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大众新时代的开始,新一代产品组合问世
5.1.1 高尔夫引领销量增长
高尔夫的诞生背景。大众在20世纪60年代推出了两款新车型大众1500和大众411,试图摆脱集团对甲壳虫车型的依赖,但销量均不是很理想。这两款车型在工程技术上与甲壳虫没有实质性的差别,采用的都是风冷后置发动机布局。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甲壳虫由于在驱动技术、油耗和安全性方面落后,销量开始衰退,大众需要推出一款真正的甲壳虫接班人的车型。大众集团委托了三个研发部门来设计,分别是大众汽车的研发部、汽车联盟的开发部以及保时捷的开发部,最终采用了大众研发部的方案,由乔治亚罗设计车身,有斜背车尾、前置发动机和一体式后轮悬架的高尔夫诞生。同时,奥迪在高尔夫前置驱动和水冷发动机的研发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当时集团内只有奥迪拥有这项技术。1974年高尔夫推出,这样一款经济型小型家庭轿车的推出时间正值第一次石油危机,迅速获得了成功。第一代高尔夫9年间共生产了680万辆,第二代在其8年生命周期的总产量达到630万辆。历代高尔夫车型见表3-2。
表3-2 历代高尔夫车型一览
(续)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维基百科
自1974年诞生以来,高尔夫历经几代的更迭,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产品线。最初高尔夫是三门掀背式的,后来推出了改型包括五门掀背车、旅行车、敞篷车,衍生出了客货两用轿车捷达、VENTO和宝来。第三代首次推出高尔夫旅行车(GOLF ESTATE)。1991年第三代高尔夫上市时安全气囊成为标准配置,此前安全气囊只在少数高档汽车上使用。第四代高尔夫的高性能车型包括3.2L VR6发动机的四驱高尔夫“R32”,其前身是2.8L VR6发动机的“GOLF V6 4 Motion”。第五代的GTI版本由2.0L FSI发动机的涡轮增压版本提供动力,可输出147kW动力。凭借第六代和第七代产品,高尔夫赢得了2009年和2013年的世界年度汽车大奖。
基于高尔夫的A级车平台衍生了众多车型。大众集团的A级车平台可生产紧凑型和中型车。最初基于第一代高尔夫的工程概念诞生,只能生产前置横向发动机的前轮驱动或四轮驱动车型。在A平台诞生的早期,对车型和品牌的延展程度还较低。到2000年前后,由于共用零部件程度的提高,大众集团的平台开始实现同一平台的跨车型、跨品牌的延伸,不仅可以生产不同品牌的紧凑型轿车,还可以在其基础上开发紧凑型MPV、SUV车型。越到后期,平台的车型数量逐渐增多,体现了大众在平台战略上做的“加法”。
作为高尔夫的衍生车型,捷达/宝来成为拉动大众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自第一代高尔夫推出以来,捷达作为它的客货两用版随着高尔夫而更新换代。第一代捷达于1979年推出,其市场定位在高尔夫掀背车之上,如今捷达已经发展到了第七代产品。第三代捷达曾改名为VENTO。基于PQ34平台生产的第四代捷达被命名为宝来(见图3-36,图3-37)。第五代捷达基于PQ35平台打造,中国市场引入时命名为速腾。2008年,大众推出为中国市场开发的两款车型新宝来和朗逸,符合中国市场对较为便宜的紧凑型轿车的需求。在1999年推出宝来改型后,捷达/宝来的产量迅速增长,并且与帕萨特成为拉动大众集团销量增长的两驾马车(见图3-38,图3-39)。
图3-36 第四代捷达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图3-37 宝来(中国)
资料来源:carsalesbase
图3-38 1980~2006年捷达/宝来产量(万辆)及同比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
图3-39 2002~2017年宝来在中国销量(万辆)及同比
资料来源:carsalesbase
高尔夫在推出后,产量迅速增长,1974年年产量还不到20万辆,1979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了80万辆以上(见图3-40)。作为一款以接替甲壳虫为目的研发生产的车型,高尔夫的表现完全达到了大众集团的预期。1975年大众的沃尔夫斯堡工厂停止了生产甲壳虫,甲壳虫在世界各地工厂的日平均产量为1952辆,与高尔夫在联邦德国生产的日均产量相当。2017年大众集团销量排名前八的车型加总占比接近50%,高尔夫、捷达/宝来、朗逸分别是集团的销量第一、第二和第六,三款车型的销量总占比为21.9%(见图3-41)。
图3-40 1974~2007年高尔夫产量(万辆)及同比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
图3-41 2017年大众集团销量前八的车型占比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
