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限的信息中思考全貌
假说思考让我们能够单凭手中的少量信息,即可在早期阶段勾勒事件全貌;让我们即便处于证据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仍能推论出事情的来龙去脉:“真正的问题出在这里,答案应该是这么一回事儿”。
具体而言,第一步是思考整件事情的架构。例如:“分析过现状后会得到……的结果,其中问题关键应该在于……针对分析结果,可以考虑几项策略,最有效的应该是……”换句话说,要在还没有进行透彻分析、证据尚不充足的阶段思考这些事情。
也就是说,要一举切入问题的解决方案及策略,进而勾勒出事情的整体架构。在某些环节证据充足,绝大部分欠缺的情况下,就从该处着手搜集证据。此时,只要针对自己勾勒的事情架构,即假说,搜集证据并加以验证即可,无须浪费时间在多余的分析、信息搜集上,效率自然会大幅提升。
在某些人看来,在可能性众多的阶段就大胆论定整体架构,难道不会忽略某些重点,导致结论错误吗?这其实是杞人忧天。假设真的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在开始搜集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的阶段,就无法找出支持假说的证据,从而立刻发现自己建立的假说有误。由于错误得以在早期发现,也有余力修正方向。
因此,最具效率的方法是运用假说思考。首先凭借自己具备的认知去勾勒事情的整体架构,再验证自己的假说正确与否,一旦发现错误立即修正方向,重新架构假说。
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要想凭借有限的信息勾勒事情的整体架构,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如此,一旦养成假说思考的习惯,自然而然就能做到,工作效率将大幅提高。
事实上,决策速度快,能弹性应对环境变化的企业,多半采用了假说思考的工作方式。他们以“做了再说、错了再改”的想法,先从建立假说着手。同时,他们认为要想追求效率,就得在对事情掌握到某个程度的阶段,着手执行并加以验证,而不是事前针对假说进行彻底调查。不只是个人,这一观念已经完全深入整个组织内部。不断循环这种模式,最终会使假说的精准度与执行速度大幅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