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年再读《甲申三百年祭》(7)
一想到今年是甲申年,不禁想起360年前几乎是一瞬间发生的两次令人惊心动魄的江山易主之事,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李闯王旋起旋灭,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自然,也不能不再次捧读郭沫若先生在一个甲子前写的《甲申三百年祭》。
说起这段历史,首先想起的自然是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军的迅速腐化、贪图享受,终至到手的江山顷刻而覆。以前读史至此,每每扼腕长叹。但现在细细想想,实不必叹息不已,因为成功后的腐败其实正是所谓农民运动的必然。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大凡一位开国的雄略之主,在统治固定了之后,便要屠戮功臣,这差不多是自汉以来每次改朝换代的公例。自成的大顺朝即使成功了(假使没有外患,他必然是成功了的),他的代表农民利益的运动迟早也会变质,而他必然也会做到汉高祖、明太祖的藏弓烹狗的‘德政’,可以说是断无例外。”郭氏书中引用了许多史料证明,在打下江山之前,为了赢得民心,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密遣党作商贾,四出传言:‘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又编口号使小儿歌曰:‘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又云:‘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由于饥旱严重,“官府复严刑厚敛。一闻童谣,咸望李公子至矣”。大顺王朝其实还未真正建立,但从其“得天下”的短暂一瞬所表现出的惊人的腐化堕落来看,所谓“不纳粮者”全是当时用来争取民心的宣传,是根本无意也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太平天国的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洪秀全金田起义时即选美妃15人,在随后的征战中则征选了更多美女。1853年定都天京后,四面强敌环伺,还远谈不上夺取全国政权,但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腐化、奢侈和其统治的严酷却超过了清朝统治者。事实证明,它在动员民众时提出的“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天下一家,共享太平”也全是一纸谎言。
无数事实说明,变质其实是历史上农民运动的宿命。严重的腐败,迟早会导致一个政权的坍塌。至于或迟或早,则由许多偶然因素决定。
说起这段历史,还不能不使人想起崇祯帝的命运。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往往被人责骂,但崇祯却颇得后人同情,连李自成在《登极诏》中也承认“君非甚暗”,而崇祯亡国的主要原因在于“臣尽行私”。因为终有明一朝270多年十几位皇帝,大都是荒淫无耻之徒,有所作为的不过两三位,崇祯便是其一。但郭沫若认为:“其实崇祯这位皇帝倒是很有问题的。他仿佛是很想有为,然而他的办法始终是沿走着错误的路径。他在初即位的时候,曾经发挥了他的‘当机独断’,除去了魏忠贤与客氏,是他最有光辉的时期。但一转眼间依赖宦官,对于军国大事的处理,枢要人物的升降,时常是朝四暮三,轻信妄断。”错杀袁崇焕,便是他铸就的大过。虽然郭氏认为他是汲汲的要誉专家,但平心而论,如此在意“民情民意”的皇帝,毕竟不多。在位十七年,他屡下《罪己诏》申说爱民之意,但腐朽的政治体制却使他只能是口惠而实不至,只能经常提出要减膳、撤乐,以示自奉节俭。
当连年饥荒、饿殍遍地、盗贼蜂起时,崇祯帝在《罪己诏》中十分清醒地承认,吏制的腐败如同火上浇油,使灾荒更加严重。诚如郭氏分析:“饥荒诚然是严重,但也并不是没有方法救济。饥荒之极,流而为盗,可知在一方面有不甘饿死、铤而走险的人,而在另一方面也有不能饿死、足有诲盗的物资积蓄着。假使政治是休明的,那么挹彼注此,损有余以补不足,尽可以用人力来和天灾抗衡。”然而,“有司束于功令之严,不得不严为催科”,这一句话已经足够说明:饥荒或盗贼盛行,事实上都是政治因素促成的。虽然崇祯帝也曾想做某些变革,但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下,根本未付诸行动。可能他认为自己实力还不够,还要积蓄力量,等待最佳变革时机。但历史并未给他以时机,大明王朝最终亡在这位最爱表示亲民的皇帝手中,的确令人深思。崇祯的悲剧说明,当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候,只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才是唯一出路。当最高统治者连体制内的既得利益集团都无力控制,无法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时,就更没有力量控制体制外力量的造反了。
回顾360年前的那个风云剧变的甲申之年,不仅使人惊心动魄,更使人浮想联翩……
(1)* 柏杨:《中国人史纲(上中下)》,同心出版社,2005年。
(2)* 李宝臣:《文化冲撞中的制度惯性》,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3)* 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4)*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5)* 王子今:《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
(6)* 刘志琴:《张居正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1944年3月19日,重庆《新华日报》开始刊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全文1.6万余字,共连载4天,至22日完成。后来延安的《解放日报》亦有转载。当时,抗日战争已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全力以赴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建立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为迎接胜利,推动斗争, 在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300周年之际,郭沫若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第一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态度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验教训做了总结。 文章发表后,立即受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重视,毛泽东多次指出要从李自成起义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批示把《甲申三百年祭》作为中共整风的文件之一。该文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多次印成单行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