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金榜落凡世:古代科举名人趣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承前启后 武则天为科举开创哪些印记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意娘〕唐·武则天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得了一种目眩病,头重,眼睛不能够看东西(现在医学称高血压),遂经常将朝政批文及朝内大事交由武则天[1]帮助打理。武则天充分发挥治国理政的才能,朝政办理得“妥妥的”,逐渐由幕后走到了台前。

武则天像

自隋朝创立科举考试以来,一直只设文科考试,武则天当朝时除旧布新,因革除旧朝中关陇势力[2]的需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一批新官员上任,为新政权服务。因此,武则天也为科举考试留下了时代特有的印记。

印记一 首开武举

唐武后长安二年(702年),因大唐盛世,长年无战,出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的想法,武后时代提倡尚武风气。武则天认为,有些人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有胆量、有武功、有决断,这样的人也能为朝廷服务。为了使大唐帝国人才储备更加完备,武后颁发一道《搜访贤良诏》。诏书中说,臣子辅佐君王,最大的功劳,莫过于推荐贤良。这道诏书中蕴藏着她的用兵韬略。据此,选拔军事人才,首开武举,亦称武科。从此,由单一文科科目变为文武两科。武举考试是由兵部主持,考生多为习武之人,由此给了不善言辞的人一个进入仕途的好机会。武科考试内容主要是试射、枪法、力气、骑马、口才等内容。

中国古代王朝的更迭交替,多与武力征服有关,所以历代统治者的国策,都是以武打天下,以文治天下,治国方面对武举重视不够。唐朝时期,武举不设武状元,及第者只授予武举及第或武举出身,实际上唐朝武举考试只维持了一段时间。北宋因重文抑武政策,直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国历史上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武举考试,第一位武状元诞生比首位文科状元整整迟了500年,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便是福建兴化人薛奕[3]

武举前后共举办500余次,至1901年终结。历代通过武举入仕的精英,有郭子仪、戚继光、葛云飞等军中豪杰。南宋虽也举行过若干次武举考试,但大多流于形式,而元朝科举考试一度中断70年,武举自然也废除,直到清朝,才又恢复文武并举。武举走走停停,相比文举,朝廷重视度不够。

印记二 开创殿试先河

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记载:“武太后载初元年(690年)[4]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意思是对于地方推荐上来的考生,武后在洛阳南门亲自面试,各地英才齐集洛阳,考生达万人,连续考了好几天。武则天称帝后定都洛阳,她喜欢在上阳宫处理政事。有意思的是,她发迹的地方在上阳宫,去世也在上阳宫。

殿试首开是显庆四年(659年)春,唐高宗亲自组织过一次殿试,当时没形成定制,只是临时性组织的一次性考试,由于规模不大,以至于《资治通鉴》干脆抹杀了唐高宗这次考试。通常认为,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先河,在规模形式体系化、制度化方面做了创新,其实直到宋朝才把殿试作为科举考试的关键步骤实施。殿试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仅考试时务策一道,试题一般由内阁预先拟订好,如现在的结构化面试[5]题,考试前一天呈给皇帝圈定。殿试时间以一天为限,日落交卷。

印记三 增加进士录取数量

武则天时期,降低进士门槛,积极巩固了进士科制度,无论是现行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可参加进士科,不再审核复试,通过殿试后直接任用,简化了程序,选择面大了。此举大大增加了进士科的名额,唐太宗时期共录取进士200多名,而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录取进士1000人以上,平均一年半举行一次科考。

印记四 实行试官制

武则天除举行科举考试广泛网罗人才外,还鼓励官员及百姓毛遂自荐,广开言路。朝堂东南西北四方放置四个铜匦,东边是求官者投的,南边是谈论朝政得失者投的,西边是有冤情者投的,北面是谈论天象灾变及军机密要者投的。自荐者可以把个人推荐信投入东边铜匦内,朝廷看后择优录用。随着大批人才的引进,出现了“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的局面,官多位少的矛盾凸显。针对这一矛盾,武则天一方面采取增加官职数量的措施,另一方面采取试官的办法,俗语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试官类似现在的试用期,试用期到了,经考核合格的留下重用或升迁,如果不合格,轻则免职,重则杀头,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政策。武则天当朝时选出了娄师德、徐有功、狄仁杰、上官婉儿等一批优秀人才为朝廷服务,辅佐武则天事业达到巅峰;也曾遗憾没重用骆宾王,留下“宰相何得失如此人”的叹息。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从文学作品中引发了后人很多关注:有人说她政绩卓越;有人说她为了权力对亲生儿子下手,令人发指;也有人说她私生活糜烂,往往和那些“男宠”联系在一起,褒贬不一,反复评说,经久不衰。武则天时期对科举考试发展承上启下,推动了唐朝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有说不完的功过,却留给后人一块空无一字的墓碑。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毛泽东高度评价武则天用人之道:“有容人之量、识人之智、用人之术。”


[1] 《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载:“太宗闻士彠女美,召为才人赐号媚娘。姓武,当朝时为武媚娘。”则天是谥号,谥号是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武则天谥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故后人称武则天。

[2] 关:今陕西关中地区。陇:今甘肃乌鞘岭以东,宝鸡以西地区以及宁夏全境,因为在陇山(也叫六盘山)周围而称为“陇”,甘肃也因此简称“陇”。北魏为了保障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的安全,在沿边地区建立了六个军镇,六镇将士是鲜卑贵族,西魏加以完善,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还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端。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国之一。历史学家陈寅恪称之为“关陇集团”,以“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文武兼备的人才集团建立隋朝、唐朝而成名。

[3] 薛奕(1037年~1082年),字世显,福建兴化(今福建莆田)人。精通武术、兵法的薛奕以武举身份入京应试。经殿试后,薛奕获武举第一名,即武状元,而莆田延寿的徐铎获文状元,一方文武双魁轰动京城,宋神宗喜不自禁赋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薛奕中武状元后,被授予凤翔府(今陕西凤翔)都监,负责关中地区的屯戍、演练兵马工作。

[4]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这一年武则天以66岁的高龄君临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死后为什么其墓碑上没有字呢?目前尚无定论,有的说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有的说自知罪孽深重,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也有的说武则天是位聪明人,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

[5] 结构化面试要求对试题构成、测评要素、评分标准、时间控制、考官组成、实施程序和分数统计等环节事先按结构化要求进行规范性设计。考官在与应试者以问答方式面对面交流的互动过程中,根据应试者的言语、行为表现,对其相关能力和各特征做出相应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