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三国鼎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南中平定战

自从刘备夷陵惨败退守白帝城后,蜀汉的反动势力就开始蠢蠢欲动。许多人见这个新建的蜀汉政权元气大伤,遭到沉重的打击,便想趁机脱离其统治,尤其是益州郡的地方豪强雍闿。在刘备驾崩后,雍闿觉得机会终于来了,便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策动一批豪强山大王们一起叛乱,试图推翻这个新建的政权。

在雍闿的撺掇下,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夷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等人都一起响应造反。雍闿杀死了益州郡太守正昂,高定杀死了郡将焦璜,朱褒杀死了从事常颀,他们一起发难拥郡反叛蜀汉政权。

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就此爆发了。

雍闿派遣当地有威望的孟获游说各部落的首领们,诋毁蜀汉政权,散播民族仇恨,并且利用迷信活动对当地老百姓进行煽动。孟获的煽动非常有成效,许多蛮夷部落听信了他的言辞,对蜀汉政权大感气愤,纷纷加入叛军。一时之间,南中地区陷入混乱状态,叛乱四起。雍闿杀掉正昂后,蜀汉朝廷马上任命司金中郎将张裔为益州郡太守。张裔奉命前往益州郡赴任,准备着手整治当地。雍闿在南中地区很有威望,抗拒不臣服朝廷的人事任命,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煽动各少数民族部落,并把接任的益州郡太守张裔抓起来当作礼物送给了江东集团。

为了获取更多的援助,雍闿投降江东集团,希冀孙权能帮助他。孙权作为一个精明人,面对雍闿的示好没有过多理会。不过,孙权还是给雍闿签发了一张委任状,遥署他为永昌太守。值得注意的是,永昌郡位于益州地区的西部,本来就是蜀汉的地盘。

当时,孙权正在观望各方势力,并未完全正式与蜀汉和好。幸得诸葛亮及时派遣邓芝出使江东,两家第二次正式签订和平共处盟约。因此,蜀汉得以顺利解决了历史问题,换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

其时,南中四郡除了永昌郡外,其余三郡(越嶲郡、牂牁郡、益州郡)都落入了叛军的手里。不过,永昌郡的局势也不容乐观,叛军阻塞道路,将永昌与蜀郡隔绝。换言之,永昌郡形势十分危急,已无外援。雍闿拿着孙权签发的委任状,数次发布檄文送到永昌,想率兵接管永昌。

面对雍闿的劝诱和武力威胁,永昌功曹吕凯与府丞王伉坚持不降,他们一起率领城防部队布置防御。他们闭关严守,抵御雍闿,激励官民与叛军抗争到底,誓死坚守永昌。为了激励士气和彰显正义,吕凯公开发表檄文,痛斥叛军。

吕凯的恩义威信遍布全郡,城中军民十分信任他,大家同仇敌忾,积极修建军事措施来抵御叛军的进攻。

就这样,在吕凯等人的领导之下,叛军始终不能踏进永昌城内。

此时,蜀汉刚刚经历了夷陵惨败、黄元叛乱、皇帝驾崩等一系列变故,正是人心浮动的时候,而如今又面临着这一场大规模的叛乱,可以说这个新政权摇摇欲坠且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尽管雍闿等人的行为很恶劣,诸葛亮考虑到蜀汉新遭大败且国力衰弱,不宜在此时大举出兵长途跋涉去南中镇压叛乱,因此采取了招抚的措施。

诸葛亮让李严给雍闿写信,向雍闿说明事态变化以及解释利害关系,劝他放弃叛乱。但雍闿不屑一顾,认为他们兵力雄厚,山高皇帝远,何惧蜀汉政府?李严先后写了六封书信,雍闿不厌其烦,这才懒洋洋地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其信云:“听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今天下鼎立,却有三种不同年号历法在使用,所以处在僻远地方的人深为惶惑,我雍闿感到疑惧,不知归附何方。”

虽然此时魏、蜀、吴三个政权已成鼎足之势,但南中地区本来就是属于蜀汉的,而雍闿却揣着明白装糊涂说不知道归附何方,这显然是对蜀汉政权赤裸裸的挑衅。雍闿这封回信内容傲慢无礼,满纸充满了不屑之意。

