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澳门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首届珠澳文化论坛”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陆路交通

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和澳门,对外交通长期以来一直以水路为主,两地陆路交通的明显改善,发生在澳门博彩业合法化之后。1885年﹐澳门首次出现人力黄包车。[5]在引入汽车之前,这是一种比轿子更快捷而更加平民化的公共交通工具。在19世纪末,澳门的仵工把尸体抬到拱北附近埋葬后,也能雇辆黄包车回澳门了。[6]

另外,珠海著名商人陈芳捐资修建了前山至白石的公路,这在当时是一项民间集资的大工程。当时由美国檀香山携巨资回澳经营酒店的陈芳先生,是位热心公益的爱国归侨,这段公路由他牵头捐资建造,以石块铺砌,下雨水淹也不怕泥泞。以当年的施工条件,确实很不简单。修路之举既可改善珠海和澳门的对外交通,也有利于两地的酒店和旅游扩张业务。[7]

1894年10月的《镜海丛报》刊登了这样一段消息:

由白石至前山之石路,前经澳中绅商捐资修建,以便往来,香山人陈芳首捐洋银二千枚。近已竣工,计用料费四千元有奇。闻前山各绅将复捐资,由寨城筑修石路直至翠微,便手车之来往,省男妇之奔劳,独未悉款巨功宏,果能如愿相偿否?[8]

《镜海丛报》在1895年4月17日又刊登了一段消息:

澳门车夫某甲,拉客至白石村。又,澳地之车,近可驰至翠微;而前山各车,则不准其行进关闸。此理殊非公允。[9]

这两段消息表明:第一,前山至白石的公路是民间捐资修建的;第二,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人力车;第三,澳门至前山、翠微(现均属珠海市)的公路在当时已不能满足两地民间往来的需要,须延伸至白石(现属中山市)。

由澳门市区至白石村,有二十七公里之遥,道路崎岖,不像澳门市内马路那么好走,一来一回起码得大半天工夫,既花时间,车费亦不菲。但在没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香山县,居民往来澳门仍以人力出租车为主。

珠海通黄包车之后,黄包车很快就成为百姓乐于使用的公交工具,尤其是缠足的妇女,因行走不便,乘坐黄包车代步,确实省事。据《镜海丛报》载:“自手车通行,所以便利于民者,殊非浅鲜。往来商客,各乡妇女,均可藉以代步,以免奔波于烈日之中……近时前山寨城新设有东洋车十数架,便各乡之往来,资贫民之衣食,计甚善也。所行车路,竟有远至南大涌,亦可通行。沿村道路皆已用工修筑平坦。”[10]有见及此,前山至白石的公路完工之后,前山的绅商又打算捐资修建由前山寨至翠微(珠海)的石路。

光绪末年,曾经有兴建粤澳铁路之议。《华字日报》1904年3月26日载:

由澳门至广省城之铁路﹐现有葡商意欲承办。[11]

1909年3月,澳府在疏浚外港航道的同时,打算在澳门修筑一条铁路与省城之铁路相衔接﹐两项工程总共需费约600万元。[12]不过,基于各方面的复杂原因,这条铁路一直未能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