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产研融合亟须走向纵深
【精彩语句】
“未来的汽车产业不再单纯是上下游企业线型链接的制造业,而是各类参与者交叉结网的‘制造+服务’产业,特别是汽车使用和服务端的商机之大将超乎想象。”
“中国汽车行业的产研融合和自主创新,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工程化能力,打造一批专业程度较高的工程公司是当务之急。”
【编者按】
赵福全教授在本篇采访中明确指出,当前中国汽车技术价值转化链条存在严重短板,即工程化能力薄弱。缺少专业化的工程公司加重了车企的负担,也使高校的基础研发与企业的产品开发难以有效衔接。而产业的急迫需求恰恰为创业公司提供了机遇。
一 未来汽车产研融合将由链到网
《中国汽车报》: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今正迎来新的革命,当前我国汽车行业的产研融合和创新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特点?
赵福全:在万物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驱动下,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条正在发生重塑,汽车产业也将迎来全新形态,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受此影响,汽车产业的产研融合和创新发展也将变得链条更长、范围更广。因为未来的汽车生态系统将包含大交通、大能源和大环境等多维要素,并将延展网联、数据、营销、金融、商务和文化等众多增值服务,所有这些都将成为汽车产研融合和创新发展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未来的汽车产业不再单纯是上下游企业线型链接的制造业,而是各类参与者交叉结网的“制造+服务”产业,特别是汽车使用和服务端的商机之大将超乎想象。
二 各方有效协同方能实现技术创新
《中国汽车报》:在汽车行业产研融合和创新过程中,政府、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和科研机构都面临着新的角色定位,在当前形势下,各方应该承担哪些工作?
赵福全:从汽车产业技术价值的实现过程看,在基础研发与技术开发阶段,车企需要关注前沿技术和市场需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重要的研发资源。到了样品阶段,车企需要更多地考虑工程开发以及共性技术的个性化实现,此时的工作应由工程公司或企业研发部门来完成。接下来在产品的量产阶段,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需要共同参与、通力协作,以完成零部件的制造和整车的集成。最后,销售公司以及各级经销商售出产品,实现汽车的商品价值。显然,只有各个环节有效连接和紧密互动,才能顺利完成汽车技术价值转化的“接力赛”。
三 打造专业的技术转化工程公司
《中国汽车报》:行业呼吁推动产研融合和创新发展多年,却仍面临核心技术缺失和各方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根源在哪里?如何解决?
赵福全:如今,中国的技术创新链仍然问题重重:一方面,从事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开发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虽然产出了不少优秀的学术成果,但往往难以得到产业化应用;另一方面,很多汽车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却缺少基础和前瞻技术的成熟供应方,甚至不得不在几乎所有的新技术领域自行投入,导致有限的资源过于分散。
我认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产研融合和自主创新,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工程化能力,打造一批专业程度较高的工程公司是当务之急。这些工程公司专门负责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工程转化应用,重点关注技术的储备、消化、验证、升级等能力,从而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整车零部件企业的工作连接打通,有效分担整车企业研发部门的部分负担。我认为,从事技术创新的创业公司应该考虑更多向工程公司方向倾斜发展,以补足中国汽车行业创新链条的短板。此乃行业亟须,也是商机所在。
四 汽车电子是未来产业创新的重要阵地
《中国汽车报》:如何看待新形势下汽车行业创新发展的趋势?目前,在汽车行业内还有哪些产业创新方向?
赵福全: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它关乎整个汽车产业未来的生态化发展,将给传统整车零部件企业以及准备进入汽车产业的IT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汽车电子技术非常关键。有研究预测,未来汽车技术创新将有70%来自汽车电子领域的进步。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汽车电子技术的产研融合与创新发展。
(本文原载于《中国汽车报》2016年8月22日第10版赵福全教授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