叛军头领们变本加厉,欲将造反如火如荼地进行下去。

叛乱发展到这种地步,和平解决南中问题已无望,诸葛亮只能动用武力来解决这个关系到国家安危的问题了。

亲征南中

诸葛亮对叛军首领们苦口婆心的劝说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而这应该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因此,诸葛亮自永安回到成都后,就一边恢复经济增强国力,一边整顿兵马积极备战,做好了南征的准备工作。

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蜀汉逐渐从夷陵之战中恢复了元气,具备了南下平叛作战的现实条件。为了解除后顾之忧,诸葛亮毅然决然挥师南下,亲自出马解决南中问题。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在成都集结南征大军完毕,正式对南中进行平叛。后主刘禅听闻诸葛亮亲自率军去南中平叛,下诏赏赐诸葛亮一具金钺,一副曲盖,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士六十人。这些东西是皇帝的专用物品,曲盖、羽葆、鼓吹等物是皇帝出行时使用的,而虎贲士则是皇家警卫员。可见,此次南征的意义非同小可,诸葛亮是代表皇帝亲征南中。

金钺是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的器物,其权力比“假黄钺”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臣下拥有了金钺的特权,就可以代表皇帝主掌生杀大权。由此可见,刘禅对诸葛亮是非常信任的,而诸葛亮能够行帝王之事是与刘禅的支持分不开的。

到了出征那一天,成都的文武百官恭送诸葛亮出征南中,预祝丞相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在送行的官员中,马谡也在场。马谡为南征大军送行数十里,当文武百官都返回了成都城内,他还默默地跟在大军后面。诸葛亮见此情形,知道马谡有话要说,便问道:“虽然我们一起谋划此事多年,今天请你再一次对这次南征提些好意见。”

马谡分析道:“南中的叛军依恃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历来就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即使我们今天将其击溃,他们明天还会起来聚众闹事。目前,您正准备集中全部的力量进行南征以对付南中,而叛军知道我们内部空虚后就会加速反叛。如果这次南征您想将他们全部杀光以杜绝后患,这既不是仁厚者所为,也不可能是在短期内就办得到的。用兵作战的原则,以攻心为上,以攻城为下;以心理作战为上,以短兵交接为下。我希望您能如此去做,让叛军真心诚意归服。”

马谡的意见就是建议诸葛亮采用心理战,其作用是从精神上瓦解叛军的作战,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南中的地方豪强听从政府管辖,不敢再次反叛。

诸葛亮非常认同马谡的看法,便采纳了他的意见。

诸葛亮作为这次南征战役的总指挥,他根据叛军的实际情况决定兵分三路并进镇压叛乱:

西路军——由诸葛亮担任统帅,率领主力部队进击越嶲郡(今四川西昌),作战的主要目的是消灭越嶲郡夷王高定的主力,进而进军益州郡(今云南东部),乘胜消灭雍闿、孟获等人。

中路军——由庲降都督李恢担任统帅,作战的主要目的是进入益州郡,占领孟获的地盘并阻敌增援,切断孟获援助高定部队的道路,策应西路军的军事行动。

东路军——由门下督马忠担任统帅,其主要作战任务是直取最东面的牂牁郡(今贵州黄平西南),消灭朱褒的叛军。

诸葛亮分配作战任务完毕后,蜀军三路并进,向南中地区挺进,以对叛军进行全面围剿。蜀军从成都出发,沿着水路快速行军到达僰道(今四川宜宾),然后以僰道为前进据点,三路蜀军开始按照作战计划分兵行动。

蜀军一路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五月渡过泸水(今金沙江),深入不毛之地。诸葛亮率领主力部队自僰道折向西面,西路军行军至安上(今四川屏山)一带。高定的主力部队主要集结在旄牛、定筰、卑水(今四川美姑)一线,叛军沿途修建许多军事措施凭险固守。

诸葛亮为了吸引叛军主力前来决战,他在到达卑水地区后就暂停前进。高定看见蜀军到达了他的地盘,便向雍闿求援,试图合兵消灭蜀军主力。雍闿决定率军北上增援高定,但在还没有到达卑水地区时叛军内部就发生了内讧,混乱之中雍闿被高定的部曲所杀。

