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的70年:新疆经济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优势产业的发展与问题

3.2.1 资源型产业的发展

新疆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资源型产业,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为主导,煤炭、轻工、纺织、建材、机电、钢铁、有色、电力等行业为支柱,适合新疆区情,资源型特征明显的工业经济体系。

3.2.1.1 石油化学工业迈上新台阶

1978年,新疆石油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开采能力和加工能力有限,原油产量为353.1万吨,天然气为2.5亿立方米,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仅为2.4亿元。2007年,新疆原油产量为2604万吨,比1978年增长6.4倍;天然气产量为210亿立方米,比1978年增长82.7倍。“西气东输”输气量由建成初期2004年的6亿立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137亿立方米;2014年,新疆石油工业增加值为1422.76亿元,化学工业增加值为307.47亿元。2018年,新疆石油工业增加值为1360.07亿元,比2014年略有下降;化学工业增加值为382.58亿元,比2014年增加75.11亿元。

石油化学工业是新疆的第一大产业,新疆积极推动石油工业增产增效,努力打造石油石化下游精细化工产业链条。百万吨大芳烃、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等一批提升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氯碱工业规模跃居全国第二位,西气东输二线建成投运,西气东输三线、四线和伊宁—霍尔果斯线加快推进,能源大通道体系初步形成,使石油化学工业继续保持国内战略领先地位。

3.2.1.2 推进煤电煤化工产业

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新疆近年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最具吸引力和潜力的优势资源。以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大煤田为重点,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进驻新疆,如神华集团、兖矿集团、新汶集团、鲁能集团、徐州矿务局等在全国煤炭行业排名前列的企业,以及国电、华电、大唐等大型电力集团进行巨额投资注入,新疆的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正在全面推开。2010年以来,新疆高水平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支持实施一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基多联产等现代煤化工重点项目。庆华伊犁5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新汶伊犁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和中电投6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已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截至2017年,新疆共有煤化工项目94个,总投资14647亿元。其中,已建成现代煤化工项目有新疆神华68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新疆庆华一期13.75亿方煤制天然气、新疆广汇120万吨甲醇制80万吨二甲醚项目、新疆天业25万吨乙二醇和20万吨丁二醇项目、新疆新业集团10万吨甲醇制芳烃项目等。

3.2.1.3 建立优势产业基地

2010年以来,新疆煤炭深加工、化工、特色金属资源加工、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发展不断提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整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形成了一批产业基地。

(1)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以中石油实施“新疆大庆”计划为契机,加快油气、炼化及石油石化下游产品精深加工、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奎屯—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库车等石化产业基地初步形成,油气当量居全国第二位,原油加工量居全国前列。

(2)大型煤炭煤化工基地:重点建设准东、伊犁、库拜、和克、吐哈5大煤炭煤化工基地,煤制天然气等煤炭资源深加工项目开始起步,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

(3)电解铝生产基地:依托能源优势,新疆引进山东信发、东方希望、四川其亚等一批大企业,促进电解铝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全国重要的电解铝生产基地。

(4)盐化工基地:利用盐和无机盐等特色化工资源,以新疆中泰、新疆天业、宜化为代表,建成一批氯碱工业项目,聚氯乙烯产能居全国第一位。国投新疆罗布泊300万吨钾肥、新疆硝石钾肥60万吨硝酸钾(钠)项目正在抓紧进行,新疆钾肥产能居全国前列。

(5)钢铁工业基地:依托新疆资源,以八一钢铁为主体,吸引首钢、山东钢铁、新兴铸管等大企业入驻新疆,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截至2015年底,新疆钢铁企业总数140家,其中铁矿山采选企业54家,冶炼及压延企业86家,百万吨规模以上的综合钢铁企业8家。新疆钢铁产能已达到2530万吨/年,其中乌鲁木齐市及周边1220万吨,北疆420万吨,南疆720万吨,东疆170万吨。全疆除和田地区以外,其他区域都有钢铁企业。

(6)机械装备工业基地:以特变电工、金风科技、新能源等一批企业为龙头,输变电装备产业规模和技术全国领先,新能源装备、农牧机械等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汽车工业初步形成产业集群。

(7)电力工业基地:新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不仅是新丝绸之路的交通大动脉,也是未来欧亚各国与中国的能源大通道。由新疆向巴基斯坦供电的±660千伏输电线路已启动,由哈萨克斯坦经新疆向河南送电的±1100千伏特高压线路也已进入规划。2015年,建成中电投乌苏热电等一批重点电源项目,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的三个通道——750千伏双通道和哈密—郑州±800千伏通道已建成投运,真正实现了“疆电外送”的格局。

3.2.2 新疆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对相关行业带动性强等特点,拥有“朝阳产业”的美称,旅游资源、旅游设施与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三大要素。新疆地处欧亚腹地,外与8个国家接壤,内与三省相连具有很强的地缘优势,其旅游资源具有总量大、类型多、层次高、组合优、功能全等特点。

3.2.2.1 新疆旅游空间布局

旅游空间布局是旅游系统中节点、市场、通道、支撑系统等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组织关系,表现为旅游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体现区域旅游业的空间集聚状态及辐射程度。石培基(2003)等以点—轴理论为依据,构建了西北地区旅游点—轴开发结构。汪德根、程晓丽、李红波(2013)等分别以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山西省和陕西旅游空间结构与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运用“点—轴理论”对该地区的重要旅游节点、旅游发展轴线进行了分析和测算,构建了该地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将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把南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

