富人却觉得不快乐。
原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虽然很有钱,但由于贪红了眼睛,却幸福不起来。他说,之前自己一直觉得手握足够的金钱才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但他后来发现这些钱来路不正,反而让他更加惊慌。
2014年5月,魏鹏远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带走调查时其家中发现2亿现金,重1.15吨,检察官从北京一家银行的分行调去16台点钞机清点,当场烧坏了4台,令人唏嘘不已。
2016年10月,魏鹏远以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魏鹏远们欲望无边,总想获取比别人更多的金钱,最终走向了不归路。很多人花一辈子才明白的道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实在太少。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只有你选择要快乐时,才会感到快乐。一张五名印度小孩“自拍照”获得国际摄影大赛金奖:穷苦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穿着又脏又旧的衣服,几乎都赤着脚,站在泥土路上,唯一有鞋子的左脚穿了一只很旧的蓝色人字拖鞋,右脚的就贡献当作“相机”了!远处有些用旧铁皮胡乱搭建的建筑、土堆等。这张照片由印度男演员博曼伊兰尼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并附文写上:幸福与拥有多少无关,与内心相连!见图1-2。
《华盛顿邮报》曾做过一份调查:“你认为世间最奢侈的物品是什么”?评选结果表明,世间最奢侈的物品均与物质满足无关。真正的幸福与快乐,永远是由内而生,而不是外在赋予;人生真正的价值,来源于感悟生活,星空与云海,信任与陪伴。
可能很多人都幻想通过中大奖等方式,实现一夜暴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些运气爆棚、真的实现一夜暴富的幸运儿,从此就真的过上幸福生活了吗?
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James,买彩票很幸运地中了1900万美元,一夜之间变成了富人。
他辞去了夜班保安的工作,和妻子一起去夏威夷旅游,还买了一栋漂亮的新房子。两人觉得自己运气太好了,打算继续买彩票。
但不久之后,妻子和他离婚了,拿走了一半的钱。很快,James又染上了毒瘾,这可是一笔高支出,剩下的钱完全不足以支撑吸毒的开支。于是,他选择去抢劫银行。在纽约、洛杉矶等地的银行抢劫案中,他一共抢了4万美元。
2018年3月15日,James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最终,他将面临长达80年的监禁。
误区四:幸福就是天天开心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张爱玲
在谈到幸福时,有些人认为“幸福=没有痛苦”,天天开心,无忧无愁无烦恼。而任何经历过负面情绪,无论是嫉妒或者愤怒、失望或者悲伤、恐惧或者焦虑的人,都算不上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泰勒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区,这些人要的不是幸福,而是完美。幸福不等于完美。“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真实的人生永远有春夏秋冬,潮起潮落,鲜花荆棘,谁也逃不离。
也有些人为了让自己变快乐,压抑心中的忧郁,装着很幸福,对不快乐采取回避态度,逃离真实的生活,但是该来的总会要来,生活迟早还要面对,他们仍然没有变得快乐,甚至觉得更不快乐了。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不能伪装的东西有三样——咳嗽、贫穷和幸福,越伪装越欲盖弥彰。人们所有的感受其实流过同一条情绪通道,当我们阻止痛苦情绪时,其实就是在间接阻挡快乐情绪。而当这些痛苦情绪长期不能释放出来的时候,它们会膨胀并且变得更强烈,一次次地卷土重来,到了最终爆发的时候,往往会彻底击垮我们。
大家应该都看过《泰坦尼克号》,以电影中的女主角罗丝为例,她当时已经有了未婚夫,一直努力在这段关系中扮演着“淑女”。
他们的关系如同水晶,晶莹剔透,看起来像童话般美好。但人性是复杂的,不会如此完美。短时间的压抑是可以的,但是长期看来,这是对人体能量的不断消耗,隐藏着很大的潜在风险,而且压抑得越久,报复性反弹就越猛,可能风险越大。当罗丝遇到杰克的时候,她人性中压抑的另一面被激活了,飞娥扑火地奔向爱情。
对待幸福的科学态度应该是定位于做一个完全真实的自己,敢于直面真实的人生,“准许自己做一个完全人,像小孩子一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逃避生活,不压抑自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幸福和痛苦是共生共存的孪生兄弟。在构成我们生活的元素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才是生而为人真实的模样。人的这一生,小的时候可能快乐更多一些,等到长大后,就始终被五味陈杂的生活所包围。幸福不是没有痛苦,遭受痛苦是人生的常态,哪怕是那些幸福的人,也一样会经历许多痛苦。
