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一 积极心理学就是21世纪的阳明心学

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其实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都已经被证明了。

良知是什么?它是人类进化选择出的人性。由于时代局限性,王阳明先生无法从科学的角度论证良知的定义,只讲了“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们现在至少能提炼出9种良知。其中一些阳明先生没说,因为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没有类似的概念。但阳明先生的路径是对的,结论是对的,那就是一定要挖掘出人的特性。这种挖掘本身就是“做”,要知行合一,仅仅知道是不够的,一定要行动起来。

在我看来,王阳明是积极心理学的先驱,也可以说,积极心理学是21世纪的阳明心学。这就是我对自己现在工作的一个理解,即提供一个科学版的阳明心学,提供一个带有现代意义、科学意义的阳明心学。

有的人为什么做不到知行合一?答案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知和行是一体的。有一个心理学概念叫作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心理学家劳伦斯·夏皮罗(Lawrence Shapiro)于1990年提出的。它是指个体的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和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经验等因素,在个体无意识的情况下会影响个体的高级思维及行动。

以前的人们总以为大脑将获取的知识储存在海马体中,将其作为一种概念、理论记下来,那是因为他们对心理和大脑的了解还不够多。其实,所有的知识通过感官、视觉或听觉进入大脑后都会变成神经元的联系,成为一种网络。神经科学对人的大脑进行研究后发现,人具有丰富的感知觉神经,但是神经元集合之间的“连接”却很少。每个人大约有1亿个视神经,但用来连通视网膜和大脑的“连接”只有100万个。这就意味着不同物体对我们产生的不同神经激活信息必须分享同一个神经“连接”,即我们始终在对物体和概念进行归类。我们的感知经验,如看到什么、摸到什么,决定了意识层面的归类选择和归类结构。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的认知科学家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认为,知识都是肉体的。当我们理解一个汉字时,是一个神经网络在发生作用,有生物电、生物化学的一些反应,而放电产生的影响涉及全身。当一个人高兴时,你会发现他抬头挺胸、面带微笑;当一个人悲伤时,你会发现他垂头丧气、愁眉泪眼。此外,诸如戴墨镜更容易欺骗他人、穿黑色衣服会让球员容易犯规等相关心理学试验,也都是具身认知。知识存在于行为中,表现在身体上,蕴藏在体验里,所以知和行是一回事。王阳明先生有智慧,想到了知行合一,但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其理论还无法被科学证实。

对现代人来讲,要理解心学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其实从龙场悟道开始,王阳明的所有智慧就与具体的生活、行动联系在了一起。如果没有这个场、这样的行动,那么他也悟不出来。

知识要动起来,书本是知识、经验的积累,也是身心经验的积累。王阳明先生也说,心学是自百死千难中来的,不能玩味。那么,通往知行合一道路的工具和方法是什么?

一定要有行动、方案、实践,如果可以,学习案例场景模拟或沙盘推演等,就比只讲理论好。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说过,进化选择的是那些有预见能力的人。人类大脑在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也在消耗20%的身体能量。此刻大脑处于一种默认模式,在畅想未来,这是人类独有的竞争优势。

如何对未来的场景进行预见?一个简单的心理学方法叫意念想象,就是闭上眼睛在头脑里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演练一遍。我培训过射击选手、自行车选手等,发现他们有一个特别优秀的能力:在比赛之前能够静下心来,在头脑里过一遍自己最优秀的一次表现。

我们还提倡“演戏”。演戏虽然是假的,但是演着演着你就真的将自己代入其中,然后流露真实的情绪。演心理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当然,我们还可以复盘,对已经发生的事重新做一遍,回顾目标,总结规律,这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论。

这都是从大的方面讲,小的方面的个人心态修炼相对简单,按照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去做一些事,如跑步、唱歌、跳舞、看书、听音乐;和亲人增加亲密互动,如谈心、拥抱、互送小礼物、打电话之类。其实大家平时可能也在做,但不知道背后的道理。

积极心理学对解决现实困难的益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我们永远保持正面情绪的激励。希望感特别重要,伊凡创建了灯塔知行社,其实灯塔也有给人在茫茫黑夜中看到希望的含义。有时,心理学并不是给你一个解决方案,而是给你希望,和灯塔一样。学了心理学中情绪调节的内容,你就知道如何在自己抑郁甚至感到绝望的时候,放松下来。

第二,积极心理学能帮助他人。一个人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困难,这一点企业家们一定要明白。你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你能够让其他人与你一起优秀。企业家一定要有一种积极的能量,给人召唤、给人感染、给人激励,积极心理学最大的益处之一就是激励周围人。

其实很多管理者都发现了,积极的管理比消极的批评更好。我们学了西方的工具理性、绩效主义、关键绩效指标,这些也都有效,但容易忘掉真正的人性是什么,良知是什么。

第三,积极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释放出一种社会正能量。企业家千万不要忘记,企业不是独立存在的,经营涉及很多要素。当你作为一种积极的能量出现时,就很容易得到更多的支持。

积极心理学的好处其实比我们想象得多。有人学了一些打仗的策略,比如《孙子兵法》之类的,其实并没有真正读懂它。兵法说得特别好:攻心为上。心在哪里?与其学兵法,不如学心法,一定是心法不行了,没有其他方法了,才要打仗。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