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共创欧亚新世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楔子

“一带一路”改天换地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一带一路”自此风生水起。高铁横跨欧亚,海港通联大洋,如此宏图伟略,堪称世界基础建设之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带一路”着眼长远,旨在激发欧亚大陆的无限生机,引领全球经济鼎新起航。

放眼西方,美欧深陷债务危机,暮气沉沉死水一潭,不得已动用金融杠杆,却又屡屡适得其反。展望东方,“一带一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中国和沿线国家携手前行,合力打造共同经济空间。

时钟指向2016年,“一带一路”近况如何?

先看“一带”,中俄合作和欧亚高铁暂且不提。在西亚,伊朗和中国的贸易续写新篇;在东非,能源枢纽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规模初具;在中东,埃及经济复苏得到中国支持,随着苏伊士运河的改造,一大批自贸区如雨后春笋,助推当地城镇化进程;在南亚,中国加大对巴基斯坦援建力度,核电站、电网、交通设施投资巨大,巴基斯坦久旱逢甘霖。[1]

再看“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毫不逊色。无论在东非、阿拉伯半岛,还是在印度洋沿岸,深海港口和海上枢纽日新月异,将中国、非洲、中东紧密相连,确保石油等大宗战略物资安全快捷地运往中国,马六甲困境云消雾散。马六甲海峡以狭长著称,为海上运输的咽喉要道,只可惜沦为美国海军的刀俎。[2]

千年丝路,东西交融

“一带一路”也称新丝绸之路,因为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中国就因古丝绸之路闻名天下。丝绸之路并非只有一条,史学家把贯通东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按线路有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之别。这条纽带连接古代几大文明发祥地,贯穿中国、印度、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非洲大陆,一直到希腊、罗马。[3]

中古时期,中华文明在世界遥遥领先,不仅有造纸术、火药等四大发明,还有丝绸、瓷器等物华天宝。通过古丝绸之路,这些东方瑰宝被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和欧洲。其中,享誉世界者非丝绸莫属,其生产技术素来是国家最高机密。

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执政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14年),汉朝和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早已络绎不绝。当时,在埃及和希腊,丝绸方寸难求,在罗马更是价同黄金,以至于后来拜占庭与波斯屡因丝绸开战。

古丝绸之路不但让东西方贸易互通有无,还实现了东西方文明的深入交流,艺术、宗教、哲学、技术、语言、建筑,伴随着商旅的声声驼铃,在丝绸之路沿线生根发芽。由于丝绸在千年丝路的地位无与伦比,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创造了“丝绸之路”一词。

丝路重生,经略四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只有谙熟古丝绸之路,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才能深入理解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的非凡手笔。当今世界,即便是在中国,能够深刻解析“一带一路”重要意义的也不多见。

“一带一路”绝非仅考虑中国的一己私利,而是事关60多个国家的宏伟蓝图。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世界一半人口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既需大处着眼,又要小处着手。

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曾是古代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伊朗摆脱西方制裁,加入“一带一路”,地缘政治格局将悄然改变。

中亚矿藏丰富,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缺乏现代交通设施,难以大规模开采,诸多宝藏久无用武之地。“一带一路”精心设计,专为开采矿产规划铁路。

此中有真意

2015年5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创建“丝绸之路黄金基金”。该基金初始资本1000亿元人民币,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实体黄金基金。中国明确表示,该基金用于支持丝绸之路黄金的开采,旨在帮助沿线国家稳定币值,推动国外直接投资。

俄罗斯是中国最亲密的战略协作伙伴,两国的黄金合作阔步前行。中国黄金集团与俄罗斯极地黄金公司携手,准备开发位于纳塔尔卡的俄罗斯最大金矿。其实,中国几年前就已超过南非,成为世界头号黄金生产国,俄罗斯排名第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黄金储量也十分可观。[4]

此外,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的进口量约占全球40%,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它可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铁杆盟友。显然,中国希望在丝绸之路沿线寻找更可靠、更便宜的铜矿。

哈萨克斯坦以高品质铜矿闻名,与阿富汗不相上下,且便于开采。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两国就开发铜矿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中国开发银行向哈萨克矿业有限公司提供42亿美元贷款。[5]哈萨克斯坦铜储量预计达几十亿吨,其东部和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有不少含铜斑岩带,一直延伸至蒙古。丝绸之路沿线铜储量十分丰富,蒙古有奥尤陶勒盖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储量约65亿吨,伊朗、土耳其、塞尔维亚均有铜矿,[6]专家估计中国可能为此投资数百甚至上千亿美元。

中国感兴趣的,不仅是欧亚大陆储量巨大的金和铜。中国公司曾前往哈萨克斯坦,与世界最大的铀矿生产商签订了大单。中国广核集团下属的中广核矿业有限公司,收购了哈萨克斯坦合伙企业部分股份,并在当地建设核燃料组件制造厂,用于保障中国飞速发展的核电站。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还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国际公司签署协议,购买了其欧洲子公司51%的股份。[7]

金矿、铜矿、铀矿,战略意义不言自明。可以说,战略资源万事俱备,只等“一带一路”的东风。

上述种种,不过是起步而已。欧亚大陆面积雄居全球之冠,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劳动力素质高,拥有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市场共同发展是历史必然。最关键的是,域内国家共同期盼美好未来,而非处心积虑肆意破坏。

天之道,利而不害

纵观历史长河,“一带一路”横空出世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对欧亚其他贸易伙伴亦是如此。

华盛顿及其西方盟友想方设法拉帮结派,竭力把中国排除在他们的贸易协议之外,意在阻止巨龙腾飞。这些协议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等,以此增加中国的贸易成本。

相反,中国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与相关65个国家和地区协商自贸协定。到2016年年初,中国已签订了12个自贸协定,涵盖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鲁、波多黎各、冰岛、瑞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另外8个自贸协定正在积极推进中,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斯里兰卡、挪威、东南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东盟、海湾合作委员会。[8]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对域内经济亦然。中国的当务之急是拉动经济,借助国内外市场合理布局产能,很多项目采取“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国有大企业领军,中小企业跟上,这与1870年之后的德国经济异曲同工。中国高层把国内经济划分为几大区域,配套规划各不相同,目的是发挥各自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每个区域都有一个核心省份:西北是新疆,东北是内蒙古,西南是广西,沿海是福建。[9]

随着欧亚大陆的蓬勃发展,世界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各国将远离霸权侵略,携手共创盛世。本书呈献给读者的,就是“一带一路”令人翘首以待的磅礴画卷,其中既有心系天下的宏图伟略,也有金戈铁马的荆棘挑战。

幸甚至哉,是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