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少年说(第六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王佳恒:带着理想不停奔跑的普通人

文 向羿龙

· 王佳恒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17级本科生

王佳恒,2017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双下标定向生(专业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入选清华大学“未来学者”计划,“星火计划”第十三期。现任校学生科协副主席。曾获蒋南翔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2018年、2019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物院定向生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北京赛区一等奖。2020年获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

王佳恒

“我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有很顺利的时候。”

刚刚进入大学时,王佳恒特别自信,因为自己高中时数学就不错,对线性代数、微积分等数学课程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每次上课都会坐在第一排,和老师交流也比较多。本来以为自己考得还不错,但是考试成绩出来却傻了眼。

“进入大学的第一门考试就是线性代数,当时只考了74分,我当时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可以看到全班所有同学的名次,我就看见自己的排名特别靠后。”第一门考试就给了王佳恒一个巨大的打击。

除了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外,王佳恒在课程学习上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大一刚入学时,王佳恒选修了一门新生导引课,当时这门课上很多同学都来自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我就感觉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都好强,相比之下,课上的许多内容我跟不上,甚至完全不能理解。”曾经一直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当成唯一特长的王佳恒,发现自己的优势荡然无存。

“我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有很顺利的时候。”这是王佳恒对自己大学生活最真切的描述。但是,尽管面对各种困难挑战,王佳恒也从未停下过脚步,因为在他心中,始终有着一盏明灯在指引着他永不言弃——那就是《马兰花开》中的邓稼先!“当时《马兰花开》给了我很强的震撼,关于那个年代那一代人的付出,关于马兰精神,这些都深深地震撼了我,并在我之后的学习生活中都时刻鼓励着我前进!”

为了解决自己学习上的一些困难,王佳恒经常去寻求学习发展指导中心的帮助。“当时马冬晗和马冬昕姐妹都在学习发展指导中心,线上线下我都和她们聊过,在学习方法和时间规划上她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除了一对一咨询,王佳恒还经常去指导中心的答疑坊,通过答疑解决自己遇到的课程上的问题。正视自己的问题,努力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王佳恒不断克服学业上的困难,为之后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

对于大学怎么学,王佳恒的第一个建议就是积极寻求校内的各种资源,可以去学习发展指导中心请教学习方法,也可以多去和老师交流。“老师知道大方向,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科研上,每周去和老师聊聊可以得到很多的指导,也能驱动自己去学习。”除此之外,王佳恒鼓励大家多利用学校里面的项目资源,多去争取,多去尝试。

“愿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书桌和实验室,为实现通用量子计算,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王佳恒现在的科研方向是量子计算和量子声学,“这个方向的很多理论框架已经完备,量子计算不全是物理问题,很多是工程和技术问题。我同时是工物系和电子系的学生,在理工科融合的培养下成长,感觉这种学科交叉的方向很适合自己”。除了自己的学科背景适合这个方向外,王佳恒对这个科研方向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缘分。

大一刚入学的时候,王佳恒选修了一门关于量子计算的新生导引课,他对老师上课所讲的许多东西都不太明白,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课程结束之后他还找到授课的刘玉玺老师,希望可以深入这个科研方向做研究。刘老师给他开了一个书单让他读书,并且同意让他旁听课题组例会。

到大二的时候,王佳恒想要加入“星火计划”。“当时需要一个研究方向,我就和刘老师商量,选择了量子声学这个方向。”这个方向对于王佳恒来说完全是一个未知的领域,甚至他的导师对这个方向也不是很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佳恒通过旁听研究生的量子光学课程,充分阅读发表在Nature等顶级期刊上的文献,慢慢对这个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顺利完成了第一个量子声学态制备的理论方案,得到了刘老师的认可,也顺利加入了“星火计划”。

本科做科研的过程中,王佳恒也有过面对困难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也想过要换其他研究方向。为此,他也加入过许多不同的实验室,也尝试了不同的研究方向,最后发现要么不够喜欢,要么就是感到不合适,一圈下来发现自己一直做的才是自己最喜欢的。“本科阶段其实有很多的试错机会,所以我们要多去尝试,积极去找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方向。”

在特奖答辩会中,王佳恒的答辩语录是:“愿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书桌和实验室,为实现通用量子计算,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在毕业之后,他将留在清华攻读博士学位,从事量子信息与微纳器件方向,继续在这条研究道路上不断前进!

