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的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序

我是戈壁滩上一滴晶莹的水珠,饰染着荒漠上那点新绿;我是罗布泊大漠里一缕清凉的晚风,飞扬着遥远的思绪。

《戈壁滩的风》是我经历、感受的人间况味,记录了我人生历程中成功时的喜悦,痛苦中的沉思,别离后的伤感,壮美山河前的抒怀,期望它能带给您一片清新的视野。

坦率地讲,我的散文和诗词描写戈壁滩的并不多,但我对戈壁滩的情感,是从参军入伍来到戈壁滩上就开始的。1982年11月入伍来到了罗布泊大戈壁滩上,同乡战友有流泪的、有后悔的,我却没有感到一丝惆怅,因为我把它当成了改变命运的一种选择。凭着这种追求,一年半后我考入长沙工程兵学院(后并入国防科技大学)。凭着这种情感,1986年毕业后我又回到了戈壁滩,虽然后来调转洛阳工作,但是我对戈壁滩的情感,尤其是对马兰的感情历久弥新。它让我初尝了大漠风烟的狂烈洗礼,体味了戈壁大漠的严寒酷暑,实现了人生的转折。戈壁滩对我的影响是深刻的,常常使我萦系于心、梦回戈壁,让我倍受激励而孜孜不倦。那里有我青春的足迹,那里有我感激的首长,那里有我真诚的战友,那里是我实现梦想的地方。

我非常留恋戈壁滩上那段青春时光,充满理想,充满朝气,充满青春的活力。早晨,嘹亮的军号划破黎明的天空,激情的军歌唤醒沉睡的戈壁;傍晚,凉凉的微风吹拂着我的面庞,陪伴我夜读,陪伴我眺望窗外遥远的夜空,任人思绪飞扬。经过一年的夜读,我考上了军校,实现了从军时的梦想。

我非常珍惜那时纯真的战友情谊。到新兵连后班长就让我当了副班长,下连队后连长让我担任了文书,整编后教导员调我到营部担任文书,他们都对我报考军校给了很大支持。这是我军校毕业后毅然决然回到戈壁滩的原因,我忘不了领导的关怀,忘不了战友的真情。

我非常感激在那里养成的作风素养。部队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工作要求,军校严格规范的管理熏陶,使我受益一生。雷厉风行,做事严谨,使我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称赞。正是这种作风的锤炼,使我一路顺遂走来,至今心怀感激之情。

这是我决定把这本集子取名为《戈壁滩的风》的主要原因。整理这本集子时,友人问我是什么时候喜欢上写作的,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小时候说起。

小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期末考试成绩都在年级前三名,从小学三年级起我就开始当班长,直到初中毕业。当时在农村上学除了课本,几乎没有课外读物,因此课外书籍读得很少。

对文学产生兴趣,是从初中一年级时开始的。1976年秋,我刚上初一,那时中国进入了新纪元,各类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传播开来。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对喜欢的文字没日没夜地抄录,竟抄满了三个笔记本!

我虽然课外书籍读得不多,但读书很细致,从书中受益颇多。记得我第一次接触正规出版的小说是《水浒传》和《平原枪声》。《水浒传》是半白话文,不好懂,看了几章就放下了。《平原枪声》里有一章叙述的是主人公夜里带领民兵去破坏敌人的岗楼,开头那句“深夜,一切就绪了”一下子把我吸引了。我灵机一动,在写作文《秋收》时,把“深夜,一切就绪了”作为开头,描写了农民深夜秋收的情景。这一引人入胜的开头,得到了语文教师的称赞,把它当作范文宣讲。由此,更增加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也更喜欢读课外读物了,语文成绩一直很好。记得在1979年高中一年级的一次作文比赛中,我得了年级第三名,获得了一份特殊奖品——《全国高考优秀作文选》。

