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研究框架
原始创新是一个系统、复杂、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本书旨在从多方面、多维度去探究原始创新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策略。如果将原始创新活动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对原始创新的研究包括原始创新的动力、环境、内在过程与机制、原创主体与思维等各个方面的探讨。原始创新的动力包含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支撑原始创新的发展。原始创新的环境包含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与文化环境四个层面,每一层面都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原始创新的本质是知识创新,运用西方知识管理理论对原始创新的过程与机制的研究很有意义。原始创新活动可以看成明晰知识与意会知识在个人与组织间的流动与扩散,其主体具有不同于一般性创新的特点与要求。在原始创新活动中要综合运用概念思维与意象思维,其中灵感与直觉思维、类比方法都是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原始创新的概念界定
在梳理现有原始创新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原始创新的内涵、特点,比较原始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等概念的内涵,对原始创新概念做出界定并揭示原始创新的重要意义。
2. 原始创新的动力研究
本书运用系统理论与方法,将原始创新活动看作一个包含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动力、创新机制、创新思维等在内的有机整体。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原始创新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
3. 原始创新的外部环境
原始创新离不开一定的外部环境。创新活动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本书分别从物质、组织、制度、文化四个方面阐述原始创新的外部环境,指出四种环境对创新的促进与制约作用。
4. 原始创新的内在过程与机制
运用西方管理学的知识管理理论描述原始创新的过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原始创新可以分为原创孕育、原创激发、原创验证和原创扩散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别的影响因子。通过分析四个阶段的特点与要素,构建了基于知识螺旋的原始创新演化机制模型,描述了原始创新的发展机制。
5. 原始创新的主体与思维
创新是创新主体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原始创新主体主要指科学家个体或科学家群体。分析原始创新主体的特征,原创主体思维的特点及其结构,并以我国院士的原创思维实证研究对原创主体的思维方式与思维结构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6. 我国科技原始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理论研究是为实践发展奠定基础的。本书在研究原始创新的理论基础上,以我国科技原始创新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总结问题表现,分析问题原因,最后依据前面的理论研究提出加强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1.3.2 研究路径与分析框架
1. 研究路径
以科学技术哲学、创造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哲学分析、历史考察、系统方法、案例研究、计量分析等方法,以互联网信息为主要资料来源,同时参考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原始创新的动力、外部环境、内在过程与机制、主体与思维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最后探讨我国科技原始创新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分析框架
本书的分析框架之一是将原始创新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原始创新活动包括原始创新动力、原始创新过程与机制、原始创新环境、原始创新主体。原始创新动力揭示原始创新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原始创新环境是原始创新得以孕育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原始创新过程与机制则是从内部机制上揭示原始创新的规律;原始创新主体是原始创新活动的执行者,是原始创新活动中最能动的因素。原始创新的四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活动系统,如图1-1所示。

图1-1 分析框架之一:原始创新系统
本书的分析框架之二是知识管理理论中的知识螺旋理论[50-52]。知识螺旋理论是由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Nonaka Ikujiro)与竹内弘高(Takeuchi Hirotaka)首次提出的。这一理论说明了意会知识与明晰知识不断地互动,经由共同化、表出化、联结化、内在化四种知识转换模式,并透过个人、群体、组织等不同的层次逐渐扩散,形成了“知识螺旋”(knowledge spiral),以促成知识的扩散、嵌入与累积。知识螺旋模型如图1-2所示。

图1-2 分析框架之二:知识螺旋模型
本书运用以上两种分析框架探讨了原始创新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内在过程与机制。这两种理论框架隐含了两个假设:将原始创新看作一个活动系统;将原始创新看作一个知识系统。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探讨原始创新,有可能为原始创新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种具有互补性质的多维理论分析框架。具体来讲,它体现了笔者这样的努力:一方面,我们提出原始创新是一种活动系统的假设,是为了从创新行动出发,通过对创新主体和创新动力的分析来理解原始创新的功能与意义;另一方面,我们提出原始创新是一种知识系统的假设,是为了从原始创新的知识结构出发分析原始创新的过程与机制。这样两个方面的配合,可以使我们在原始创新活动的动态维度和原始创新知识结构的静态维度相结合的基础上,全面观照原始创新丰富的学术内涵,从方法论上为深化原始创新研究提供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