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语文书:读书与旅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我的读书经验

蔡元培

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字鹤卿,号孑民。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884年考取秀才,1885年设馆教书。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898年,弃官从教,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1911年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并确立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广纳人才,聘请陈独秀、胡适之等人为北大教授,一时人才荟萃,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先生曾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检察院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教育家,还是一名有成就的学者,《中国伦理学史》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另有《孑民自述》《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文集》出版。

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为前车之鉴。

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词章两类。我的嗜好,在考据方面,是偏于诂训及哲理的,对于典章名物,是不大耐烦的;在词章上,是偏于散文的,对于骈文及诗词,是不大热心的。然而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并且算学书也读,医学书也读,都没有读通。所以我曾经想编一部说文声系义证,又想编一本公羊春秋大义,都没有成书。所为文辞,不但骈文诗词,没有一首可存的,就是散文也太平凡了。到了四十岁以后我始学德文,后来又学法文,我都没有好好儿做那记生字、练文法的苦工,而就是生吞活剥的看书,所以至今不能写一篇合格的文章,做一回短期的演说。在德国进大学听讲以后,哲学史、文学史、文明史、心理学、美学、美术史、民族学,统统去听,那时候,这几类的参考书,也就乱读起来了。后来虽勉自收缩,以美学与美术史为主,辅以民族学;然而这类的书终不能割爱,所以想译一本美学,想编一部比较的民族学,也都没有成书。

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勤笔。我的读书,本来抱一种利己主义,就是书里面的短处,我不大去搜寻它,我只注意于我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这本来不算坏。但是我的坏处,就是我虽读的时候注意于这几点,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若是有时候想起来,除了德文书检目特详,尚易检寻外,其他的书,几乎不容易寻到了。我国现在有人编“索引”“引得”等,又专门的辞典,也逐渐增加,寻检较易。但各人有各自的注意点,普通的检目,断不能如自己记的方便。我尝见胡适之先生有一个时期,出门常常携一两本线装书,在舟车上,或其他忙里偷闲时翻阅,见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铅笔作记号。我想他回家后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续。我记得有一部笔记,说王渔洋读书时,遇到新隽的典故或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览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得的。所以他记得很多。这虽是文学上的把戏,但科学上何尝不可以仿作呢?我因为从来懒得动笔,所以没有成就。

我的读书的短处,我已经经验了许多的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的短处,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勤笔,这一定有许多成效。

导读

不能专心、不能勤笔为读书之短处

我们之前读了胡适、梁启超、夏丏尊三位先生关于读书的演讲,知道了这些前辈大师们各有不同的读书方法,但核心大多是相同的。而且,这些有效的方法都是他们从自己的阅读和写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蔡元培先生在这里却出了奇招,说自己读书将满六十年,确实读了很多书,然而不是一个好读书人。这个说法,我们一眼看见,会有些怪怪的感觉,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教育家、政治家、革命家,他都说自己不怎么会读书,那我们呢?我们怎么办?

所以,这个讲话方式,可以说是很特别的。

虽然蔡元培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革命家,但本质上还是一个读书人。就读书这个问题,他总结说,自己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是因为读书不得法。这不得法在两方面:第一是“不专心”,喜欢广泛阅读,见什么都喜欢,连“算学”都喜欢读,因而无法在某一个专题上深入阅读;第二是“不能勤笔”,这里的“勤笔”不仅指写文章,还包括动手摘抄、做笔记——在需要摘抄、做笔记、写作时,并没有很勤快,因此积累效果不佳。他还举了王渔洋的例子和胡适先生的例子,来表明“勤笔”的重要性。这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要做一个好的读书人,就要专心和勤动笔。

蔡元培先生曾考中过进士,点过翰林,是正宗的读书人。青年时做过校读书稿的工作,这也让他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在那个激变时代,蔡元培先生处于思想者中的前列,历经时代变迁,兴衰之际,处在大浪潮头,是引领时代前行的关键人物之一。而且,他还两度远赴欧洲,在德国和法国进修,成年之后勤力学习德语、法文,开阔眼界,对中外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旁听期间,还编写了开创性的专著《中国伦理学史》。另外他还撰写了《石头记索隐》,是现代红学研究中索隐派的重要代表。

蔡元培先生作为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观点都有超前的意识。如“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这里强调的“公民教育”的重要性,至今都是需要重视的。

思考

阅读的“专心”到底体现在哪里?

延伸阅读

蔡元培《蔡元培自述》《妖怪学》(蔡元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