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猕猴桃的特征特性
第一节 植物学特征
一、根
猕猴桃的根系不同于其他果树种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肉质根,根皮层厚,含水量高。猕猴桃的初生根为白色,以后渐变为浅褐色,老根灰褐色或黑褐色,外皮层常龟裂呈片状剥落,内皮层呈红色。猕猴桃的根皮层很厚,根皮率通常达30%~50%。一年生根的含水量高达84%,具有肉质根的明显特征。
(2)苗期根系呈须根状,主根极不发达。在种子播种出苗后的极短时期内有主根存在,当幼苗出现2~3片真叶时,随着侧根的分生,主根的生长趋于缓慢,最后停止生长。由于侧根不断分生,且粗细相似,细根稠密发达,且常有纠缠生长现象,使苗期的整个根系呈须根状,形成类似簇生性的侧根群。据陕西省果树研究所调查,一年生实生苗根系总数竟达7125条,总长度达107.74米,可见细根数量之多。
(3)成年树骨干根较少,与侧根的粗度差异悬殊。随着树龄的增长,自根茎处着生的一条或2~3条侧根逐渐伸长加粗,经3~5年后,增粗的侧根成为骨干根,其余的细小侧根则生长减弱,逐渐衰老死亡。骨干根上着生的小侧根比较稀疏,大约每隔30~40厘米长度才有一条小侧根,但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腐殖质含量高的地方,细根发达。骨干根上分生的小侧根和细根,其生长粗度与骨干根差异悬殊。
(4)导管发达。猕猴桃根的导管非常发达,从根的横切面上可见到无数小孔。由于骨干根比一般果树少,导管大,输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切断一条较大的骨干根,整个植株的所有叶片不久就会出现萎蔫下垂,因此,在营养生长期内进行土壤耕作时应当注意此点。
二、芽
猕猴桃的芽均为腋生,芽由数片具有锈色茸毛的鳞片包被,深藏于叶腋间的海绵状芽座中,一个叶腋间有1~3个芽,中间较大的为主芽,两侧受鳞片包被的为副芽。通常主芽萌发成枝,副芽呈潜伏状态。如主芽遭受破坏,副芽便萌发生长。有时主芽和副芽同时萌发成枝,即在同一节上可萌发2~3个新梢。老枝上抽生的徒长枝,多由潜伏的副芽萌发而成,这对枝条或树冠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猕猴桃寿命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芽有叶芽和花芽两种。苗期和徒长枝上的芽多为叶芽,成年树上粗壮的营养枝或结果枝中上部的芽,往往容易形成花芽。猕猴桃的花芽是混合芽,在外形上很难与叶芽区别。结果枝上开花结果部位的叶腋间,不再有芽而成盲节。
三、枝
(一)形态结构
猕猴桃是落叶性藤本果树,其枝条虽属蔓性,但不像葡萄那样依靠卷须攀缘他物。猕猴桃的枝条没有卷须,短枝没有攀缘能力,只有长枝的先端部分才有攀缘能力,因此,一般称为“枝条”而不称“蔓”。新梢黄绿、褐绿、棕褐至红褐色不等;皮孔呈椭圆形凸起;茸毛有软毛、硬毛和刺状毛等,其类型和数量是分类的主要依据。老枝浅褐、灰褐或黑褐色,茸毛多脱落或仅留痕迹。嫩梢髓部白色,呈水浸状;老枝髓部片状,浅褐色至深褐色,但根茎及粗大主干部分充实。木质部组织疏松,年轮难辨,老枝横断面上有许多肉眼能辨的导管小孔。皮层内散生有许多大型异细胞,在形态上明显比周围其他细胞为大,该细胞腔内含有类似树胶黏液的分泌物。镜检可见簇生的针状结晶,偶然呈晶砂状,这是该种植物的分泌结构,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或生殖器官中都有存在。