5.1.2 帕萨特与奥迪平台的分分合合
帕萨特的诞生。1973年,以奥迪80平台和车身为基础,大众委托乔治亚罗设计了一款垂直车尾的中型车,这就是大众新一代产品的第一款车型—大众帕萨特,替代了1973年7月停产的大众1600。虽然是在已有车型基础上改造的车型,投入到帕萨特的支出和时间都较小,但不影响它日后成为一款风靡全球几十年的经典车型。它的特点是前轮驱动,水冷4缸发动机与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动力范围为55~110PS。从车型政策上来说,帕萨特标志着大众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历代帕萨特车型见表3-3。
表3-3 历代帕萨特车型一览
(续)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维基百科
第一代大众帕萨特与奥迪80几乎完全相同,共享大部分机械系统,包括纵向发动机布局。第二代帕萨特于2012年在中国停产。到了第三、第四代,帕萨特有了独立的平台,该平台借鉴了大众集团的A2平台。PL45平台随着第一代奥迪A4和第五代大众帕萨特推出,采用的纵向发动机布局。该平台还推出了为中国市场设计的轴距加长车型,被使用在1999年的大众帕萨特领驭上。第六代帕萨特与奥迪再次分道扬镳,使用了横向发动机布局的PQ46平台,是第五代高尔夫和第五代捷达的PQ35平台的改进放大版。时至今日,在大众集团实行模块化战略后,帕萨特与奥迪的大部分车型则分属MQB与MLB两个不同的模块化平台(见图3-42)。
图3-42 帕萨特与奥迪的平台经历了几次分合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桑塔纳是于1981年基于帕萨特第二代推出的三厢轿车,桑塔纳与帕萨特之间的关系正如POLO与Derby,高尔夫与捷达。桑塔纳的真正成功是在中国。中国从1985年起生产桑塔纳,这款三厢轿车的生产一直持续到了2012年,2013年的新桑塔纳则是一款新的车型(见图3-43,图3-44)。
图3-43 新桑塔纳
资料来源:carsalesbase
图3-44 桑塔纳在中国销量(万辆)及同比
资料来源:carsalesbase
帕萨特的产量从1997年第五代产品的推出后迅速增长。前几代帕萨特的产量在20万~40万辆幅度波动,第五代帕萨特的产量后期攀升至70万辆以上,增长迅猛。第五代帕萨特更换了设计语言,重新与奥迪共享同一平台生产(见图3-45)。
图3-45 1973~2007年帕萨特产量(万辆)及同比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
5.1.3 POLO——开拓小型车市场
POLO的诞生。大众集团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小型车市场需求,在1974年推出了奥迪50,但奥迪50价格较为昂贵,销量并不理想。于是大众在1975年推出了价格更低的POLO,在奥迪50车身的基础上开发。相比奥迪50,POLO的配置更加朴素实用,性价比更高,迅速收获了市场(POLO历代车型见表3-4)。
表3-4 POLO历代车型一览
(续)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汽车之家
POLO开启了大众开拓小型车市场的进程,不仅它自身成为大众的畅销产品,与它在技术和平台上共享的西亚特LBIZA和斯柯达FABIA也成为各自品牌的主力车型。大众POLO凭借其出色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成为经济型小型车领域的标杆产品。
POLO在1994年推出第三代四门版本后迎来产量爆发。前两代的POLO都只有两门版本,直到第三代POLO才推出了四门版本,增加了实用性,产量实现了翻番。然而,在经历了4年的迅速增长期后,POLO的产量有下滑的趋势(见图3-46)。
图3-46 1975~2007年POLO产量(万辆)及同比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
5.1.4 新一代车型的成功原因
在石油危机的影响下,消费者对经济型汽车的需求上升。经济型汽车的标准体现在燃料消耗少、维修和日常保养成本低,各项保险费和税率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大众的POLO、高尔夫和帕萨特三种不同的车型,均能满足消费者经济型汽车的新需求,故而能够获得成功。以下从油耗、维修、安全性和空间实用性四方面阐述大众新一代车型的优点。
油耗降低:
通过减轻重量和减少阻力来节省燃料。不管是POLO、高尔夫或帕萨特都有一个共同点是车身外形的设计可以节省燃料的消耗。大众在设计新一代车型的车身时,考虑了将阻力降至最低。阻力系数(Cw)越低,油耗越低,最大转速越高。第一代高尔夫的风阻系数为0.42(见图3-47)。
钢质支撑子午线轮胎减少了5%的油耗。大众为所有新一代车型配备了钢支撑的骨架,具有更广泛的接触贴片和更高的胎面肩,使驾驶较少受到不可预测的变化干扰,从而更安全。此外,它们在两个方面具有经济性:首先,滚动阻力降低,仅这一项就可以节省5%的燃料费用;其次,轮胎本身比其他类型轮胎的平均寿命更长(见图3-48)。
