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不易 人生完美诗人白居易
欲眠不眠夜深浅,越鸟一声空山远。
庭木萧萧落叶时,溪声雨声听不辨。
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
栋里不知浑是云,晓来但觉衣裳湿。
——〔宿北乐馆〕唐·陈润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对江南情有独钟,以《忆江南三首》最为出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王安石对他的诗曾作评价:“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相传宰相李德裕对白居易送来的书信及诗篇从来不看,而是用一个竹筐封存,刘禹锡劝他看看白居易的诗篇,至少把书信看完,李德裕说:“我怕自己看了会心软。”因此,苏轼发出了“元轻白俗”的著名评论。
苏州山塘街·白居易像
据《太平广记》记载,白居易赴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便知科考行卷之风,带着自己的诗篇去拜谒当时诗坛名人顾况[1],想得到顾况的推荐。顾况看到白居易诗稿上的名字,望名生义,凝视片刻对白居易说:“呵呵!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意思是说长安城米价贵,想要居住下来也不容易。其实,“居易”出自春秋子思《礼记·中庸》,原文是:“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大概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安于自己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则冒险求得本不应该获取的东西。当顾况打开诗稿,开篇第一首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读罢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顾况觉得眼前一亮,于是随口感叹道,诗能写得如此之好,居住应是很容易。这首诗是科场考试练习题,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居住不易与居住易,只在一念之间。一方面,顾况慧眼识珠,善于辨识人才,爱惜人才;另一方面,白居易的文采和才情打动了顾况,给自己带来了希望。自此,白居易“居即易矣”的名声在京城传播扩大,增加了科考成功的概率,从而一举成名。于是留下“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成语,后用来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费用昂贵,不容易维持生活。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28岁的白居易中进士科时,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联诗。
唐朝自高宗以后,进士科录取人数增多,但官位有限,出现了“僧多粥少”的情况,为了缓解铨选压力及供需矛盾,增设了“身言书判”考试内容,亦称“书判拔萃科”,又称“判萃科”。经过多年实践,效果甚好,后人对这一制度进行了保留。先由礼部组织进士科考试,取得做官资格后由吏部组织“身言书判”考试,须再通过吏部这一关。吏部选拔要求身要体貌丰伟,言要言辞辩正,书要楷法遒美,判要文理优长,四者均要合格,判尤为重要。由吏部尚书仆射[2]转门下省反复审核,手续甚繁,故有出身二十年而不得官职之人。由于白居易参加书判拔萃科答卷规范,成为吏部组织科举考试的规范文本,最负盛名,士子参加该科考试将其答卷作为范文来模仿练习。书判科考试合格后任校书郎,校书郎是秘书省为皇家整理图书的机关,其职责就是管理“邦国经籍图书”。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御使中丞裴度[3]力主削藩,触动了各地藩镇及朝廷官员利益,平卢节度使李师道[4]派人刺杀武元衡,武元衡遇刺身亡,裴度受伤,白居易上表皇上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做了不该做的,犯了官场“潜规则”。当朝权贵上奏宪宗贬他任江州刺史。白居易母亲观花时不慎落井去世,他在丁忧期间写下《赏花》及《新井》两首诗,内容涉及“花”“井”等字,便遭诽谤不守孝道,有伤官员风化。中书舍人王涯受人指使,奏请朝廷从重处罚白居易,由于他还没到任刺史岗位,宪宗即下诏再贬白居易任江州司马。
人生中挫折往往是成功的先导,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在经历失败和挫折之后才取得辉煌成就,这好像是永久不变的真理。第二年秋天,白居易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女子,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褪尽,嫁给商人为妻。白居易便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曲罢女子说起少年时的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白居易感叹,自己也离京任职两年了,今天受歌女的话所感染,被降职流放的凄凉感倍增,于是撰写一首长诗相赠,共六百一十六字,这就是千古名篇——《琵琶行》。
“闻说仕途巇险甚,未应从此便相疏。”人们常说挫折使人成熟,白居易被贬江州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不像李太白那样不羁,而是多了几分谦卑;不若杜子美那般忧民,而是多了几分独善其身,悠然自得。欲求人心净化,先求人生美化。人们津津乐道,当官要学白乐天,低调些,再低调些。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5]卒,其子张愔[6]被军士拥立,继任父职。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曾在张愔手下任职的张仲素拜访白居易,还带了关盼盼[7]所写的《燕子楼新咏》诗三首,供白居易鉴赏。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一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这时,白居易回忆起在徐州受到关盼盼与张愔热情相待时的情景,那时两人夫妻恩爱相随,如今张愔已逝十年,却只留下一个美丽的少妻独守空楼,怎不是人世间的一大憾事!他着实对关盼盼多了一份同情和担忧,于是和了一首《感故张仆射诸妓》托张仲素捎给关盼盼。
黄金不惜买蛾眉,
拣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
一朝身去不相随。
意思是指张愔老兄你花重金聘那么多绝色女子,又费尽心力教她们学会唱歌跳舞,你去世后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追随你去呀!关盼盼读后加深了对张愔的思念,为情所困。张仲素离开燕子楼后,关盼盼开始绝食,十天后,这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一代丽人香消玉殒于燕子楼上。这也是为什么后人广传关盼盼是为白居易所害。其实,关盼盼的死因是非难定,这不过是一段凄凉的传说而已。
白居易在朝廷任职期间,还善于搞“形象工程”建设。在杭州担任刺史期间,他利用西湖水资源搞农田灌溉建设,留下了西湖著名的白堤风光。在苏州担任刺史期间,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他命人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给城市增添了一条惠及至今的山塘河。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实干才能出真知,才能出才干。所谓的才情、诗情是干出来的,不是没有道理。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在洛阳去世,享年74岁,葬于香山,有2800多首诗篇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唐宣宗李忱亲自写诗《吊白居易》哀悼,称赞白居易诗写得好,这殊荣更是诗人少有的。诗云: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苏州山塘街
[1] 顾况(约725年~约814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唐肃宗至德二年进士,曾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
[2] 仆射为所领职某事之长官,隋时左右仆射从二品,左掌管吏、礼、兵三部,右掌管都官、度支、工三部尚书,唐代若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机务,则为宰相。
[3] 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官终中书令。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去世,年74岁。获赠太傅,谥号“文忠”。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加赠太师,后配享宪宗庙廷。
[4] 李师道(?~819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高句丽族。唐朝地方割据军阀,刺杀宰相武元衡,刺伤裴度。淮西之乱平定后,表示顺从朝廷。
[5] 张建封(735年~800年),字本立。邓州南阳县(今河南南阳)人,寓居兖州(今山东兖州)。唐朝中期名臣、诗人,贞元四年(788年),授徐泗节度使,累加检校尚书右仆射。贞元十六年(800年),张建封去世,年65岁。册赠司徒,谥号“襄”。
[6] 张愔,唐朝人,先以祖先功勋补虢州参军事,后唐德宗授为右骁卫将军、徐州刺史,知留后。元和初,以疾求他人代位,唐宪宗召为工部尚书。
[7] 关盼盼,徐州守帅张愔小妾,精诗文,能歌舞。张愔病逝后,姬妾各奔前程。关盼盼无法忘旧情,在燕子楼中为张愔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