喜欢上古体诗词,是从高中一年级语文课本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开始的。语文老师结合苏轼、辛弃疾的人生与情感经历,对这两首词的精彩讲解和剖析,使我至今记忆犹新。从此,两位大词人就成了我学习古体诗词的最早启蒙。十八岁那年高中毕业从军入伍后,模仿《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格律,在戈壁滩的“地窝子”里填写了我的第一首词《念奴娇·别故乡》,表达了我的志向,也开始了我古体诗词的创作尝试。

喜欢填写古体词,也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多情善感,思绪细致慎重,传统的家庭教育和规范的军校训练,养成了我正统、严谨的处世风格,做事力求有条有理。我在军校图书馆的旧书堆里,发现了一本1979年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纂的《中国古体词集》,如获至宝,捡回珍藏。夜读梦诵,渐渐能背诵百篇,多种词牌朗朗上口。从部队转业后,又通读了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对古体诗词的词谱、韵律、对仗、平仄等做了一些研修,有了填写古体词的初步功底,对诗词创作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从此,每遇心绪舒畅,或心境有虞时便有感而发,写成古体词近百首。其中,2005年冬在洛河洛浦大堤的风雪中,灵感突发,集洛阳古代之八大胜景,汇洛阳历史圣贤之华章,填写的《沁园春·洛阳》让我最满意:

秋浦长堤,洛水东去,舞雪大河。望龙门对峙,邙山横卧;谷泉萧瑟,暮雨铜驼。马寺钟声,津桥晓月,景色古都绽卉波。待春到,看天香牡丹,倾国娇娥。

千秋华夏功过,听贤圣华章评若何。昔五千言哲,老子道德;论秦贾谊,犀利如戈。一代诗豪,乐天李杜,吟唱诗篇民苦多。仕有进,执笔论新政,为民生歌。

我写散文,要比填写古体词晚得多。四十岁之前,只是结合从事的工作,撰写发表管理类论文十余篇,几乎没有想过写散文。不惑之年,因为人生的一次大转折,让我反思自己的选择,思考之中就写下了散文处女作《戈壁滩的风》,发表于2003年4月23日的《洛阳日报》。以文抒情,以词明志,从此开始。随着这篇散文的发表,便一发不可收,一篇篇陆续见诸报端。

一篇好的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格律诗词的创作更需要精雕细琢,哪怕是造诣高深的名家巨匠,为创作一篇好作品,也要炼字炼句,而且诗词的韵律也在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因此,在整理《戈壁滩的风》这本集子时,我按照201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新韵(十四韵)》,对自己在报刊上发表过的诗词(包括散文中的诗词)的韵律进行了修改校正。但是,凡诗词中涉及人名、地名、书(文)名、山水草木名等固定用法的“违格”平仄,能用“拗救”之法救之则避之,不能避之则不做修改。

人生长路漫漫,我们不可能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完美,选择得那么正确,摔上几跤,走段弯路,并非坏事,至少让我们品尝了失误、增添了阅历,让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也许充满着坎坷与曲折,但不管遇到事业上的逆境或个人感情上的挫折,我从未消沉,从不失落,永不言败,永保乐观向上,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性格使然也。

坎坷的经历是人生的一种财富。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与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文学修养是分不开的,仅有造诣高深的文学修养,是不能写出流芳百世的作品的。大凡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巨匠,都有其坎坷的人生感悟,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之后,才能写出名垂千秋的作品。正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言:“《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辛弃疾的词,无论是登山临水、送别友人,还是怀古忆昔、感叹时事,都表达了他抱负不得施展的激愤,从而把诗词当武器抒发自己的情感。毛泽东的诗词,抒情时直白而真挚豪迈,言志时雄浑而大气磅礴。正是其有着高远的历史站位、宽阔的寰宇视野、厚重的人文情怀和坎坷的奋斗历程,才写出了前无古人的恢宏诗篇。

满纸辛酸泪,谁解其中意。有友人在读过我的作品后说,虽有淡淡的忧伤,但让人向上,催人奋进。

愿我们的人生恢宏美丽,愿我们的事业壮丽辉煌,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

2020年8月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