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框架下,教育服务可被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跨越国界的教育交流快速演变为服务贸易。现阶段,教育服务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已成长为规模巨大的产业,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不仅促进了国家间的知识转移和学术传播,而且强化了国家之间的依赖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对教育服务贸易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并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积极推动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在教育服务贸易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是主要的教育服务贸易出口国,这些国家的教育服务贸易起步较早,其教育服务贸易尤其是出口促进政策体系完善,美国、英国、欧盟国家、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普遍较高,这些国家在世界100所著名大学排行榜中占据较大的比重,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强。国际上已经把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当作重要的投资和消费领域,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观念的支持下,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将扩大“教育出口”作为国家贸易发展的战略。而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受旧有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加之受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的教育服务供需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在教育服务消费方面普遍认为发达国家的教育服务更能满足居民的更高层次需求,普遍倾向于消费发达国家的教育产品。发展中国家国内教育发展水平普遍落后,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因而在国际市场上是主要的教育进口国。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国际教育服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化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各国均有巨大的战略意义和经济利益,发展中国家也普遍意识到教育服务贸易的重要性,通过教育改革等方式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就承诺开放教育市场,积极推进教育服务贸易国际化发展,但中国教育服务贸易与教育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教育服务贸易呈现出巨额逆差,国外的资金、教学方式方法等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产业,中国的人才和资金大量外流,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提高中国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水平,对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强调各相关国家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都和中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中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中国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目前已获得了广泛认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和深入,为“一带一路”参与国学生来华留学搭建了桥梁。近年来,来华留学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中,有7个国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已成为来华留学的重要增长点,而且需求远未饱和,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本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基于“一带一路”视角探索新时代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本书首先根据研究思路确定了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技术路线,在技术路线的指引下,系统分析了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历史角度对不同时期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政策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始终是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并针对中国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相关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承诺对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化分析。本书认为,GATS明确将教育纳入服务贸易范畴,这份具有国际法规地位的文件确立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地位,针对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提出,中国受教育“公益性”传统意识的束缚,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较为滞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空间的拓展是教育产业化的趋势,也是教育支持者在教育收益面临缩减趋势时不断博弈的结果。中国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中需增强教育的“经济性”,在追求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教育服务在传递文化和完善教育制度等方面的间接作用。其次,深入分析了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出口情况,包括进出口现状、贸易结构、环境及影响等,从教育出口的角度对中国和主要教育出口国的出口政策、市场分布、出口价格、交易方式等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及前景,提出处于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困境的中国应在全面提高教育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过程中,客观分析中国教育服务出口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充分发挥教育在交流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优势,促进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最后,基于“一带一路”背景,探索在中国教育开放进程中自贸区与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路径,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探索西北五省区与中亚五国高等教育跨区域合作构想,并以陕西省为例基于“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实施找寻与中亚国家职业教育服务贸易协同发展的思路,从而提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协同“走出去”模式及推进策略,最终基于“一带一路”背景提出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措施与建议。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分四个阶段:教育服务贸易的起步阶段(1978—1990年),教育服务贸易呈现出单项进口的特点;教育服务贸易的成长阶段(1991—2000年),教育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阶段(2001—2010年),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形式多样;教育服务贸易的转型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教育服务贸易的黄金发展期。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教育服务贸易国际化参与程度高;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大,竞争力不足;教育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大。
2.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空间拓展
教育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由于GATS而得以保障,当WTO强调教育服务可以作为产品在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时,也就意味着国际上在意识领域已经将教育这项公益性的“事业”当作营利性的“产业”,教育服务的“经济性”和“产业性”便成为新时期的主要关注点,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实为教育产业化的大趋势。中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发展需要以教育服务的“经济性”和“产业性”为导向,扩大教育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空间。
3.中国教育服务进口
中国教育服务进口的主要方式为境外消费,进口的教育服务特别是高等教育服务进口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教育服务进口以公派留学为引领、自费留学为主体,教育服务进口优势显现,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中国教育服务进口国主要分布在英语国家及东南亚,中国教育服务贸易进口从专业分布来看,从主要伙伴国进口的专业以非STEM居多,STEM专业包括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四大类。教育进口可以导致两方面负面效应:一是进口教育质量的下降,由于一些教育服务成本较高,特别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将教育服务贸易变成了获取经济利益的途径,从而间接导致教育服务进口质量下降。二是人才流失,1978—2016年年底,累计仍有193.55万人没有归国,这属于人才外流层面,同时,留学归国的人员因为更具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多语言背景而选择在跨国公司工作,这一部分人员为隐性人才流失。
4.中国教育服务出口
