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阿毛并购新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部分要约收购怎么用

要约收购是证券市场常见的股权收购方式,大概意思就是收购人公开宣布个条件,愿意以啥价格买多少股份,有股东能接受并符合预先的条件,股权转让行为就算成交。要约收购也有分类,其中向全体股东发出收购其持有的全部股份的叫作全面要约,通常在私有化中会用到。部分要约通常是向全部股东发出购买部分股份,理论上也包括向部分股东发出的要约,但在实践中类似操作很少。

收购人想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最常见的方式是协议收购,即收购人与对方特定股东进行谈判,谈好了签署协议付钱后交割。也可以采用二级市场举牌方式,通过不断的二级市场增持最终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还有就是采用部分要约收购方式,具体采用哪种还要视情况而定。

什么情况下会考虑部分要约收购呢,换句话说,部分要约收购操作有啥好处呢?

1.让敌意收购成为可能

通常而言,协议收购是最有效也是最常见的收购方式。但有些例外情况,比如控股股东股权锁定无法交易,出让方开价过高让交易无法达成共识等。也有些公司控股股东没有出让控制权的打算,如果上市公司股权相对分散,通过公开要约方式也可能会实现收购目的,让敌意收购成为可能。

2.化解多主体博弈的困局

在无法协议收购大股东持有的股份下,理论上也可以同诸多持股相对集中的股东进行协议受让。但同时跟多个股东进行博弈的难度较大,毕竟每家股东的成本不同预期相异,有时候相互之间还有条件攀比,让协议收购操作非常有难度。部分要约收购就相对比较简单,公布好收购多少股份啥价格,愿意接受预售的机会均等,能化解多主体博弈的问题。

3.成本可控,结果可控

部分要约可以设置收购股份的上限和下限,利于收购成本和结果的控制,这应该是部分要约收购最重要的优点了。比如收购人发出25%的部分要约收购,并约定了15%的下限作为生效条件。就是预售股份低于15%部分要约失败一股不收,若预售股份超过25%则等比例收购,让收购的结果更为可控。

类似安排让收购人对于收购结果的个性化需求,可以通过设置部分要约收购的条件来相对精准地实现,这在其他方式的收购中是难以实现的。比如协议收购对方持股比例高,但要求出售全部股份,这超过了收购人的支付能力和预期。又如二级市场举牌和分散的协议转让,极容易出现花了不少钱但无法取得控股权,所谓“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局面。

4.让价格“师出有名”

对于国有收购人而言,收购价格的合理性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特别关注的,所以收购价格不仅从商业逻辑上有合理性,而且还要为国资审批提供免责依据,这是让投行最为挠头的工作。

比如在控股权协议收购过程中的溢价率,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经常会问为啥溢价30%而不是20%呢,这个很难回答。又如分散协议受让股份,因为处于股价下行的过程中,股东也会有超过当前市价的诉求。对于国有资产监管审批部门也会关注为啥高于市价来购买股权等。

要约收购价格是有法律规定的,通常是不低于前30个交易日每天加权均价的平均值,尤其对于股价处于下行走势的上市公司,部分要约收购的最低价也是高于市价的。即能够满足股东溢价要约,同时也是法定最低价,让国资的批准“师出有名”,大大增加了方案的交易和审批的成功概率。

5.提振市场信心

要约收购需要履行信息披露程序,成为全市场尽人皆知的重要事件,体现了收购人对公司基本面和未来股价走势的良好预期,对于提振股价有很强的积极作用。就好比有个默默无闻的姑娘,突然来了个高调的追求者,还有很多吃瓜群众围观评头论足,没准从此就成了风云人物,无论结果如何也算是件好事。

以上就是部分要约收购能够解决的问题,其实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讨论,就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比较适合部分要约收购。过往A股也发生了很多部分要约收购,但客观而言能够成功收购到股份的不多,主要是因为A股市场有很强的投机性,要约收购对股价都有明显的支撑作用,多数股票在二级市场都很容易卖出,故此选择接受预售的股票比较少。

但是目前A股比较低迷,市场成交量比较小,很多股东可能又处于爆仓的压力下,对于股票卖出的流动性要约很高,而要约收购恰好能满足这种卖出要求。另外,部分要约收购因为超过预售的等比例接受的原因,对股价的支撑作用也并非绝对,所以会有客观上的套利可能。这些因素都让当前的部分要约收购能够发挥其作用,能够真正成为股票交易的手段,这也算A股更为市场化的体现了。

阿毛语录

上市公司发行定向可转债购买资产时,交易对方在股价上涨时可换股来赚取交易差价,当股票下跌时可以行使债权来规避风险,可以大大增加交易方案的弹性,有助于消除交易的分歧而让并购重组更容易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