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理论框架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方向。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进一步指出:“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这些重要论述,为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有关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市场体系是一个复杂且具有较强政策性的概念,应从其概念出发,剖析其内涵与外延,分解市场体系构成要素,分析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准确研判现代市场体系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他方面的关系。
(一)市场体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市场体系是一个存在价格调节、由许多单个市场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既可以发生商品、货币、资本等有形物的交换活动,又可以发生服务、技术、信息等无形物的交换活动。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各种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运行机制、市场保障制度等。
根据上述定义,市场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见表1-1),各层面相互支撑和关联,才形成了市场体系这一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一是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主要是指市场交易活动的生产经营者,即各类企业主体,其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能够自主参加市场活动,根据市场信号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市场主体为市场体系运行提供了交易主体和参与者基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的重要举措。二是市场客体。市场客体是指进入市场的能够自由流动的各种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等交易对象。市场客体是市场主体作用的对象,具有多样性特征,既有生产资料,又有生活资料;既有有形的商品,也有无形的信息、技术和服务。市场客体为市场体系运行提供交易对象和物质基础。三是市场运行机制。主要有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供求机制是调节市场供给与需求矛盾,使之趋于均衡的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优胜劣汰的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运行机制的基础。市场运行机制为市场体系运行提供了基本机制与动态模式。四是市场保障制度。市场保障制度是指为了保证现代市场经济高效有序地运行所必需的市场法规与制度,包括产权制度等市场主体的基本制度,市场信用、市场监管、公平竞争、反垄断等层面规范市场秩序的制度,以及防范市场风险和维护市场稳定的相关法律制度。市场保障制度为市场体系运行提供制度基础和政策环境。
表1-1 市场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

资料来源:课题组根据相关文献整理得出。
(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和重点,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推进经济治理体系和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我国从市场大国向市场强国迈进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指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匹配,具有突出的法治化、信息化、国际化趋势,系统性、高效性、创新性等特征,能够充分保证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在高水平上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的现代市场体系。可见,高标准市场体系,既要具备一般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又要符合新时代世情、国情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见图1-1)。

图1-1 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构成要素与特征
资料来源:课题组整理。
1.法治化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秩序之本
法治化是高标准市场体系最为重要的基础性特征。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中,商品流通、资源流动、产权保护以及竞争公平,都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治化条件有序进行,以促使各种市场交易的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市场监管法治化水平日益提高。
2.信息化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畅通之根
当前市场体系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各种创新性信息技术日益深度地融入各种交易对象和交易方式之中,而且,借助层出不穷的各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虚拟市场开始出现并且迅速发展。可见,市场体系的信息化是和数字化、虚拟化相联系的,而且随着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市场可能出现一种去中心化的趋势。
3.国际化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进步之匙
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各个主权国家的市场体系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封闭的国内市场,而是变成全球化的统一市场,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通过与国际市场的广泛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并按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信息来决定国内资源配置的方向,通过提升市场体系的国际化水平,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实现市场开放有序。因此,国际化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又一重要特征。
4.系统性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规范之因
首先,现代市场体系的组织具有系统性特征,一方面其市场主体和客体体系完备,另一方面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联组织性较强。其次,现代市场体系的机制具有系统性特征,价格、供求、竞争三大机制相互关联、协同运行且功能有效,能够形成有效的机制性系统。最后,现代市场体系的规则具有系统性特征,产权制度和信用制度、监管制度、公平竞争制度和反垄断制度,以及维护市场稳定、防范市场风险的相关法律制度,各制度自成体系又相互衔接,形成了系统化的市场治理规则体系。
5.高效性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应有之义
当前,全球范围内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虽然可能面临曲折,但不断向前推进的趋势不会改变,再加上产业技术进步,特别是与现代物流和市场交易相关的运输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在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使市场交易的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因此,高效性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典型特征。
6.创新性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活力之源
随着技术进步步伐的加快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参与全球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各种交易主体,其组织制度、业态和商业模式都在不断创新;各种交易对象的品种、形态以及交易方式,也在不断创新。而且,这种创新的态势还呈现出一种不断加速的趋势。因此,创新性也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
(三)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他层面的关系
在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有关决定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建设和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大特征即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重要保障,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条件。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牢固依托,是实现产业体系升级的重要前提,是实现收入分配体系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协调的机制保障,是实现绿色发展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全面开放体系优化的应有之义,是实现政府与市场协同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