诸葛亮看到战机已来了,便当机立断向高定军发起了进攻。在蜀军的冲击下,高定很快就败下阵来。高定兵败后,坚决不投降,率领残兵败将撤到老巢邛都,负隅顽抗。诸葛亮立即率军追击高定,包围了邛都。当时,高定还有残余部队两千人,妄想凭借城池进行抵抗,并以持久战来熬退蜀军。当然,对付这样的山大王,诸葛亮凭借优势兵力轻而易举就攻占了邛都,全部消灭了残余叛军。在混战之中,高定战死。

至此,蜀军西路军成功消灭了高定,取得了南征作战第一阶段的胜利。

李恢率领中路军从驻地平夷县(今贵州毕节)出发,取道建宁(今云南建宁)按照计划进入益州郡。就在蜀军中路军达到建宁时,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中伏。

原来建宁郡各县叛军看见李恢部队人马不多,他们相互勾结,联手攻击李恢。叛军设下埋伏圈,将蜀军中路军包围在昆明。此时,叛军人数是李恢部队的数倍,他们凭借优势兵力将其围困。李恢遭到了强大的部族武装的包围,随时可能遭到叛军的围歼,形势非常严峻。当时,中路军已经与其他两路军队失去了联系,因此李恢只能想办法自救,靠自己手中已有的兵马击溃叛军才能有生还的希望。

此时,中路军已经孤军深入敌境,面对敌众我寡的局势,李恢派人对叛军的首领们说道:“官军粮草已尽,已准备撤军回去了。我们中间有的士兵久离家乡,如今才得以返还。如果我们不能返回北面的话,就打算与你们同谋共反(一起造反),所以在此坦诚相告。”

尽管李恢这番话并不高明,但让叛军的首领们相信已经足够奏效了。值得一提的是,李恢是建宁郡俞元县人,换言之南中的叛军头目与他是同乡。

叛军的首领们见李恢是自己的同乡,又如此“坦诚相告”,便选择相信他的话。因此,叛军松懈了包围圈,等待李恢主动放弃武器率兵入伙与他们一起造反。

当时,叛军首领们似乎得意忘形了,他们忘记了李恢的身份——李恢在蜀汉政权中担任庲降都督,遥领交州刺史。作为蜀汉政权的一名要员,李恢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名位去做一名反贼呢?

李恢趁叛军防守懈怠的时候,及时抓住机会主动出击,一举将优势的敌军击溃。其时,叛军还没有从震惊中缓过神来,其部队已经被李恢打得七零八落了。中路军在李恢的率领下宜将剩勇追穷寇,追逐败敌残部南至槃江、东到牂牁,与诸葛亮率领的西路军遥相呼应。

至此,蜀军中路军以少胜多,荡平了益州南部地区,取得了南征作战的辉煌胜利。

与此同时,马忠的东路军进展顺利,大败南夷叛军,一战消灭了盘踞在牂牁郡的朱褒部队,顺利平定了该地区的叛乱。马忠完成作战任务后,没有再西进与西路军会合,而是按照诸葛亮的安排留在当地进行招降抚恤,以加强对夷人的管理。

尽管三路蜀军都取得了胜利,但益州郡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并不服气。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游勇,继续抵抗。

诸葛亮听闻孟获在夷人和汉人之中都很有影响力并极得人心,便想生擒他,迫使他归顺。于是,诸葛亮率军追击孟获部队,在益州郡味县(今云南曲靖)以北地区追上了他,经过一番激战,成功俘虏孟获。

诸葛亮好酒好菜款待孟获,酒足饭饱之后带他到军营中四处查看蜀汉军队的情况,问道:“你觉得蜀军怎么样呢?”

