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
我国对外投资的总体特征可以从规模特征和结构特征两个角度来认识和解读。总体来说,中国海外企业的规模较小。虽然近些年来,中国的海外企业数量与中方投资额的增速都比较快,但是,对外投资规模较之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相对狭小的现状,到现阶段为止,还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从行业分布看,早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服务业,而近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则主要分布在采矿业与制造业;从区域分布看,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区域开始由邻近发展中国家向亚非拉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欧美等发达国家辐射。
(一)规模特征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的波动持续期和波动幅度总体上大于同期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
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呈现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与之相比,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虽然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近些年呈现迅猛的增长态势,但总体看尚未步入相对稳定的成熟发展阶段,还不能与引进外资形成双向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的国力较弱,缺乏建设资金,需依赖国际资本发展经济的历史格局。
在分析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各种因素中,外汇储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一国从内外部角度衡量的综合国力水平。对外直接投资和一国的外汇储备、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很大的联系。国内生产总值的强劲增长和外汇的迅猛增加都会给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有利条件。表2-2给出1990~2013年我国这三个经济变量的年度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对外投资与外汇储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体现了外汇储备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约束作用。同时,随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总体上也表现为不断扩大,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表2-2 1990~2013年中国外汇储备、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国内生产总值
2.尽管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相对规模尚小,但在新兴经济体中的位次不断提高
1980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刚刚起步,经过10年的发展,至1990年,中国进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前12位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之列。其存量从1990年起,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前10大来源国之列。2000年,中国超过对外直接投资较早的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2006年,中国超过巴西,在发展中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新加坡;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经达到559亿美元;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超过1078.4亿美元,居亚洲第二位,[1]全球第三位。[2]
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目前总体偏小,其原因有很多。中国一向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尤其是在非洲国家投资企业较多。由于当地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等原因,客观上限制我国企业的投资规模。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海外企业的母公司本身规模就有限,导致海外经营的投资能力亦有限。因而,从根本上讲,要真正提升我国海外企业的整体投资规模水平,必须首先在国内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和一定经济规模的大企业集团。
(二)结构特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具备国际化初级阶段的特征。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投资行业分布、地域分布等方面。下面将分别给予描述。
1.行业分布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分成两大类:贸易类和非贸易类。前者包括在进出口贸易、交通与通信、金融与保险、餐饮与旅游、咨询与医疗等行业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后者包括在工业生产、工程承包以及资源开发等领域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
(1)早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以贸易性企业居多。20世纪80年代后期,隶属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在选择国外的投资发展方向时,往往会突破国内部门分工体制的限制,在国外进行多样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外贸公司逐步扩大海外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二是工业企业向贸易或其他领域扩展;三是以劳务承包为主要任务的各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从偏重于餐饮服务业的投资,逐步向纺织、轻工和电子等行业扩展。
从投资的企业数来看,根据1993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细分的行业分布数据,从各行业企业数占中国海外企业总数的比例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贸易型(24%)、生产型(19%)、餐饮旅游型(18%)、工程型(16%)、金融保险型(12%)、资源开发型(5%)等。非贸易类与贸易类海外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40%和60%。
从投资金额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服务业、资源开发和制造业中的投资比例分别是61%、25%和14%。在服务业投资中,虽然以贸易公司形式出现的贸易型投资企业数量众多,但投资规模都较小,而中国在海外金融业的投资,虽然设立的分支机构少,但规模很大。
(2)近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采矿业和制造业的比重逐渐增加。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迅速上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更广泛,几乎遍及一、二、三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类别。根据各行业投资金额占当年总流量的比例进行排序,前6位的行业从高到低分别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采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六个行业累计投资流量931.8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的86.4%。
综合来看,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主要是采矿业和制造业,尤其是采矿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在采矿业中,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在制造业中,主要分布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第三产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比重仍较大,其中,2013年投资存量占比为29.6%,流量占比为25.1%。总体来说,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资源开发、商业贸易服务、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
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近90%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房地产业。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70.6亿美元,占25.1%;采矿业248.1亿美元,占23%,主要是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资源的开采;批发和零售业146.5亿美元,占13.6%;金融业151亿美元,占14%;制造业72亿美元,占6.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3.1亿美元,占3.1%;房地产业39.5亿美元,占3.7%(见图2-2)。其余如建筑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占约10%。
图2-2 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957.4亿美元,占29.6%;金融业1170.8亿美元,占17.7%;采矿业1061.7亿美元,占16.1%;批发和零售业876.5亿美元,占13.3%;制造业419.8亿美元,占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22.3亿美元,占4.9%;其余行业累计约占12%(见图2-3)。
图2-3 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地域分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以专业贸易公司为主,对外直接投资地多选择在出口市场集中的东南亚和少数发达国家,且主要投资餐饮、服务业。这是由投资主体的实力有限所决定的。80年代后期,投资主体从专业贸易公司发展到大中型工业企业,投资区域开始由邻近发展中国家向亚非拉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欧美等发达国家辐射。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进一步向东欧和韩国等国家拓展,投资地区更加多样化。表2-3给出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二十位的国家(地区)。
表2-3 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二十位的国家(地区)
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洲际分布来看,存在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亚洲、拉丁美洲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为集中的地区,占到存量的八成。截至2013年底,中国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存量达4474.1亿美元,占67.7%。其中,中国香港占到亚洲存量的84.3%;拉丁美洲存量为860.9亿美元,占13%;这两个地区集中我国对外投资存量的80.7%。欧洲为531.6亿美元,占8.1%;非洲为261.9亿美元,占4%;北美洲为286.1亿美元,占4.3%,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为190.2亿美元,占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