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颇怪的大个子
据《史记》和《孔子家语》的记载,孔子乃是商代“三仁”之一微子的后代。那个有名的“仁义之师”的统帅宋襄公,也算是他的先祖。难怪他也像宋襄公那样泥古不化,自讨苦吃。用古老的仁义道德去对付现世的流氓强盗,这也是他们家族的处世秘诀,只可惜常常不灵。
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不再属公室,而只是名列公族,真正是“没落贵族”了,姓也成了“孔”。后来孔父嘉又为人所逼而奔鲁,连公族的名头也没了。到他父亲叔梁纥,便是连人丁也很寥落了,正妻连生九女,一妾生子叫孟皮,却又是个跛子。
年近七十的叔梁纥大概非常绝望,但他还要做最后的努力,于是便向颜氏求婚,颜氏少女颜徵在“从父命”而嫁给了已近古稀之年的叔梁纥。这“从父命”三字很有意思,说明颜徵在并非自愿,而是为父权所逼。后来叔梁纥死,颜徵在不告诉孔子其父亲的墓地所在,令人疑心这一对“强扭的瓜”不甜。所以,司马迁也说这是“野合”,“野”与“礼”相对,夫妻双方年龄差别太大,不合周礼,所以这婚姻不是“礼合”,而是“野合”。
“野合而生孔子”,这实在太有意味了,为什么呢?孔子终其一生都在为“礼坏乐崩”而奔走呼号,要人们“克己复礼”,孰料他本人却是不合礼的产儿。可见这世界没规矩固然不行,没人敢坏一坏规矩也不行。如果他的那位老父亲真的克制自己来恢复周礼,可就没有孔子了。要知道,这不合“礼”的产儿,竟是他们这古老家族之链上最辉煌的一环,也是我们这古老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人物之一,是人类之子。
孔子的长相颇怪,他天生脑袋畸形,“生而首上圩顶”,即头顶中间低四周高,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其形状很像倒过来的屋顶。名之曰丘,很恰当。
其实,叫他孔丘,还有一个说法,说是他的父母为求一子,祷于尼丘,故生下他后,便名之为丘,字之为尼,因排行第二,又叫仲尼。
孔子自学而成大才,其天赋必然很高。而其身高亦不凡,“九尺有六寸”,这在那时可以算是“小巨人”了,“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说到他,人人都称他为“长人”,对他的身高感到惊异。他是真正的齐鲁大汉。不过,这个“长人”的身影更长:遮蔽了整个民族漫长的历史,一个民族两千多年来都遮蔽在他的身影之下。
关于他的长相,司马迁还借他人之口,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些资料。
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郑国去,和弟子走散了,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城东门口,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郑国人看见了,就对寻找老师的子贡说:“东门那里站着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后颈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落魄得像条丧家狗。”
这个郑国人倒像是很有知识的样子,他如何便如此熟悉唐尧、皋陶、子产和大禹的长相和身材,连三寸的差别都能看出来?此人定是隐士,且这番话里也定有他对孔子的讽喻。
可惜的是,他这番话对我们了解孔子的长相毫无帮助,因为我们不知道那四个人长什么样,但他最后一句“累累若丧家之狗”的比喻倒很传神—他的话虽不能给我们孔子的形,但可以给我们孔子的“神”—精神、气质、神态。并且这个描述还得到孔子自己的认可。当子贡把这个人的话转告给孔子后,他对前面类同古代圣人长相的说法不以为然,但对“丧家之狗”的说法却欣然受之,并连声称赞:“说得真像啊,真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