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我国质量奖制度简介
3.2.1 我国质量奖分类
在国际质量奖浪潮的影响下,我国的质量奖励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我国各级、各行业频频推出质量奖活动,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政府质量奖、社团质量奖、企业内部质量奖。
1. 政府质量奖
(1)国家层面。“中国质量奖”是2012年由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设立的,目的是完善国家质量奖励制度,树立质量先进典型,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升国家质量竞争力。中国质量奖是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设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在质量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就的组织,以及为推进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措施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2)省级层面。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设立了省级政府质量奖。这一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企业积极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追求卓越的热情,对于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质量奖评审,各地纷纷制定评价准则(具体见附录B)。
(3)市县层面。各市县为了提升区域质量水平,鼓励龙头骨干企业更好地发挥榜样作用,推动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也积极设立了市县层面质量奖。比如,湖北省已有16个市、州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广东省在省、市、县三个层面全面设立了质量奖,获奖企业受推荐参评上级质量奖,各市县均出台政策对获奖企业进行配套奖励。
各地方政府质量奖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类:
- 一是采用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如深圳市;
- 二是制定地方标准,比如天津市和山西省分别制定了质量奖评价的地方标准(《天津质量奖卓越模式》DB12/T 630—2016、《山西省质量奖组织类评价规范》DB14/T 1463—2017);
- 三是制定本地的评价准则,比如,北京市的《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评价准则》、湖北省的《长江质量奖评定标准》等;
- 四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本地要求相结合,大多数省份采用了这种方式。
2. 社团质量奖
(1)全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协会于2001年设立全国质量奖,截至2021年已开展19届,2018年起调整为两年一届,奖项设置包括:组织奖、个人奖、项目奖,采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2019年,共有17个组织获第十八届全国质量奖。
(2)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于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组织,每年评选一次,是对国内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并在质量、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成绩的机械行业企业授予的质量管理方面的最高奖项。2020年,共有16家企业获奖。
(3)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于2012年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设立,对多年来在质量管理方面常抓不懈并取得优异成果的企业进行表彰。活动的目的是在行业内推进卓越绩效模式,促进纺织行业实现标准化、正规化、国际化,缩小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奖项包括质量奖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奖两类。每届获奖企业不超过5家。
(4)全国商业质量奖。全国商业质量奖于2004年由中国商业联合会设立,每年一次,表彰那些在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成绩的服务业、商贸流通和商办工业企业。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推动服务业企业的全面提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树立一批行业标杆企业,宣传典型企业经验,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实现企业良性健康发展。2020年,共有126家企业获奖。
3. 企业内部质量奖
质量奖只是一个形式,其核心是卓越绩效模式。卓越绩效模式是以各国质量奖评价准则为代表的一类经营管理模式的总称。正如朱兰所说,目前对全面质量管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这种广泛的传播使得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成为关于全面质量管理最广为接受的定义。
设立企业内部质量奖是卓越绩效模式落地的一个有效手段,国内外众多优秀企业都纷纷设立了企业内部质量奖。国际上的IBM、麦当劳,国内的华为、京东方、鞍钢等企业,都是通过设立企业内部质量奖,把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纳入质量奖评价标准,寻找和挖掘内部标杆进行交流推广的,从而提升组织的整体管理水平。
华为质量奖的创立主要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大前提,基于客户的视角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来评判质量结果,真正激励那些内心追求工作质量、工作输出好、客户评价高、上下游评价好的员工。通过质量奖的榜样力量激励全员追求高质量,实现“让华为成为ICT行业高质量的代名词”的质量目标。
京东方质量奖以欧洲质量奖为框架,在充分参考借鉴日本戴明奖和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同时,又有着自我创新之处,并且整个质量奖的建立过程也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的实际背景,因此,京东方质量奖更加注重对过程标准化的提升。设立京东方质量奖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设立质量奖引导集团内各单位为追求荣誉而战,持续追求卓越绩效;二是引导员工关注亟待改进的关键课题,实现企业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三是遴选标杆,在集团内学习和分享,共同提高。
北京农商银行通过设立企业内部质量奖,全面深化推进质量管理建设,形成前台营销服务、中台监测控制、后台资源保障的合力,全面建设“流程银行、特色银行、精品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在借鉴外部先进的质量奖评审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地域、行业等特点,细化形成了独具北京农商银行特色的企业内部质量奖评价标准,为各支行和网点追求卓越提供了一套清晰的管理路线图和系统的方法论。北京农商银行质量奖分为卓越组织奖和卓越网点奖两类:卓越组织奖针对管辖支行,重点评价经营思路和管理的系统性;卓越网点奖针对基层网点,重点评价客户服务过程与服务质量。
3.2.2 我国政府质量奖的发展历程
1. 我国质量奖历史
1978年,原国家经委在引进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也了解到西方国家在质量奖励方面的成熟做法,包括具体的奖励方式。1979年,我国设立国家质量奖。奖项采取企业申报、组织专家评审、由国家经委代表政府授奖的办法进行管理。这是首次以国家的名义设置的质量专门奖项。当时国家质量奖系列奖项主要针对企业产品质量设立,分别为金质、银质奖章(牌)。在产品质量奖设立之后,人们很快发现,质量奖励制度仅从产品角度进行表彰还很不够,于是,1982年5月,原国家经委与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联合发出《关于开展评审国家质量管理奖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国家质量奖中增设国家质量管理奖。通过这种办法,鼓励企业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国家质量管理奖还是更多地侧重产品质量,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没有对质量管理起到太多的变革和影响。因此,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整治泛滥的各类评奖,国家质量管理奖项目也被叫停。
2. 政府质量奖兴起
随着世界各地质量奖的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奖励制度对企业追求质量的促进作用,国内也掀起了一场质量提升热潮。2004年,深圳市政府设立深圳市市长质量奖,在国内率先启动了政府质量奖励项目;2009年,上海、重庆、山东、河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质量奖也相继设立;随后,各市、县、区陆续设立了政府质量奖。2012年,第一届中国质量奖正式设立,标志着在国家层面开始设立质量奖励制度。
到目前为止,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省级政府质量奖,近2/3的地级市设立了政府质量奖,还有约1/3的县(市、区)也设立了质量奖项目。比如,湖北省有16个市、州已设立政府质量奖;广东省在省、市、县三级全面设立了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受推荐参评上级质量奖,各级政府划拨配套奖励资金,形成了完善的推进机制。
3. 政府的质量奖励政策
