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丝印
丝网印刷(简称“丝印”)是通过在丝网上施压来转移油墨的,将制好的丝网版覆盖在需要印刷的材料上,然后将液体油墨置于丝网版面,用橡胶或塑料刮墨刀将油墨铺满丝网版面,在刮墨刀的挤压下,油墨从丝网的网孔中挤下去,附着在承印物上,如图3-13所示。丝印模板的作用与印版的作用类似。常用的丝网是一种由天然丝、塑料或金属丝/丝线制成的精细织物。现在常采用塑料或金属丝。油墨通过图像细节上未被模板覆盖的网孔来转移/叠印。因此,丝网印版是丝网和模板的组合。
图3-13 丝印示意图
决定丝印特性和织物(丝网)质量的因素有丝网材料的类型、丝网的精细度(织物每厘米的经线数和纬线数)、丝网厚度、丝网顶边到底边的距离、网目张开的程度(所有张开的网目占织物总表面积的百分比)。
丝网的精细度为10~200目/cm。最常用的网目在90~120目/cm。图3-14(a)是一种丝网织物(尼龙化纤)的显微照片,丝网被覆盖区域为非图文部分。图3-14(b)是一个半色调彩色印刷品的显微照片。可以发现,网点边缘凹口的方向会根据丝网结构而有所改变。
图3-14 丝网印刷品的显微照片
复杂图案的加网和印刷要求使用具有非常高精细度的丝网,并能够与印刷图像复制要求的清晰度相匹配。在加网中,丝网的精细度(目/cm)是印刷图像加网线数的3~4倍(l/cm),即每个网目面积表面上有9~16个不同的网点。
实际印刷图像由丝网上的模板决定。模板放在丝网与刮墨刀工作相对的一面,以免模板的损害和撕裂。手工模板可以采用类似划或刻的方法来制作,并转移到丝网的下侧,这种模板多用于印制简单的、实地面积的印刷品。
为了长久地保存印刷品(半色调印刷品、多色印刷品),现在的模板几乎全部使用重氮感光染料的专用丝网乳剂制作。经过涂布和干燥后,将正拷贝片与涂布感光胶的丝网面密接(与刮墨刀不接触的一面),并使用紫外线进行曝光。紫外线使非图文区域(胶片拷贝的透明部分)的乳剂膜硬化,图文区域则未硬化,在显影时通过喷射水流洗去。随后再进行干燥处理。最后采用漆(丝网填充物)覆盖修补可能出现的缺陷。在实际生产中,丝印的方法有3种,如图3-15所示。
图3-15 丝印技术
1.平压平法(平面印刷)
平压平法指采用平的印版和承印物,通过刮墨刀使油墨穿过网孔,并转移到承印物上。一般该类型的印刷机有铰链式和垂直起落式两种。前者是用铰链连接在平台式印刷机的后部,网框、版台和刮墨刀同步运动。后者是版台从丝网下方滑出接收承印物,然后滑回进行印刷,再滑出将承印物递给干燥装置。后者印刷速度明显快于前者。
2.平压圆法(实物印刷)
(1)采用平的印版,通过一个轮转滚筒向承印物印刷。在同一方向上,印版和压印滚筒同步移动,同时刮墨刀使油墨穿过网孔,转移到承印物上。
(2)印版和刮墨刀与承印物的形状(曲面、拱形、圆形)相适配。在一个方向上,印版和承印物同步,刮墨刀的位置固定。这种方法用于雏头盒和球体的印刷,即曲面印刷。
3.圆压圆法(轮转印刷)
圆压圆法中的印刷丝网是滚筒状的。印版、承印物和压印滚筒同步移动,油墨从滚筒状的印版里转移到承印物上。实际的印刷过程可以细分为4个不同阶段,如图3-15所示(采用一种简单的形式来更加清楚地表达丝印)。丝网由网框来固定,承印物平铺在印刷台组件的基板上,在印刷的过程中始终很牢固地置放。在刮墨刀的推动下,丝网上的油墨像潮水般地移动。墨流下面的油墨可以穿过丝网,这个时期称为填充阶段。在接触阶段,刮墨刀前缘的油墨再一次穿过丝网,并且与承印物接触。在粘连阶段,刮墨刀的后缘保证油墨、印版与承印物黏附在一起。在释放阶段,丝网的拉力将墨膜中的墨丝拉出,即残留的油墨保存在丝网的网眼中,而均匀的墨层则保留到承印物上。
丝印可以获得一个很厚的墨膜(通常为20~100μm,而胶印为0.5~2μm)。模板厚度(模板高出丝网的距离)决定了墨膜厚度。
丝网印刷机根据印刷活件和承印物,可以采用最灵活多变的油墨类型及灵活多变的印刷特性。与其他印刷技术相比,丝印具有更广泛的油墨选择性。
作为主要印刷方式之一,丝印是唯一一种通过漏印完成印刷的方式,而不是从图像载体进行转移的印刷方式。丝印中的丝网作为油墨的存储体、介质,而其他印刷方式都需要独立的供墨系统。
丝印独特的优势在于:
● 具有高覆盖力和不透明性,色彩鲜艳;
● 几乎可以在所有的承印物上印刷;
● 可以在曲面、不平整和脆弱的表面印刷;
● 能印出厚实、不透明的墨层;
● 可以使用特种油墨和涂料。
丝印的局限性为:
● 印刷速度低;
● 难以复制精细的图像和小字;
● 线数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