(二)枝条类型
当年萌发的枝条,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营养枝(生长枝)和结果枝两大类。
1.营养枝
营养枝是只进行枝叶器官的营养生长而不能开花结果的枝条。根据生长势的强弱,可分为普通营养枝、徒长枝和衰弱枝三种。
(1)普通营养枝。生长势中等或较强,长1.5米左右,枝条的每个叶腋间均有芽,茸毛短、少而较光滑,多见于未结果的幼年树和多年生枝上萌发的枝条。这种枝条往往是次年比较理想的结果母枝,其数量多少可决定下年的结果状况。
(2)徒长枝。生长极为旺盛,直立向上,节间较长,茸毛多而长,组织不充实。这种枝多从老枝基部的隐芽萌发而成,长达3~4米以上,甚至有超过10米的,枯顶后尚可分生2~3次枝,其中生长量较小的少量徒长枝也可发育为结果母枝。
(3)衰弱枝。枝条短小细弱,长为10~20厘米,多从树冠内部或下部的短枝上发生。由于基枝处于弱位,光照不足,生长势越来越弱,3~5年后往往连同老枝一起枯死。即使能够形成花芽,抽生结果枝开花结果,但果实很小或易落果。
2.结果枝
结果枝是指能够着生花和果实的枝条(雄株则称花枝)。根据枝条的长度,结果枝可分为徒长性结果枝、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和短缩果枝五种。
(1)徒长性结果枝。长度在150厘米以上,多发生在结果母枝中部,由上位芽萌发而来。生长势强旺,停止生长较晚,结实能力较差,一般仅坐果1~2个。如肥水管理适当,枝条生长充实,可成为来年的结果母枝,继续结果。
(2)长果枝。长度在50~150厘米,通常由结果母枝上的斜生芽或平生芽萌发生长而来。生长健壮,组织充实,腋芽饱满,果实大,结实性能好,能连续结果。
(3)中果枝。长度在30~50厘米,多由平生芽或斜生芽萌发而成。生长势中等,组织充实,结实性能好,能连续结果。
(4)短果枝。长度在10~30厘米,多由结果母枝下部和顶部的下位芽萌发而成,或由生长较弱的结果母枝上抽生。节间较短,生长势较弱,停止生长较早,坐果较多,果实较小,连续结果能力差。
(5)短缩果枝。长度在10厘米以下,枝条短缩,节间短,停止生长早,常呈球状结果,果实较小,一般每年从顶部1~3个芽萌发生长,渐次衰老枯死。在树势弱、修剪量轻、肥水缺乏的情况下,短缩果枝较多。
四、叶
猕猴桃叶片薄大,纸质、半革质或革质,厚度约1毫米,角质层较薄,叶肉的栅栏组织只有一层细胞,海绵组织丰富,但细胞间隙很少,具有中生植物的特征。
猕猴桃的叶形变化较大,有圆形、近圆形、扁圆形、心形、椭圆形、广椭圆形、卵圆形等。先端渐尖、急尖、圆、平或凹陷。叶基楔形、宽楔形、钝圆形、心形、浅心形或重耳形不等。叶面黄绿、绿色至深绿色,嫩叶有时呈红褐色,叶面光滑或有毛。叶背色浅,有淡绿、灰绿或粉绿色,被有较多的短茸毛或星状茸毛。叶腋突出于叶背,为有明显主脉的羽状网脉,叶背突出的叶脉上,着生较粗壮的茸毛,毛基由多细胞构成,其上为单细胞毛。此外,有的表皮细胞呈乳头状突起。叶缘锯齿稀或密,先端呈短刺芒状或细锐锯齿。叶柄较粗短,肉质,光滑或有棕色茸毛,呈黄绿、微红或浅棕色,基部反面呈红色或紫色。叶片正反面茸毛多少及长短、软硬和形状、叶柄色泽等,是分类依据之一。
叶片的大小依着生节位而不同。枝条基部和顶部的叶片较小,中部叶片最大。
五、花
