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与再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创业失败内隐污名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大学生创业失败内隐污名的内在结构

Goffman(1963)首次提出污名的概念,Link和Phelan进一步认为,污名包括“标签、刻板印象、隔离、地位丧失和歧视”等元素。Corrigan(2004)又将污名的组成元素概括为认知(主要表现为社会刻板印象)、情感(主要表现为偏见)和行为(主要表现为歧视)三个方面的内容。据此可认为,污名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刻板印象,是社会对某些个体或群体贬低性的、侮辱性的标签,对被污名者有着深刻的影响(张宝山、俞国良,2007)。而创业失败污名就是指创业者由于失败的创业招致了社会群体对其消极的刻板印象,创业失败污名实质上是人们对于创业失败者的一种态度。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2-1:创业失败内隐污名符合态度三成分说,即包括认知评价、情感反应、行为倾向三个维度。

(二)大学生对创业失败的内隐污名效应

创业失败污名是指创业者由于失败的创业招致了社会群体对其消极的刻板印象,即提起创业失败,人们脑海中常会浮现出“倾家荡产”“众叛亲离”“一蹶不振”等负面词汇,同时在生活中也会尽量避免与创业失败者来往,免得受连累。这种情况就是社会创业失败污名的一种具体表现,即人们常常对创业失败者抱有一种偏见,认为他们具有低能力、爱冒险等不良个性,情感上排斥他们,行为上不愿与其交往。创业失败内隐污名是指人们对创业失败者内隐的负面态度,是污名施加者和污名承受者相互作用以及污名承受者内部心理能动的过程,内隐的态度更能体现其真实性。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2-2:大学生对于创业失败具有显著的内隐污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