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思维: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提高企业绩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针对商务人士的系统综述入门

基于上述原因,学者们在做文献调查时通常会使用一种名为“系统综述”的方法。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类型的学术论文数据库,Google Scholar便是其中之一。我们在这些数据库中输入搜索关键词,例如发表年份、引用文献、所登载的杂志或论文题目中包含的单词时,就能收集到满足条件的所有相关论文,这样我们就能轻松把握前人们的所有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了。

我非常理解,让繁忙的商务人士们去做这类琐碎的调查实在是太过严格,所以换种方法,大家也可以参考研究人员们实际整理出来的系统综述,我想这应该对大多数人都很有帮助。

例如,在Google Scholar中输入“resource based view”和“systematic review”这两个词语进行搜索时,搜索结果最上方出现的是维拉诺瓦大学的斯科特·纽伯特(Scott Newbert)于2007年发表的论文(如图1-8所示)。纽伯特首先从经营学(ABI/Inform)和经济学(EconLit)两方面的文献数据库中抽取了含有“resource based view”或“RBV”关键词的文献,再进一步从其中筛选出了55篇通过实际数据对企业竞争优势和经营业绩进行统计分析的文献,最后汇总整理出了上述论文。

Google Scholar显示该论文已被千余篇相关论文所引用。此外,我们可以直接在Google Scholar上浏览这些论文的PDF版。如果各位英语水平不错的话,我非常推荐大家通读一下。

图1-8 Google Scholar的搜索结果一览

对不擅长英语的人而言,系统综述的好处在于,它经常会通过表格对有用的信息做归纳整理。例如,纽伯特的论文将55篇参考文献中提到的影响企业业绩的因素归纳为资源(Resource)、核心能力(Capability)和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三项,并进一步列举了分属这三大项的各具体因素,同时他也对各分析(统计假设检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列举出了围绕各具体因素分别有多少篇论文(占比多少)判定它们给业绩带来了正面影响。具体内容总结在论文Table4中,如表1-4所示。

表1-4 纽伯特论文中的Table4

(续)

(续)

表1-4选取了论文相关表格的部分内容。最左列的英语在商务中经常会被用到,例如,Human capital指的是人力资本,Knowledge指的是知识,Experience指的是经验,等等,所以这些内容对于现代商务人士来说应该都是谙熟于心的。

剩下的就都是数字了。对了,原表中标注“Tests”的地方指的是“假设检验的次数”。对于这部分内容,大家就不仅要通读全文,或许还需要多少适应一下统计学专业术语和管理学实证研究类论文了。不过,至少只要翻译出最左列的英语单词,我们就可以了解哪些内容曾在先行研究中被讨论过,也能获得一些有关企业资源或核心能力的灵感了。

当然,在这个阶段,它们还只是抽象的灵感。即使我们发现有1/3的数据认为人力资源影响了企业业绩,但具体而言,到底是哪种人力资源优势对哪个行业的哪项业绩产生了重要影响呢?想对此一探究竟,我们还是得通读一遍所有论文。

不过,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作为头脑风暴的关键词来讨论,当然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进一步收集详细数据。就算是那些不擅长英语的人们,也能轻松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而且,这些论文中的研究对象大部分都是欧美企业(尤其是美国),我们不一定能直接将它们套用到日本的产业领域中去。例如,假设研究结果显示在美国Racial diversity(种族多样性)能够提高企业收益,但在日本企业中是否同样如此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无论怎样,以这些研究内容作为讨论基础都是绝对有益的。如果大家聚在会议室里从零开始讨论“什么才是在业界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那么别说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了,就连企业信誉(Reputation)、平衡家庭与工作的政策(Work-family policy)之类的观点我想都没人提出来。

这时,如果我们基于上述表格逐项展开讨论,就能得到很多好点子。例如,当大家集思广益,具体探讨“什么样的人才对我们这行来说很重要”时,我们就能得到很多更为细致的点子,如媒体资源丰富的PR负责人或是擅长某项特定技术的工程师等。

又或者,将这个问题反过来,当我们思考“什么样的人对我们这行来说很棘手”时,或许会有人认为是那些“虽然单子能拿很多,但因为报价太低或不严谨,每次都不赚反亏的销售人员”。以此反推,我们应该能得出结论:“那些不盲目接单子,能参考实际成本谨慎细心地做报价的销售人员”才是左右企业收益的重要人才。

这一步的关键在于,不要轻易以“与业绩无关”为由否定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点子。当然了,“经营者是什么星座”这类无关痛痒的内容我们的确没必要去理会。不过,既然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为后续分析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那么在分析结果还没出来之前就随意缩小范围很可能会让我们与一些重要发现失之交臂。

除了公司内部人士和国外管理学家的见解以外,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些面向大众的商业杂志和书籍。《周刊钻石》《周刊东洋经济》《日经商业》等商业杂志或其他种类的业界专业周刊等不仅登载了各路专家的观点,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企业成败案例。

近年来,我们不仅可以在网上浏览这些报道,还可以去附近图书馆查阅到各类杂志过往期刊,很多企业也订阅了专业的行业期刊。当然,我并不推荐去盲目套用这些杂志上的商业案例,这是极具风险的。不过,以它们为基础来做数据分析还是十分可取的。

表1-5是我根据纽伯特的论文为读者们总结出的一张问题汇总表,大家在苦恼于不知该分析哪些项目时可作为参考。

表1-5 针对战略分析的问题汇总表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