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能近取譬[1]养德[2]远害[3]
原文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4]。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注释
[1]能近取譬:指能就自身打比方。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论语·雍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养德:指修养无为而治的德行,亦泛指修养德行。《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3]远害:指避免祸害。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邹孟轲母》:“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4]旧恶:指过去的仇恨、以往的过节。春秋《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释义
既不要指责别人的差错小过,也不要张扬别人的私事隐情,更不要记恨别人的嫌隙怨怼。做人若能够恪守这三点准则,就可以培养自身的品德,避免受到意外的伤害。
浅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为人处世若能够懂得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最为难能可贵。做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作为参照来对待他人,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舛误或过失,倘若自己站在遭人责难、被人揭短或是言其隐私、招人忌恨的位置来感受其时、其事的心情,便能体会到其中的痛苦,就能够恪守做人的原则,理解他人,尊重友情,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人际关系。换言之,即使是责人之过也需要酌情适度,尽量使他人能够接受积极的、真诚的帮助。凡事责人先责己,自身要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忌揭人之短,恶语伤人。口乃伤人之斧,言系割舌之刀,知人不必言尽,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忌恨他人是自身的心胸狭隘,因为“念人旧恶”必存责难,就会招人痛恨,害人又害己。做人应有宽宏仁慈的胸怀,以心相交,以诚相待,与人和睦相处,平心和气才能营造和谐友善的氛围。多一些宽容,既能减少一些阴霾,又能减少一些干戈。宽容既是打开人际间交往的一把钥匙,又是自我人格和修养的具体体现,它能打开彼此的心结,消除彼此的隔阂,扫清彼此的顾忌,既能使双方更加融洽,又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情。所以,大度宽容不仅能使两个相对禁锢的心灵得到释放,而且能培养自身的品德,从而避免受到意外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