新疆旅游资源分布呈现“一轴两环三带多核心”格局。“一轴”是指亚欧大陆桥,是新疆旅游资源分布最富集的区域;“两环”是指环准噶尔盆地和环塔里木盆地的串珠状旅游资源群;“三带”是指沿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三大山脉分布的旅游资源带,多以自然景观为主;“多核心”是指新疆旅游资源分布较集中的地州或城市,乌鲁木齐及其周边旅游资源分布最密集,属一级核心,在伊犁西北部、哈密地区中部、阿克苏地区东北部、阿勒泰地区北部、喀什地区西部及和田地区中部形成多个次一级核心。2017年,新疆形成“五区三线”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格局。“五区”是指以喀纳斯湖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区,以天池为中心的风景旅游区,以吐鲁番、库车为重点的古文化遗址旅游区,以喀什为重点的民族风情旅游区,以伊犁为重点的塞外江南旅游区。“三线”是指新疆旅游南线、北线和中线(三条旅游线为:哈密—吐鲁番—库尔勒—塔中—和田—喀什—阿勒泰—库车—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天池—乌拉古湖—喀纳斯湖—克拉玛依—石河子—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奎屯—阿拉山口—博乐—温泉—赛里木湖—伊犁—金沙滩—乌鲁木齐)。围绕“五区三线”,新疆共建设有12个5A级景区,97个4A级景区。依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统计,新疆有各类旅游景区(点)1171处,分别归属67个基本类型,占全国分类系统类型总数(74个)的90.5%,居全国各省份之冠。

依托独特的优势,自治区确定在广袤的“三山两盆”间,以“一心一地三带”布局旅游产业,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喀什、伊宁、阿勒泰为支点,其他重点旅游城市为节点的国际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南疆丝绸之路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以绿洲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沙漠胡杨景区品牌建设为重点,培育南疆旅游产业体系,形成独特的发展优势;以建设特色小镇和自驾营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培育“天山廊道世界遗产旅游产业带”;以优化边境旅游线路为重点,加快“准噶尔北缘生态旅游产业带”建设;以乡村休闲旅游和康养度假旅游为重点,加快“天山北坡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带”建设。

“一心”连起南北疆的主要城市,织成一张城市景点旅游网,让人们看到一个时尚现代的新疆。“一地”展现给游客的是南疆独有的历史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让人们看到一个底蕴深厚、韵味独特的新疆。“三带”则是为千姿百态的特种旅游、个性旅游提供了无限的驰骋空间。丰富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资源区别化的开发,更能充分展示大美新疆的独特魅力;传统业态的提升和新业态开发,将缓解产品供给总体不足的矛盾;景点景区在南北疆更均衡的布局开发,将有助于改变旅游业发展不均衡的局面。

“一心一地三带”,将天山南北最具知名度的旅游要素串联起来,擘画出一幅新疆旅游发展的远景图。

3.2.2.2 新疆旅游业的发展

新疆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纽带。新疆是一个神奇广袤的旅游胜地,5600千米的边境线,接壤8个国家,具有连接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特殊地理位置,从而使新疆的旅游业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986年,旅游业正式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新疆旅游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取得长足发展。1978—2004年,新疆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为348.11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为75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接近570亿元。2004—2017年,新疆旅游经济总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新疆接待游客为52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为673.24亿元;2015年新疆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为6097万人次和1022亿元;2017年新疆旅游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总收入达到1821.97亿元,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达到10725万人次;2018年新疆旅游收入达到2579.1亿元,是2004年的22.13倍,接待游客数量是2004年的11.8倍,新疆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提升(见表3-3)。

表3-3 新疆旅游业发展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各年数据整理所得

为了发挥边境线长、口岸多的优势,新疆各边境口岸开展了“口岸边境游”,霍尔果斯口岸旅游业逐步形成了以国门旅游通道、界碑参观、商业步行街、中亚小商品市场为基点,以阿力麻、可克达拉旅游区为面的“点面结合”的旅游区域。吉木乃口岸主动将口岸作为喀纳斯整体旅游格局的延伸,分别开通了吉木乃口岸与哈萨克斯坦斋桑县、东哈州乌斯卡缅市、赛米州的跨国旅游线路和经吉木乃口岸出境到哈萨克斯坦迈哈布奇盖口岸旅游线路,同时开发了口岸边防会晤站、国门、界桥、战壕、瞭望塔、友谊大桥、联检厅等景点,口岸旅游发展迅猛。

3.2.3 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2.3.1 主要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高新技术行业比重偏低

新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六个行业产值比重较高。2013年新疆六大优势产业所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4%,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高新技术行业的比重仅占11.36%。2017年,新疆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1.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0%。新疆工业中的优势产业主要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其比重过高会“绑架”新疆经济、使其形成过度依赖,从而阻碍新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给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带来不利影响。

3.2.3.2 产品结构相对单一,附加值低

新疆建材产能占全疆总产能约75%,产品结构性过剩严重。新疆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钢材需求低迷,对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支撑不足。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过低,缺少长远战略规划,不能适应市场变化。

3.2.3.3 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供需失衡

2015年,新疆钢铁产能突破2530万吨,粗钢产量为785.78万吨,实际消费量为1110万吨,与2014年相比消费量下降了410万吨。新疆钢铁产能实际利用率为31.05%,低于全国67.8%的平均水平。钢材库存高企,价格领跌全国,行业处于严重不景气状态。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发展失控,企业盲目扩张,效率低下,重复建设依然存在。焦化和铁合金规模化程度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少,兰炭产能严重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