孟获不以为然地答道:“我之前不知蜀军虚实,所以才战败。现今蒙赐观看营阵,原来不过如此。我回去整顿兵马再战,必定可以取得胜利了。”

诸葛亮此次南征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要收复失地、收服人心,以解除将来北伐时的后顾之忧。所以,诸葛亮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必须用马谡提出的“攻心战”方针折服孟获才能使南中地区获得安宁。

于是,诸葛亮按照预先的计划放走了孟获,让他回去备战。孟获集合大队人马再战,又再一次失败被擒。此后,诸葛亮又多次放走孟获。按照一些史书的说法,诸葛亮先后将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直到孟获心服口服不再复叛,这就是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汉晋春秋》云:“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不管“七纵七擒”这个故事的真假如何,反正蜀军成功平定了南中这次大规模的叛乱,整个战役以蜀军的全面胜利而结束。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深感南中四郡各郡的地盘过大,容易造成地方坐大。为了方便管理南中地区,理应分散各郡郡守的权力,因此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拆分南中四郡的建议,将之划分成更多的郡县,进行分级管理。

于是,蜀汉政府重新对旧南中四郡进行了行政区划大调整,将益州郡改为建宁郡,划分出一部分建宁郡与永昌郡的地盘新设为云南郡,又划分一部分建宁郡与牂牁郡的地盘新设为兴古郡,再将朱提郡划入南中的行政区域范围。这样,有效地钳制了地方豪强的势力扩张,也有利于蜀汉政权对新征服地区的管理。随后,诸葛亮召集南中地区各蛮夷部落的首领们前来集会,给予他们诸多福利。诸葛亮不仅对他们既往不咎,而且授予他们官职,把这些山大王们纳入蜀汉官僚体系范畴之内,并让他们管理当地。

对于诸葛亮这个大胆的决定,有人劝谏他一定要留下己方的将领来镇守南中,以防万一。

诸葛亮分析道:“如果留下外人来镇守南中,则要留兵驻守,留下士兵则要粮食,这是第一个不易之处。如今夷人新败,死伤甚多,有的人父死兄丧,如果留下外人但没有士兵驻守,必定成为祸患,这是第二个不易之处。夷人疑心重,自忖罪孽深重,如果留下外人,他们肯定是不会信任我们,这是第三个不易之处。如今,授予他们官职,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不留兵,不运粮,同样能让夷人和汉人和睦共处,让我们的政策得到落实。”

其实,诸葛亮的这个决策也是“隆中对”的一部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诸葛亮恩威并施,“以夷治夷”的民族政策深得人心,笼络了地方首领为蜀汉效力。蜀汉政权从这些新平定的地区征收劳役赋税,少数民族部落向中央政府提供耕牛、战马、金银、犀角、皮革、丹漆等物品作为赋税。蜀汉政权靠着少数民族部落的贡献,充实了军需费用,为北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虽然诸葛亮撤军回去后,南中地区还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叛乱,但李恢、马忠等人很快就镇压下去了。自此以后,南中地区总体上保持了相对安定的状态。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收获很多,他还在战后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特殊部队——无当飞军。

无当飞军

在前文,曾经详细介绍过两支汉末三国时期的特殊部队——白马义从和虎豹骑,它们都是当时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除此之外,三国时期还有其他类型的特殊部队。例如,以擅打硬仗、作战高效而闻名“陷阵营”,但由于吕布兵败被杀,“陷阵营”首领高顺也随之被诛,导致“陷阵营”过早消失在历史的茫茫烟海之中。

这里,详细介绍另一支令人心惊胆寒的特殊部队——无当飞军。

据《华阳国志》记载:“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则史料介绍了无当飞军的来历与出处。

诸葛亮在平定南中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南中少数民族士兵英勇善战的特点。等到征服南中后,诸葛亮为了避免南方割据势力死灰复燃,他想出了一个天才的办法——借故调走以剽悍著称的南中夷族和青羌的劲卒,搬迁万余家兵户到蜀中居住。然后,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考核,从这些少数民族兵户中严格筛汰拣选,留下最精锐的士兵,从而组建成一支正规的政府军队——无当飞军。可以说,无当飞军是诸葛亮一手组建的精锐部队。

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南中地区兴古郡四万户,牂牁郡两万户,建宁郡一万户,朱提郡八千户,南中四郡可查户籍大约有八万户。诸葛亮一下子抽掉万余家能征善战的兵户,事实上相当于调走了当地的主要作战力量。这对当地割据势力来说,可以算是釜底抽薪了,所以他们以后再也没有力量发动大规模的叛乱了。