王佳恒在超净间实验室工作

“我也没有特别去训练过,我只是告诉自己开始跑了就别停下。”

王佳恒在刚刚进入大学时体育并不好。“我们高中时体育课就很少,所以也很少有机会离开教室去锻炼。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当时高三要跑800米,但是400米的跑道,我只跑一圈就已经没有体力了。我刚入学的时候就很担心自己的3000米长跑。”

深知自己在跑步方面存在不足,王佳恒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就开始跑步,“因为我的舍友是田径队的,所以刚到寝室,第二天早上就约出去跑步了。”

对于王佳恒来说,跑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会通过跑步来探索校园的各个角落,比如西湖游泳池、照澜园等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这样慢慢跑,王佳恒从刚入学的只能跑一圈到能跑3000米,再到之后的参加5公里、10公里和21公里半程马拉松并顺利完赛。“我也没有特别去训练过,我只是告诉自己开始跑了就别停下。”

王佳恒第一次10公里完赛

对于王佳恒而言,体育成了他协调自己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方式,每天的跑步不仅成为他生活作息的一部分,更是他提升自己身体素质、锻炼耐力和意志力的途径。

“其实学习也需要我们这样坚持。大家普遍在最后期末复习的时候特别认真,效率特别高,但是如果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状态保持整个学期,我想每个人都能在知识上和成绩上收获颇丰。而做到这样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和执行力,我想体育尤其是跑步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帮助。”

“我只是想看看前面的风景,看看自己坚持下去之后会看到怎样的风景。”

王佳恒在军训时期曾经写过一个大学的“四年规划”。班主任颜立新老师在与同学的第一次见面时,让班级的每一位同学谈一谈自己对大学的想法。“我当时也就是拿了一张纸,根据自己了解的清华故事和自己想的发展方向写下了自己的规划。里面的内容涉及面很广,比如打好数理基础、多参加比赛、进组做研究、发论文、出国交流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侧栏,希望自己在大学四年学会一门乐器,掌握一项运动并拿到名次,参加社团活动,等等。”然而这个四年规划并没有立即得到老师的认可,“当时老师就说这份规划过于理想,很难按照自己的设计走,要想办法把它变得可执行。”

写下一份这样的四年规划可能只需要十几分钟,但是王佳恒却用大学四年的时间来完成。“其实也没有带着一定要完成某条的心态去开始每一天,只是通过这个规划,我想明白了大学期间想要收获什么,然后每一天踏实地做好自己,做的大部分选择也都和初心一致。所以走到今天回头看时,发现很多事情都对上了。”

王佳恒最初的规划是“以学习和科研为主,多体验大学生活”。他就带着这样一个简单的目标不断坚持,没有被自己的规划所束缚,没有为完不成自己的计划而焦虑与担忧,但也始终没有背离自己最初的方向,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我只是想看看前面的风景,看看自己坚持下去之后会看到怎样的风景。”在为我们讲述这个四年规划的故事时,王佳恒仿佛又把自己的大学生活过了一遍,充满了无限感慨:“可能很多人会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去完成这个四年规划的,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对我而言,这就像跑步一样,我只是不想中途停下来而已!”

“我想向大家展示,一个很普通的学生,带着理想去努力奔跑,最后可以达到怎样的程度。”

作为2020年的本科生特奖获得者,王佳恒在决定是否要申请特奖时也曾经犹豫,“申请特奖就意味着要接受很多人的审视,接受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但在最后王佳恒还是决定试一试,“我想通过我的经历向大家展示,一个很普通的学生,带着一个理想去努力奔跑,最后可以达到怎样的一个程度!”王佳恒一直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普通平常的学生。

带着这样的一份心情,王佳恒最后获得了特等奖学金。“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即使现在获得了特奖,我也知道自己只是特奖中很普通的一员。没有任何一份荣誉可以让一个人显得更加优越,我们可以做的只是努力让自己配得上这份荣誉!”对于特奖这份荣誉,王佳恒始终带着一份平常心。他告诉我们,让他最骄傲的并不是自己最终取得的成绩,而是自己在一路上的成长。

特奖答辩中的王佳恒

对于清华大学的特等奖学金,王佳恒也给出了自己的认识:“特奖是清华给予本科生的最高荣誉,但并不是说得到特奖的这十个人就是清华最优秀的十个人。十个人只是一个代表,一个我们学校想要培养怎样的人才的代表。”

“如果有什么一生一定要做成的事,对我而言就是‘通用量子计算’,哪怕倒在了‘最后一公里’。”

“我很敬佩王贻芳院士对自己所研究学科的那种坚持,即使面对很多科研上的挑战和现实中的否定。”采访的最后,谈到自己关于未来的规划时,他引用了一段话:“你们不要仅仅为了自己的生活条件更优越而去做一件事情,因为你们已经享受到了几乎是同龄人中最优质的资源,这时你们不能只想你们自己,你们应该去思考你们有没有一生中一定要做成的一件事情。”

对于王佳恒而言,这件事情就是实现通用量子计算。这个领域的专家认为我们离实现通用量子计算只剩下“最后一公里”,但是这“最后一公里”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如果有什么一生一定想要做成的事,我要做的事就是‘通用量子计算’,哪怕倒在了‘最后一公里’。”

王佳恒心里清楚,要实现这样一件需要几代人去不断奋斗的事情将会有无数的挑战,但因为喜欢,所以愿意去追梦,愿意脚踏实地把自己手头的研究工作做到最好。“即使会很难,我想我也还是会去坚持,因为对我而言,这是我生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家,作为一个未来的研究者最想做成的一件事情。”

结语

或许我们都只是园子里普通的一员,曾烦恼无助,也曾感叹自己的平凡。即便如此,也要带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停奔跑、不断前进,请相信每一段平凡的经历都将在奔跑中被赋予不平凡的意义,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而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