猕猴桃的花为单性花,且雌雄异株。花芽为混合芽,先发芽抽生新梢,花着生在新梢中下部的叶腋间。开花前一年的秋季完成花芽的生理分化,萌芽前10天开始形态分化,花原基隆起,以后依次形成苞片、萼片、花瓣、雌蕊、柱头和雌蕊,萌芽后40~50天形成胚珠(雌花)、花粉粒(雄花),萌芽后50~60天开花。从外观看,花具花萼、花冠和雄蕊、雌蕊,形态上属完全花。雄花多为聚伞花序,雌花多为单生花。单生花的花柄上和聚伞花的侧花柄上,可见明显的侧花痕迹。花序的顶花蕾较侧花蕾大,一般顶花蕾的纵横径为1.2厘米×1.6厘米,侧花蕾为0.8厘米×1.2厘米。花萼5~9片,花瓣5~11片,多为6片,基部连合。萼片多宿存于成熟的果实上。花萼、花瓣呈复瓦状卷叠排列。初开花瓣为乳白色,全展后逐渐变成黄褐色。开花后2~3天花瓣变褐色,干枯凋落。雌、雄花的外形相似,而且均有芳香味。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其主要区别如下:
(1)雌花雄蕊退化,花丝很短(短于雌蕊),花粉内含物少,且干秕而无育性,花粉粒无明显萌发孔。子房约由40个心皮合生而成,为中轴胎座。雌花着生于当年新梢的2~7节叶腋间,以3~6节较多,占总花量的94%。花多为单生,花蕾较大,花冠全展时直径为5~6厘米。3朵花的聚伞花序和2朵花的很少。序花的顶花大于侧花,顶花先于侧花开放。雌蕊着生于花中央,花柱多数(22~51枝)呈辐射状着生于子房上,长约1厘米,初开时乳白色,授粉后逐渐变成黄褐色,干枯,宿存于果顶上,花朵的寿命为2~6天。柱头为长舌状,肥厚。每朵花仅1个子房,子房上位,为圆形或葫芦形,无子房柄,基部与花柱相接,子房中有发育正常的胚珠、胚珠着生胎座。
(2)雄花雌蕊退化,短于雄蕊,约28枚。子房内有明显的子房室分化,但无胚珠。花初开时,雌蕊为乳白色小点,被子房上的白色茸毛覆盖,随后渐变淡褐色,针眼大小。雄花着生于当年新梢的1~9节叶腋间,一般以2~5节叶腋着生较多,占总花量的89.4%,多为3~7朵的聚伞花序。雄花蕾较雌花小,全展后直径为4~5厘米。序花的顶花大于侧花,顶花较侧花先开。雄蕊数约38~140枚。花丝细长,约1.2厘米。花药肥大,呈“丁”字形着生于花丝上。花药初为黄色,后为黄褐色,随花药成熟,逐渐开裂,花粉散出。花粉粒大、饱满,有授粉能力。花朵寿命为3~6天。
六、果实和种子
(一)果实
猕猴桃的果实为浆果。果形有近球形、卵圆形、长卵形和卵形等,少数果实为两个子房合生的畸形果。果皮有棕褐色、黄褐色、褐色、红褐色、黄绿色或灰绿色等。中华猕猴桃果面有短柔毛,后期多脱落,果面光滑,果肉多为黄色、黄白色、绿黄色。美味猕猴桃果面被有刺状长硬毛,后期不易脱落,果面粗糙,果肉多为绿色、黄绿色、翠绿色。中轴胎座24~47个,横断面呈放射状,其间排列有黑褐色或红褐色种子。根据猕猴桃的农业性状和经济性状可将猕猴桃进行简单分类。
(1)按成熟期分为早熟型(9月中、下旬成熟)、中熟型(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和晚熟型(10月中下旬成熟)。
(2)按果实颜色分为黄肉型、绿肉型、黄绿肉型和红心型。
(3)按用途分为鲜食型、加工型、鲜食加工兼用型三类。
(二)种子
种子极小,状若芝麻,椭圆形、扁椭圆形或近圆形。种皮骨质。具凹陷网纹、黄褐、棕褐、红褐或黑褐色。胚乳发达,细胞内贮存有大量淀粉,种胚位于胚乳的中央。一般每千粒种子重1.1~1.3克,多的达1.5克;每克种子有800~900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