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欧洲世界的发展与东亚
商业的发展
欧洲比东亚较早有了个人独立自主和自由思考精神的发展,其前提是以十字军东征为契机,12世纪以后复活于欧洲的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繁荣。
欧洲商业购入品有东南亚产的胡椒等香料(它们对于以肉食为主的欧洲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中国的丝绸等,特别以前者为主。香料由阿拉伯人经海路运送至红海或者波斯湾,从那里再经陆路运送至亚历山大城,与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意大利商人带来的毛织品进行交换。中国的丝绸通过所谓的“陆上丝绸之路”,由土耳其人、阿拉伯的商队运送至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城等地,依然是与毛织物进行交换,到达威尼斯、热那亚商人手中。
这些东方商品以南德商人为媒介进入北欧,在北海、波罗的海地区销售。这条欧洲商路同时也是意大利热那亚、佛罗伦萨或佛兰德的毛织品,南德的银、麻织品,北欧的毛皮、木材、鱼类等商品的主要销售路线。14、15世纪是这条商路的繁华鼎盛时期。在这条商路沿途,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奥格斯堡和以北欧吕贝克为首的汉萨同盟城市等商业城市发展起来,它们作为城市国家或自由城市,拥有独立或自治权。也就是说,属于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大量独立国家和自治城市沿着这条商路蓬勃发展。
这些城市是中世纪自由扩大的产物,而它们的诞生也成了自由进一步壮大的温床。即,从这些城市里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继而又发展为宗教改革运动,此外还有新大陆和新航路的发现,更是从地理和通商上大大扩展了欧洲世界。
在希腊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地是转动的球形,宇宙有多个以地球为中心旋转的球形天体。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而有人认为,天体不是绕地球转,地球和其他天体一样绕着太阳转。
但是,在由基督教支配的中世纪欧洲,这种天体不借助神力而自转的希腊宇宙观被视作无神论而遭到排斥,人们还是回到了“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被水的圆形天井所覆盖”这种青铜器时代的认知里。即便有人主张天体是转动的,也是认同地球是中心,其他天体绕着地球转的“天动说”,而且认为使天体转动的是天使。此外,他们的地理视野也很狭窄,仅局限在欧洲。
然而,随着十字军的东征,这种中世纪欧洲的世界观和地理视野发生了很大改变。这是因为传到埃及亚历山大城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希腊天文学又复活了。此外,13至14世纪,游牧民族蒙古族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基督教徒受到优待,罗马教廷也与蒙古帝国联络,以夹击占据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的伊斯兰国家——塞尔柱突厥①。通过陆路交通,东西方的使者、商人、传教士互通往来,东方讯息被带到欧洲,扩大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特别是,曾到元帝国忽必烈的都城旅行过的威尼斯商人之子马可·波罗的旅行日记,因将日本描写为黄金和珍珠之国而广为人知。
这一东西方的交通,在元明政权更替、塞尔柱突厥被奥斯曼土耳其②消灭后就中断了。但是这一时代宇宙观的进步以及地理视野的扩大,成为开辟东西方海上通商道路的基础。曾与哥伦布有书信往来,并促成其大航海计划的佛罗伦萨的托斯卡内利③所绘制的地图及其“由欧洲向西航行就能抵达印度”的评估,正是基于这样的宇宙观和地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