电影《爱在日落黄昏前》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人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唯一痛苦的人。”觉得别人的生活比自己好,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人比你更好,但你也没比任何人好。
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里,没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没有一种职业是吃着火锅唱着歌就可以拿高薪的,没有一个人不劳而获就可以始终受人尊重的,而且越是看着光鲜亮丽的事业,越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痛苦不可怕,关键是怎么看。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幸福的人在看待痛苦方面也是相似的,那就是他们将痛苦视为生命必需的营养成份,并可以从中获得感悟和成长。
《平凡的世界》里塑造的少安少平兄弟是幸福的,他们把艰苦的劳动视为一所把人的意志锻炼成为钢铁的学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少安说过,“我们这些来自生活底层的人,受过的苦难,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少平更是自豪地宣告,“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你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苦难,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真实的生活比小说里还要难得多,但是,天下没有白受的苦,白吃的亏,白担的责,白扛的罪,白忍的痛,这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前方的路。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体验痛苦可以帮助人更好地感知幸福。一个随时随地都快乐的人往往感知不到幸福,只有当他有负面感受时,才能激发出对幸福的觉察。炎炎夏日,一直蹲在树荫下乘凉的人,是感受不到凉快的,只有在日光暴晒下劳作一番,再回到树荫下,才能体会到凉风习习的幸福感。
稻盛和夫回忆自己经历的数度苦难,庆幸自己由此志向才变得更为坚固,才能造就如今的自己,“倘若出生优越之家,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轻松进入期望的学校就读,顺利进入著名的大企业就职,全然不知人间疾苦,那我的人生道路将是截然不同的。”
误区五:幸福就是成功
你生活得越幸福,你就越富裕。这也不断地激励着我。
——美国心理学家 马丁·塞利格曼
成功与幸福既相向而行,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但又非重叠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成功或升职加薪。有关研究表明,一般来说,越成功,越幸福,成功可以带来幸福,但却不是必然关系。
人们渴望成功,很多人更是希望走捷径快速成功。但是,越想走捷径越会走更多的弯路,这让我想起有句被说滥的话,便是茨威格在《断头王后》里讲的:“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成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如果只想着成功——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而且还会产生焦虑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名校里读书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学术,而是焦虑感和不幸福感。成绩越优秀,对自己的期待越高,这种焦虑感反而越强烈。这些名校的学生在外人眼中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成功者,但这种成功并不一定带来幸福。美国心理学会也曾公布《大学校园危机》:接近一半的大学生感到“绝望”;近1/3的学生承认,在过去12个月中,由于心情过度低落而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如果你拿着成功学的地图,去寻找幸福的新大陆,是抵达不了目的地的。但是,如果拿着幸福学的地图,去寻找成功的新大陆,却会一路顺风。
越幸福,越成功,幸福本身也能带来更多的成功,幸福对成功的推动却是必然的。幸福是提升生产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心中洋溢着幸福的人,一定是充满着激情去工作的,也一定会把握住更多的机会,产生更好的绩效。
博拉·米卢蒂诺维奇对广大足球球迷来说,是相当熟悉亲切的一个名字。2001年米卢创造了神奇纪录,率领中国国家队圆了44年的世界杯之梦,首次进军世界杯正赛阶段的比赛。谈到米卢和足球的这段故事,资深足球节目评论员张路在一次演讲时,颇有感慨地说:“米卢能带中国队杀进世界杯,不是偶然的,他找准了中国队问题的症结,提出了‘快乐足球’,同时,还有让足球快乐起来的方法,让中国队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