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之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9章 最早献身民主革命的女诗人

中国最早献身民主革命的女诗人,是近代革命家秋瑾。

秋瑾(1875或1877—1907),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璇卿,号旦吾,留学日本时改名瑾,字竞雄,别署鉴湖女侠等。祖籍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生于福建厦门。出身于小官僚地主家庭,幼随父母侍奉祖父任所,即习咏吟。光绪二十二年(1896),嫁湘潭人王廷钧。光绪二十九年春,随夫进京。庚子事变后思想剧变,决计献身革命,于1904年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东渡日本,先入日语讲习所,后入青山实践女校,并参加留学生爱国活动和创刊《白话》杂志。次年春归国省亲,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再度赴日,由冯自由介绍参加同盟会。同年11月,因日本政府颁发无理的《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便愤而退学回国。此后曾在湖州浔溪女学任教,又到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反清革命,并奔走沪杭各地,积极组织起义。1907年,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联络会党,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共谋皖浙地区起义,事泄于7月13日被捕,15日凌晨,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三十二岁。其最后留下的绝笔独句诗“秋风秋雨愁煞人”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秋瑾是近代最著名的革命女诗人。文学创作涉及诗、词、文,还写过歌词,谱过曲,甚至还创作过能唱易懂的弹词。而成就最高、写得最多的是诗。其早年的作品,多以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抒写个人幽怨,有的较为明显地透露出诗人不甘独处闺中的情怀,如《感事》:“儒士思投笔,闺人欲负戈。”又如《题芝龛记》:“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都是诗人勇敢冲破传统习见而欲当女中豪杰胸襟的写照。而她的《梅》《菊》《兰花》等咏物诗,则是托物喻志,抒写个人受传统生活约束的抑郁和不谐于世俗的倔傲人格以及对新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样富有个性色彩。

秋瑾后期的诗作,特别是庚子事变后的作品,除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外,又采用了篇幅较长的歌行体,题材和风格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献身革命,谋求民族解放与妇女解放,成了她诗歌的基调。绝大部分诗篇都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充满着挽救危亡、振兴祖国的激情。而诗风变为慷慨高歌,乃如冲出闸门的洪流,直奔千里,不可约束。著名的《宝刀歌》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中云:“汉家宫阙斜阳里,五千余年古国死。一睡沈沈数百年,大家不识做奴耻。……主人赠我金错刀,我今得此心雄豪。赤铁主义当今日,百万头颅等一毛。……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这些诗句充分反映其唤醒古国,天下己任的气魄。

此外还有《红毛刀歌》《剑歌》《对酒》《吊吴烈士樾》等。诗人不断地歌咏刀剑,旨在强调英勇战斗,自我牺牲,表现出坚决的革命意志和沸腾的爱国主义热忱。如“自强在人不在器,区区一刀焉足豪”(《红毛刀歌》),又如“千金市得宝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剑歌》)。她在《致王时泽书》中说:“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且光复之事,不可一日缓……若沈荩、史坚如、吴樾诸君子,不乏其人,而女子则无闻焉,亦吾女界之羞也。”这种面对外侮内困,决心推翻封建统治,为革命而准备献身的精神,在她的后期诗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秋瑾的人品与诗品历来受到称赞。钱仲联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中说:“秋瑾为晚清烈士,慷慨悲歌,以诗歌为战斗武器。”邵元冲《秋瑾女侠遗集序》说:“鉴湖女侠成仁取义,大义炳然,不必以文词鸣而自足以不朽。然即以文词而论,朗丽高亢,亦有渐离击筑之风;而一往三叹,音节浏亮,又若公孙大娘舞剑,光芒灿然,不可迫视。”

今人辑有《秋瑾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秋瑾全集笺注》(郭长海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