近年来,中国教育服务出口在质量、规模及布局上明显增加,与国家战略契合度显著提高。教育服务出口数量持续增长,生源层次显著提升;政策效应明显,生源大国稳中有变,“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规模持续增加;教育服务出口学科布局更加合理。中国教育服务的主要出口市场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中国教育服务出口的国内市场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这基本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反映出教育服务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发展的态势。学历生和非学历生之间的差距在逐年缩小,教育服务出口质量逐步提高。作为教育服务的主要供给者,中国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明显落后,中国扩大教育服务出口任重道远。
5.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前景
中国在全球教育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影响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教育产品质量、教育投入、国际教育市场营销与开拓力度、教育国际化支持政策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教育服务贸易优势主要表现在沿线主要国家较为认同中国发展观,边境省区与部分沿线国家具有文化认同和中国周边传播圈层范围等方面的优势,因此,中国应在准确把握“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教育市场特征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充分发挥中国优势,积极与沿线国家分享中国教育经验,为相关国家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教育产品和服务,找准适合“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契合点和着力点,承担起教育对外开放的新使命,在新时代加快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发展。
6.中国与主要国家教育服务出口比较分析
中国与主要国家的教育服务出口进行比较,一方面可以找出中国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中国的不足之处,这对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长期、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政策上来看,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教育服务出口,并将其作为一种主要产业来发展,制定的教育服务贸易出口政策更加完善,从政策引导到具体政策的执行和保障已经成为比较完整的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教育服务出口政策的针对性不强,政策比较宏观。从市场分布来看,教育服务出口市场具有趋同性,即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生源为主,这意味着中国教育服务出口不仅面临周边国家的竞争,更主要的是面临发达国家的竞争。从出口价格上来看,发达国家的留学生费用远远高于中国的费用。以美、英等国为代表的“高收费制”发达国家一直视国际教育收入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收益原则下,发达国家对于留学生普通高等教育坚持高水平定价,并且逐年增加。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留学生费用比较低,不同的省份差异较小。
7.“一带一路”背景下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实现方式
“一带一路”背景下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①教育开放进程中的自贸区与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探索产业开放发展路径,自贸区是中国产业发展中立法与政策的试验平台,通过自贸区探索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的方式方法,可以从实践层面解决阻碍中国教育服务深入开放和教育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部分问题。②西北五省区与中亚五国高等教育跨区域合作:中国高等教育“东高西低”,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与指引下,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新契机,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大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促使中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得到升级转型和深化发展,这既有利于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教育服务贸易的巨大逆差问题,也有利于增强跨区域经济发展中各国的相互理解和文化包容。西北五省区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其发展目光不仅要瞄准与沿线国家的合作,还要发挥国内各地区的作用,各省份、城市都应在这个平台上寻求自己的定位。③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协同“走出去”模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职业教育作为直接为社会经济提供支撑力量的一种教育类型,应主动承担使命,积极参与和服务国家战略,为“走出去”的海外企业服务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8.“一带一路”背景下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措施与建议
“一带一路”背景下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措施与建议主要包括:①完善教育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教育服务贸易政策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建立完善的留学生奖学金制度;完善外国留学生教育服务法律;促进和提升留学生医疗保险工作;调整和完善来华留学生就业创业政策。②构建政府与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使用好有限的专项发展基金,突出重点,连续投入;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要充分认识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还应该认识到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除了依靠政府加大经费投入,还要逐步朝国家、社会、学校、集体与个人多元投资方向转变。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促进合作办学和境外办学。将“走出去”中外合作办学纳入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论视野和法律框架,除了依靠政府政策、法规的规范引导及高校加强境外合作办学的内部管理,还必须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境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和学历学位认证制度,以保障高等教育境外合作办学的水平与质量。推动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为了保证并持续提高境外办学的质量,中国政府应该出台专门的用于专业认证与机构认证的法律法规,新设或者委托国内外现有的认证与评估机构,对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学习项目乃至海外分校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认证。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应大力资助国内外科研机构对境外办学项目进行跟踪调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④构建“进”“出”相宜的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体系,中国需要在当前已出现的“大进大出”趋势下,进一步持续推进中国国际人才“大进大出”环流趋势,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国际人才势能。通过构建“进”“出”相宜的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体系,做好教育服务进口的后续服务性工作,以教育服务进口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⑤加强内外双重质量保障体系,培育教育服务国际品牌。在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与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中国还需培养自己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培育国际化课程,通过学习他国先进的国际化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包括国际化课程的建设经验,从内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的国际合作。注重特色,合理设置学科,进行错位竞争。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从而提高中国国际化教育质量,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来华留学,扩大教育出口收入。打造品牌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整合国内国外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我驻外使(领)馆、海外孔子学院、海外社团组织等在来华留学宣传方面的作用,加强各来华留学教育机构外文网站建设,加大来华留学宣传和推介力度,打造中国教育国际品牌。
本书重点对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演变、“入世”的承诺,教育服务进出口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具体建议。基于“一带一路”背景探讨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本质上比较复杂,相关的研究和具体的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持续研究。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陕西省青年创新团队和西安翻译学院科研团队建设项目的支持,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笔者已尽可能地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特此向有关专家和学者表示感谢!由于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加之笔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关专家和学者批评指正。
刘俊霞
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