图3-47 帕萨特的安全转向柱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
图3-48 大众汽车的乘客舱架构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
维修成本与工作量减少:
大众延长了所有车型的维修间隔期,减少维修次数。POLO、高尔夫和帕萨特每年只需要维修一次,或每1.5万km维修一次。每年更换两次机油,或每7500km更换一次。车主的维护费用按比例下降。此外,大众的新车型不仅减少了维修次数,而且实际涉及的维修工作量也被削减。大众运用了计算机诊断系统来调查可能需要修理或调整的主要项目,简化了故障跟踪,缩短了维修时长。
易于维修的设计简化了维修工作。大众在车型的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如何让维修工作变得更容易。舱内的所有主要部件都易于获取,因此对化油器、点火系统或阀门齿轮进行维修或调整比较容易,无需长时间和昂贵的准备工作。例如,所有车型的前翼不再焊接,而是用螺栓固定在车身结构上。这一原理曾在甲壳虫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节省了修理的时间。
安全性能提高:
大众将安全性放在设计要求的第一位。根据调查显示,安全是消费者排在款式、经济性和初始成本之后的第四大购买动机。大众在减轻汽车车身重量的同时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性,摒弃了过去重量大、刚度大的汽车更安全的概念。减轻重量使汽车易于操作和控制,制动更灵活,燃料的消耗和轮胎磨损减少。POLO、高尔夫和帕萨特,虽然重量较轻,但新的生产技术和更高强度的材料使这些车型坚固耐用。
前轮驱动结合钢支撑子午线轮胎减少了事故频率。前轮驱动的特殊优点是对侧风的敏感度低,以及良好的牵引力,主要归功于发动机几乎直接作用在前轮上的重量。即使是在潮湿或泥泞的道路上或积雪中,前轮驱动的汽车也能以直线行驶。前轮驱动结合钢支撑子午线轮胎已成为新一代车型的标准配置。
对角线双回路制动系统保证了制动效果。大众新一代车型配备了对角线双回路制动系统与盘式前轮制动(见图3-49)。该制动系统保证了即使当一个制动电路出现故障时,也能保持良好的制动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前轮和一个后轮仍然能够制动。
85%的全方位视野给驾驶者安全心理(见图3-50)。大众通过设计的改进,优化了驾驶员的视野,几乎消除了驾驶员的视野禁区。在高尔夫上,驾驶员的视线禁区不超过总观看圈的15%,这是高尔夫设计上的突出优点。此外,高尔夫厚重的C柱和L型曲线也给予了架驶员安全的心理暗示。这一特征与当时流行的方正棱角明显不同,因而高尔夫树立了独特的形象。高尔夫没有在C柱上安装通风口,这样的做法会使得C柱的刚度和强度下降。
图3-49 新一代车型的对角线双回路制动系统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
图3-50 驾驶员拥有85%的全方位视野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
空间更加合理:
新一代大众汽车的关键特点是体型紧凑但内部空间实用。POLO、高尔夫和帕萨特都属于体型紧凑的汽车,但如果以车内空间来衡量,它们的尺寸就大了。例如,在大众新一代车型中,POLO最短,只有3.5米却可提供不少于2.32平方米的座位面积,在可用长度上相当了不起。这一特点在帕萨特上更加明显:虽然这款车只有4.2米长,仅比甲壳虫多出13厘米,但它提供了几乎比甲壳虫多出1.3米的内部可用空间。POLO、高尔夫和帕萨特采用了节省空间的新设计方法,乘客舱和行李舱与发动机舱的比例约为5:1(见图3-51)。
图3-51 乘客舱和行李舱与发动机舱的比例约为5:1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
大面积的后挡板拓展可变的行李舱空间。后挡板面积不小于1.5m2,可以装载体积较大的物体。如图3-52所示,可用的行李舱空间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操作增加到原来体积的三倍,仅需要把后座向前折叠。例如,在高尔夫上,可以创造接近1100L的满载空间。如果乘客的座椅可以向前滑动,椅背可以折叠,那么几乎整个车身内部都可以使用(见图3-52)。
图3-52 可变的行李舱空间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
经典的设计和高水平的工艺让这三款车型经久不衰,成为大众集团的主力和支撑车型。在1980~1992年,POLO、高尔夫和帕萨特三款经典车型及高尔夫的衍生车型捷达/宝来的产量占比一直保持在集团所有车型的50%以上(见图3-53)。
图3-53 1973~1992年大众集团分车型产量图(万辆)
资料来源:大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