为了激励企业或组织更好地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各级政府加大了质量奖的奖励力度。
在省级层面,很多省份加大了对获奖组织的奖励,比如,福建省对荣获中国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对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或组织,给予一次性奖励300万元等。
在市级层面,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对国家和地方质量奖获奖企业进行重奖,比如,石家庄市对获中国质量奖的企业奖励1 000万元。泉州市政府对本市企业获各级质量奖给予不同的奖励:给予获中国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300万元,对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的奖励100万元,对获市政府质量奖的奖励100万元。杭州市对获得中国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奖励500万元,获提名奖的奖励300万元;对获得浙江省政府质量奖的奖励200万元,获提名奖的奖励150万元;对获得杭州市市长质量奖的奖励100万元,获提名奖的奖励30万元。
在区域层面,很多开发区也鼓励辖区企业积极申报各级质量奖,在区域内营造良好的质量氛围。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对新获评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00万元、100万元;获江苏省省长质量奖、江苏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50万元、50万元;获苏州市市长质量奖、苏州市质量管理优秀奖、苏州市质量奖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20万元、10万元。
随着国家质量兴国战略和质量提升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地也纷纷修订质量奖管理办法,加大质量推进和奖励力度。比如,2020年,山东省新修订质量奖管理方法,加大质量奖奖励力度,将省长质量奖的奖金由100万元提升到200万元,对获得中国质量奖的企业奖励500万元。
3.2.3 中国质量奖简介
1. 设立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经济新常态”“三个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汇,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发生重大变化。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的指示精神,提高供给侧质量水平,推动建设质量强国,经中央批准,我国于2012年6月设立中国质量奖。该奖项是由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组织实施的、国内质量领域的最高政府性荣誉。
中国质量奖旨在表彰在质量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就,以及组织和为推进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措施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并推广科学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促进质量管理创新,传播先进质量理念,激励引导全社会不断提升质量,建设质量强国。
202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质量激励政策,建立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和个人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宣传推广长效机制”。政府质量奖项目已成为国家质量奖提升行动的重要抓手,我国正在掀起新一轮的质量改进热潮。
2. 奖项设立
中国质量奖的评选突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遵循申请自愿、不收费和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中国质量奖评选周期为2年,奖项分为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中国质量奖名额每届不超过10个组织和个人,提名奖名额每届不超过90个组织和个人。
经过四届的评比,共有25个组织、3个班组、4名个人获得中国质量奖,248个组织、26个班组、31名个人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具体名单见附录C。
3. 申报条件
组织参评条件:
一是基本条件。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近5年内无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无相关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二是质量效益显著。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在质量提升方面,实施质量发展战略,坚持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崇尚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不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成熟度高,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在所属领域或行业内领先。在创新发展方面,将创新作为提升质量的有效手段,把质量提升作为创新的追求目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不断推动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在品牌影响方面,重视品牌建设,依靠提升质量来提高市场信誉和社会影响,在本领域或同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良好的形象和口碑,质量满意度高,相关投诉率低,信用记录良好。在组织效益方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核心质量指标、关键经济效益指标居于行业前列,在引领行业进步、带动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公共利益,树立起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发挥引领作用,将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广,带动提升全产业链的质量水平,为推进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做出贡献。
三是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具有可示范、可推广性。通过质量管理创新,结合实践总结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行业领先、国际先进且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
个人参评条件:
-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规范,无相关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 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长期从事质量管理研究或实践,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或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理念,为区域质量、行业质量或组织质量水平提升做出突出贡献。
- 对于一线工作人员,要求其长期从事一线工作,具有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实践经验丰富,在工作中敢于创新,注重传帮带,为所在领域质量水平的提升、工艺技能的改进、解决普遍性和关键性的质量难题做出突出贡献。
- 对于质量管理人员,要求其长期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实现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创新,并为所在组织和行业提升质量水平,取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突出贡献。
- 对于质量领域的专家学者,要求其长期从事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潜心研究、学有所长、研有所专,在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理念、推动质量提升、促进质量强国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做出突出贡献。
4. 评审流程
(1)材料评审。评审委员会组织成立材料评审组,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对评审结果进行审议,投票产生中国质量奖候选名单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候选名单。
(2)陈述答辩。对拟推荐进入组织奖现场评审的组织负责人和拟推荐进入个人奖现场评审的参评人,进行陈述答辩。其主要包括风采展示、主题陈述、必答环节、提问环节、委员评分等五项程序。
(3)现场评审。评审委员会组织成立现场评审组,对进入现场评审的组织和个人开展现场评审,形成现场评审报告。
(4)综合评议。评审委员会根据材料评审、现场评审和陈述答辩结果形成评审报告,评选表彰委员会予以审议,投票产生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建议名单。
(5)公示表彰。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建议名单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定后向社会公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表彰决定,向获奖组织和个人颁发获奖证书、奖牌或奖章并组织表彰授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