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哲学:逻辑、概念及其思想体系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 玄之又玄

大有即大无,大无即大有。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无则天地始,有则万物母。一无一有,一始一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一章》)

在《老子·道经》第一章中,寥寥数语,把老子哲学也是早期道家哲学中最重要的四个概念——“道”“无”“有”“同”——都提了出来。开宗明义,老子的语意本极明白,但历来诸家的训释诠注却最有分歧。

《老子·道经·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之又玄”,王弼《老子道德经注》说“同出者,同出于玄也。玄者,冥默无有也”,把“玄”解为幽深不测的意思。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解释“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一句为:“同为不可测,故曰同谓之玄。”任继愈《老子新译》中将“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一句译为:“它们都可以说是深远的,极远极深,它是一切微妙的总门。”进而把“同谓之玄”的“同”解为副词,做“共同”“都”的意思。

许抗生《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更进一步,依帛书文字将《老子》原文断句为:“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吴光《黄老之学通论》也持这一观点,引《老子》文为:“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许抗生据此将《老子》原文译为:“无名与有名两者同一出处,不同的名称而所称谓的对象则是一个,真是玄妙而又玄妙,是众多奥妙的门户。”按照任继愈和许抗生的理解和译文,《老子》首章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两句,成了虚泛无实意的感叹语句。

其实,“同谓之玄”在句法上本十分简单。“同谓之玄”,就是“同”叫作“玄”;“同”和“玄”都作名词。《老子·道经·一章》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有和无两者同出于道而名称各异;“同”就叫作“玄”;玄而又玄,也就是同而又同,是理解道的关键。

依照《老子》原文,“玄”字的意思就是“同”,“同”字的意思也就是“玄”,二者的字义本来是互释的关系,而“同”字的字义又很常见,因此“玄”字的字义也就很易于明白,本不须再求证于别处。

“玄”“同”二字可以连用,如《老子·五十六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庄子·胠箧》:“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庄子·应帝王注》:“居太冲之极,浩然泊心而玄同万方。”“玄”“同”连用,作同义复合词,仍表示“同”的意思。

“玄”和“同”作为名词,被老子和庄子赋予了特殊的哲学含义,成为道家哲学的专有名词和哲学概念。“玄”字又有深奥、奥妙的意思,在道家学说中也有这一层含义,但这并不是《老子》《庄子》的本义。“玄”的本义应该是同,作深奥讲应是它的辅助含义。魏晋以后世人称道家一派为玄玄、玄妙、玄学,“玄”逐渐成为“道”的代称,这是很有道理的。只是玄学的“玄”,依老庄本义仍应释作“同”,而不应释作形容词性的玄妙、玄虚等。“玄”或者“同”是道家学说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理解道论的关键。道本无名,不得已而假托为名。所假托的名称很多,比如天地、阴阳等,其中一个名称就是“大”。《老子·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关于“大”,《庄子·天地》篇解释说:“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不同同之之谓大。”由此也可以佐证“同”与“道”的关系。

由此可见,“玄”和“同”,与“彼是方生之说”的“方”,“齐物论”的“齐”,以及“道生一”和“天地与我为一”的“一”,本有相同的意义和内涵。玄之又玄,就是同之又同。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同之又同,以至于无异。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道既无所不在,又复归于一,“同”就是逻辑上联结抽象绝对的道与具象无限的天地万物的中间环节。所以,只懂得有无相生,而不懂得无就是有、有就是无,不懂得有和无的玄同,也就是没有懂得道的精髓。《老子》中所说“众妙之门”即此意。魏晋时期称道家哲学为玄学而不称为道学,其中本包含后世对早期道家学说的改造的意义。但既然称道家哲学为玄学,就不如更明白和更准确地称道家哲学为“同学”,庶几可以概括道家的真意。

对“玄之又玄”一段的解释,日本学者小柳司气太据吴澄《道德经注》和陈景元《道德真经纂微篇》,将《老子》原文断句为:“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不从三字、五字读法:“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理由是:一、原文是严整的四字一句句式,三字、五字句法不整;二、同谓之玄的“同”不是“谓”的副词,而是名词;三、《老子·五十六章》有“是谓玄同”句。23台湾学者牟宗三说:“首章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两者’指道之双重性无与有。无与有同属一个根源,发出来以后才有不同的名字,一个是无,一个是有。同出之同就是玄。”24又说:“道有两相,一曰无,二曰有。浑圆为一,即谓之玄。”25二人将“同”解为名词,解释为“玄”,都很正确。

牟宗三于“同”字后断句,当由其师熊十力而来,熊十力则由严复而来。严复说:“同字逗,一切皆从同字得。”26熊十力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两者,有与无也。同字逗(从严又陵点本)。形神毕竟不异,即有无毕竟不异,以同体故,故说为同。”27严复、熊十力二人既于“同”字后断句,自然是以“同”字为名词。

在断句上,只要不把“同谓之玄”一判断句断开,如断为“异名同谓”,都无不可。台湾学者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将“同谓之玄”解释为:“有无相生而同出,谓之玄。”28台湾学者李震《中外形上学比较研究》也认为:“《老子》一章告诉我们,道包括无与有,二者同实而异名,因此可见道之玄。”又说:“《老子》以‘有无相生’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29则是“有无相生”和“玄”二义都没有解对。

玄就是同,道论就是同论。无就是有,有就是无。从逻辑上说,有一个“有”,有一个“无”,无是绝对的,是纯粹的。但是从实质上和整体上看,无并不是片面的和孤立的。无不是对世界的物质本质的否定。正相反,无表示着世界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表示着世界万物的统一与和谐,而有所根据的无,也就是有本身。无则无为,有则自存。道是有和无的统一,是形而上、形而下的统一,是物理的宇宙论和抽象的本体论概念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