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新疆产业发展70年成就
3.1.1 三大产业的发展
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A.G.B.Fisher)发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对三次产业进行分类,即第一次产业是农业和矿产业,第二次产业是“将自然资源以各种方式转型”的产业(即加工业),第三次产业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动。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C.Clark)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在对三次产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了三次产业演进的规律:随着时间的延续和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将下降,而后制造业的从业人数相对于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将下降。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组建,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施,推动新疆三次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第一产业由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向现代农业发展。1955年,新疆第一产业增加值仅有6.69亿元,2018年达到1692.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5年增长29.6倍。第二产业由比较落后的粗放型经济向新型工业化迈进,生产能力突飞猛进。2018年,新疆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955年的3.22亿元增至4922.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5年增长238.9倍,年均增长9.8%。新疆第三产业从最初的一块“短板”发展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供给能力逐步增强的产业。2018年,新疆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55年的2.4亿元提升至5584.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5年增长208.7倍,年均增长9.5%。
从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看(见表3-1、图3-1),新疆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由1952年的64.73%下降到2017年的15.5%,66年共下降49.23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74个百分点。特别是1952—1960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新疆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均下降3.1%,表明新疆传统农业对GDP的推动作用逐渐降低。新疆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波动幅度较小,处于中位水平,以上升为主,由1952年的22%上升到2018年的40.30%,1978年和2010年是新疆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较高的年份,达到峰值。新疆的第二产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长期以来属于优势产业,因此产业发展稳定。新疆的第三产业上升较快,由1952年的13.27%增长到2018年的45.80%,67年共上升32.53%,第三产业带来的就业面广,且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大。
表3-1 新疆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各年数据整理所得。
图3-1 新疆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动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各年数据整理所得。
2018年,新疆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692.09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922.97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584.02亿元,增长8.0%。从贡献程度来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3%,第二产业为26.4%,第三产业为62.3%。第三产业发展以“互联网+”、旅游等产业为代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看(见表3-2),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由1952年的46.98%下降到2018年的11.3%,年均下降0.5%;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下降迅速,由1978年的35.82%下降到1990年的10.43%,共下降25.39%,年均下降1.95个百分点。1990年后,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保持相对稳定,2010年为最低点。在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新疆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由1952年的9.63%上升到2018年的62.30%,年均增长0.78%;特别是1978—1985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增长较快,由1978年的17.22%上升到1985年的50.95%,年均上升4.21个百分点,表明产业结构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率受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大。
表3-2 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各年数据整理所得。
从新疆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率的变动趋势看,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新疆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处于较低水平,在10%左右徘徊;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在30%~50%波动;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震荡上扬,在40%~60%波动。2004—2014年,新疆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特别是采矿业和制造业,促使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处于优势,保持在50%左右(见图3-2)。
图3-2 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率的变动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各年数据整理所得。
3.1.2 工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前,新疆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业十分落后,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工业经济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新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企业发展为中心,大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促进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质量、结构和效益明显提高。
1955年,新疆工业增加值仅为2.1亿元,1978年达到14.5亿元,1992年突破100亿元,2006年突破1000亿元,2010年突破2000亿元,2014年达到3179.6亿元,2018年达到3743.8亿元。64年间共增加3741.7亿元,年均增加58.46亿元。分时期看,改革开放以前,1955—1978年,新疆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对缓慢,24年间共增加12.4亿元,平均每年增加0.51亿元;改革开放以后,新疆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经济结构由农牧业主导型逐步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工业经济步入快速增长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1978—2018年,新疆工业增加值共增加3729.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4.5%;特别是2000—2014年,新疆工业增加值由356.5亿元增加到3179.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6.91%;这期间新疆工业增加值的快速上升,主要受益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国家加大对新疆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见图3-3)。
图3-3 新疆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各年数据整理所得。
改革开放初期,新疆仅有工业企业(单位)3731家,涉及20余个大类行业。2007年,新疆工业发展到涉及38个大类行业(共40个大类行业)的7173家企业(单位),比1978年增长近1倍,平均每年增加115家。其中,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978年的38家增加至2007年的257家,2012年达到1959家,2015年为2707家,2017年达到3031家。1978—2017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2993家,特别是2012年后,新疆每年增加2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且大多数为大型企业。
从新疆重工业与轻工业增加值的变动看,1950—1978年,新疆重工业增加值由0.04亿元增加到16.58亿元,年均增加0.57亿元;新疆轻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93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12.64亿元,年均增加0.40亿元(见图3-4)。这表明新疆重工业的发展快于轻工业的发展。
图3-4 1950—1978年新疆重工业和轻工业增加值变动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各年数据整理所得。
改革开放后,新疆重工业增加值明显快于轻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特别是1998年后,新疆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的“剪刀差”逐渐扩大,由1998年的288.76亿元扩大到2018年的2845.4亿元,重工业与轻工业增加值的极值比也由1998年的2.19扩大为2018年的8.92(见图3-5)。这表明改革开放后,新疆依托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煤电、钢铁等重工业。
图3-5 1985—2018年新疆重工业和轻工业增加值变动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各年数据整理所得。
工业化进程给新疆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新疆战略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近年来,新疆围绕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始终立足技术创新,不断开发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特色轻工等支柱产业组织实施了976项自治区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82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
3.1.3 农业与牧业的发展
以阿瑟·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和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为代表的农业发展理论认为,农村存在隐性失业,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者为负数。在对农业生产没有任何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农村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加入工业化进程。当农村劳动力流出到一定程度时,农产品产量下降,价格上升,追求利润的动力将促使农民把现代农业的生产要素引进来,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并促进农业增加值的上升。
1949年,新疆农业和牧业增加值只有2.54亿元和0.82亿元,到1978年发展为14.25亿元和4.5亿元,30年间农业和牧业增加值分别增加11.71亿元和3.68亿元。1978年以来,新疆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985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铺开,其效应充分显现,新疆农业和牧业增加值加速增长,1991年农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2009年突破500亿元,2013年农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2015年达到1147.6亿元。1991—2015年,新疆农业增加值由110.2亿元发展为2015年的1147.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26%。在农业发展的带动下,新疆牧业增加值也得到长足发展,2004年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2013年突破300亿元,2015年达到374.5亿元(见图3-6)。
图3-6 新疆农业与牧业增加值变动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各年数据整理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