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书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研究对外直接投资模式,是研究视角上的拓展。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加深及产品生产过程的不断细分,不同国家、不同规模的企业根据自身竞争优势融入跨国生产体系,形成全球价值链。本书从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位置和附加值两个维度,对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全球价值链地位对OFDI模式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差异化的多元投资模式。从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来看,上游多为技术研发、零配件制造、资源开发等产业,技术研发投入较高且有一定的失败率,为降低风险,跨国公司可采取多元发展投资模式;资源类产业易与东道国产生摩擦,跨国公司应采取战略联盟投资策略,以平衡与东道国的利益关系。下游多为管理营销、加工装配类产业,市场需求对其影响较大,宜采取市场逐步渗透、上下游纵向整合等投资模式。从附加值来看,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应当重视对优势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产业链作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以提升企业竞争力;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应当通过提高研发能力、拓宽营销渠道、合理定位产品、实现规模经济,以达到市场扩张的目的。同时,由于不同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具有不同的协调成本,跨国公司需要承担不同的风险、投入不同的资源,因此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存在差异。本书在模式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上述投资模式的绩效,丰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
二、实践意义
“一带一路”东连极具经济活力的亚太地区,西接经济发展一体化程度较高的欧洲经济圈,中间腹地是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地缘位置十分重要的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经济体,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当前,“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提升空间较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从微观层面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知名品牌,逐渐改变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被动局面。以往全球价值链多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导,引导中国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具备实力的龙头企业与海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开展全方位合作,有利于其融入全球主流商业模式,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实现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管理能力上的全面提高,提高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有利于企业吸纳更多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打造开放式创新体系,实现向技术密集型升级。
从产业层面来看,扩大和深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有助于中国实现产业的国际转移、化解产能过剩,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模式,有助于提升“走出去”的水平,实现中国产业布局的全球优化以及资源整合的加速推进;有助于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海外市场,更多地嵌入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提升国内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从宏观层面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落实国家的总体部署,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有利于打造聚集地区优势要素的新平台,开辟资源整合新渠道,化解资源依赖难题,优化资源配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