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力是一种重塑力
从最早的算盘风靡世界到机械计算机出现,再到电子计算机问世,“计算技术”在解决人类世界的问题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计算机历史上,1946年注定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年份,因为这一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谱写了信息时代的前奏曲。这台计算机名为ENIAC(中文名为“埃尼阿克”),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约翰·莫奇利(John Mauchly)和约翰·埃克特(John Eckert)发明。当时,埃尼阿克电子计算机完全是美国出于战时需要而推动研制的产物,只不过它问世时战争已经结束。虽然这台计算机看似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但是它无意间却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此之前,很多重量级人物做了大量铺垫工作,如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了一台能自动进位的加减法计算器(机械计算器),德国数学家、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发明了对于计算机来说至关重要的二进制,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研制的数理逻辑和计算理论基础,美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对人脑和计算机系统的探索为研制电子计算机提供了方向。
这一铺垫过程跨越300多年,看上去身形庞大、十分笨重的埃尼阿克电子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总集成者。彼时,以其为代表的电子计算机不仅昂贵,而且应用面非常窄,使用价值并不为普罗大众所感知。
20年代60年代,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研制出适合商用的计算机,开启了大型计算机商用的时代。此后,IBM一度垄断了计算机市场。不过,计算机真正风靡全球、开始发挥巨大功效要从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出现算起。关于是谁先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计算机,是苹果公司还是IBM,抑或其他人和公司,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个人计算机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一时期(大约20世纪40—80年代),全球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经历过战争的纷乱之后,大工业时代继续向纵深推进。
在此期间,英国、德国、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牢牢把握住了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和脉搏,形成了全球贸易的一个梯队。1944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其核心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为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贸易支付货币。这一体系显示了当时美国的经济实力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控制权。尽管后来该体系由于无法满足国际贸易发展需要于1971年解体,但其给全球贸易和汇率市场带来的影响时至今日仍远未消弭。WTO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由美国主导),也在这一时期成立,其主要目的是推行贸易自由化。
与此同时,以“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在全球贸易市场扩张的版图上以外向型经济取胜。尤其是日本和韩国,迅速打造了成熟而强大的工业体系,包括钢铁、造船、汽车业、半导体、电器制造等在内的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新崛起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球贸易的另一个梯队。
更多的是作为跟随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市场,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不大、声音较小,形成了最弱的一个贸易梯队。几十年间,中国做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工业化和改革开放。中国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大国向工业国家的转变,基本解决了国内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为对外贸易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市场,对外贸易发展的根基更加牢固,但是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并不高。此时,蓄势待发的中国外贸仍在等待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不断渗透国际贸易领域,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商品结构的变化。过去,原材料、初级产品等在国际贸易中占据较大的份额。新技术出现之后,高科技产品的比重开始上升,其中就包括计算机制造所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产品。掌握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上占据了上风。
有时候,我们可能分不清楚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苹果、微软、英特尔等技术“大咖”在这一时期纷纷登场,它们激活了技术创新的灵魂,同时受益于新技术的巨大红利。如果说过去数万年人类为了获得能量而战,那么计算机出现之后,世界就开始围绕信息而运转。计算机创造了信息价值,真实、有用的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围绕信息“做文章”的跨国企业也开始将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传播至世界各地。
相比蒸汽机和电,计算机技术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力有过之而无不及。总体来说,在计算机技术开始逐步绑定世界文明史的这一初始时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主导下,全球贸易平稳发展的大量干扰因素被过滤掉,建立了多边国际秩序和制度,确立了和平和发展的基调,各国从零和博弈走向合作共赢。但是,国际贸易所产生的数据资源仍然无法被计算机全面而完整地保存下来,人们对数据资源的理解也比较懵懂。
PC计算机进入家庭至今的几十年间,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计算机技术发展一日千里,迅速渗透全球各地,改变传统商业思维模式,影响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似一股新鲜血液冲刷了工业神经,构建出全新的商业文明。
延伸阅读
摩尔定律的作用
1965年,在著名的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任职的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亦是后来的英特尔公司(Intel)创始人之一,在《电子学》(Electronics)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摩尔定律(Moore's Law):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年翻一番,性能也将增加一倍。1975年,戈登·摩尔在论文中对这一定律进行了修正,改为每24个月翻一番。后根据经验总结,每18个月翻一番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
此后50多年,摩尔定律的可靠性不断被信息时代的发展实践所证实。这不仅意味着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惊人,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而且意味着计算机技术改造经济和产业的力量势不可挡。在摩尔定律作用下,计算机终于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寻常百姓家。
然而,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发明之一,计算机在联网之后,才算真正移除了信息时代爆发式增长的最后一块路障。变革掀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