当然,诸葛亮的高明之处还远远不止这些。据《华阳国志》记载:“亮以夷多刚狠,不宾大姓豪强,乃勒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兼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

南中战事虽然平息了,但剩下没有迁走的少数民族青壮士兵留在当地始终是一个隐患。为了防止地方土豪怂恿少数民族青壮士兵再次造反,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完美解决问题的策略,即由蜀汉政权提供官位,由当地豪族出钱聘请这些青壮士兵作为部曲,建立起由蜀汉政权和当地豪族共同控制的夷汉部队。当然,这支“共同出资”创建的部队,双方按照律法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其具体如下:

一、平时用来维持当地的治安,兼为土豪们看家护院;

二、有战事时需要接受朝廷的征发,义务为国家对外作战。

当然,这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最佳方案。当时,南中本土居民和当地豪族之间存在矛盾,当地豪族需要招募人马来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现在,蜀汉政权拿出官职来鼓励豪族们出钱招募夷人作为他们的部曲,招募多者还能获得朝廷奖励——授予他们世袭官职。与此同时,南中地区那些夷人士兵听闻豪族们拿钱拿粮招募他们,何乐而不为呢?如此,大家各需所求,皆大欢喜。

诸葛亮这个方案,堪称天才创举。实际上,诸葛亮不过是多颁发几张盖有蜀汉中央政府印章的委任状送给豪族们而已,组建联合部队所需要的钱粮都是由当地豪族们来承担的。

就这样,诸葛亮不仅缓解了当地的社会矛盾,还得到了大量的预备部队,而由蛮夷劲卒改编而成的无当飞军的战斗力更是不容置疑的。无当飞军的主要特点如下:

军备特点——身披铁甲,其主要武器是弓弩和毒箭;

必备技能——人人身强体壮,能够翻山越岭,疾驰如飞,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

作战特点——擅长野外作战、山地作战、防守作战。

无当飞军作战勇敢,剽悍不怕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做到杀人不眨眼。日后,无当飞军成为蜀汉集团北伐中原的主要力量之一,为北伐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自此以后,无当飞军成为蜀汉精锐部队,也是三国时代最勇猛的军团之一。这支王牌劲旅驰骋沙场,鏖战南北,在历史上留下了它的大名。

在三国众多军团中,无当飞军的组成成分无疑是最为特殊的,而王平是该军团第一任司令官。

王平,字子均,巴西郡宕渠县(今四川渠县东北)人。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远征汉中,张鲁顺势归降。巴西郡邑侯杜濩、七姓夷王朴胡举巴夷、民众依附曹操,王平跟随杜濩、朴胡等人迁往洛阳。王平被曹操任命为一名代理校尉,这是一个基层武将官职,位在偏将军之下。在将星璀璨的曹营中,这样的军衔是一个足够让人忽略的官职,王平根本就得不到表现的机会。为了获得施展才华的大舞台,王平在汉中之战时归降了刘备。当然,王平选择刘备也有看好蜀汉集团发展前途的因素在内。

中国人的乡土情怀是很浓的,王平回到家乡建功立业自然更好一些。总体上说,王平归降刘备的最大原因,就是渴望展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简言之,就是为了出人头地。

曹操不看重王平,但刘备却很器重王平。王平在汉中归降刘备后,马上被提拔为牙门将、裨将军。就这样,王平一脚迈入了将军的门槛。

蜀汉集团给王平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王平在日后的岁月中也用出色的业绩来回报。

王平沉着稳重,生性谨严,平时沉默寡言,属于多干活少说话的那类人。王平对士兵们训练苛刻,能与士卒一起同甘共苦,作战时经常身先士卒,所以在军队中深得官兵拥护。诸葛亮知道王平治军严谨,便对他委以重任——担任无当飞军的第一任指挥官。

王平自从接管无当飞军以来,对这些夷兵制定了一系列军规,赏罚分明,以此适应战争的需要。

从此以后,无当飞军参加了一系列战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不过,它最终的结局让人不忍——全军覆没,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当然,这是无当飞军组建几十年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