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下位颈椎
一、X线解剖
(一)成人正常表现(图1-2-1)
颈椎正位显示寰枢椎以下颈椎椎体形态相似,呈长方形。椎体上缘两侧斜向外上方的致密小突起为钩突,与相邻椎体后外下缘构成颈椎特有的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椎弓根呈环形致密影,位于椎体阴影内两侧,其上、下、外侧方致密性突起分别为上、下关节突及横突。第4颈椎平面因声门投影于椎体中央,呈纵行窄状透亮影。棘突呈倒“人”字形致密影投影于中线上,与气管影重叠。在中段颈椎横突和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阴影内,可见由外上斜向内下的细柱状致密影,为钙化甲状软骨板的后缘影,多为对称性出现(图1-2-1)。
图1-2-1 成人颈椎正位(A)、侧位(B)、斜位(C)
1. 颈5棘突;2. 颈5椎体;3. 颈5上关节突;4. 颈5下关节突;5. 颈5横突;6. 颈4/5钩椎关节;7. 颈5椎体钩;8. 甲状软骨板(已钙化);9. 颈4下关节突;10. 颈4/5关节突关节;11. 颈5椎弓板;12. 颈5椎弓根;13. 颈4/5椎间孔。
颈椎侧位显示椎体前后缘连线光滑,呈稍前凸的自然曲度。头颅呈中立位时,约20%的人站立位时无前凸,甚至显示轻度后凸。椎体呈方形,第4、5颈椎前部稍扁(图1-2-4)。椎间隙宽窄均匀,椎体后上缘向后延续为椎弓根及上、下关节突,椎间关节的关节间隙表现为短条状透亮影。横突影与椎体阴影重叠。第2颈椎棘突粗大,向下呈钩突状,第7颈椎棘突最长,为计数标志(图1-2-1)。
颈椎斜位显示椎间孔、椎弓根、钩突和椎小关节较好。椎间孔由相邻椎体的后缘、上位椎体椎弓根下缘、下位椎体椎弓根上缘及上下关节突的前缘围成,呈纵向长卵圆形透光区。第2~5颈椎椎间孔略小(图 1-2-1)。
(二)生长期正常表现(图1-2-2)
新生儿前后位X线片可显示寰枢椎以下椎骨的3个骨化中心,与脊柱其他椎骨表现相同。1个骨化中心位于椎体,另2个位于两侧椎弓,由椎弓-椎体软骨联合分隔。1~2岁两侧椎弓逐渐融合。在椎弓骨性闭合完成前,多个未闭合的椎弓可形成脊柱裂样征象。在侧位片上,新生儿及婴儿的椎体与椎弓分离,椎体呈椭圆形,其前缘中部有一透明沟槽向后伸入椎体,为节间血管进入椎体的部位,到6~8岁才逐渐消失。出生后第7年,椎体与椎弓完全闭合。椎体边缘骨嵴通常在10岁左右开始骨化,通常表现为前部呈小的扁盘状,后部呈斑点状钙化,约在12岁时形成闭合的骨环,在14~24岁时与椎体融合。在16岁左右,棘突、横突和上下关节突的尖端都出现次级骨化中心,呈半月形骨骺,25岁左右与相应部位融合。
图1-2-2 生长期颈椎正侧位
发育过程中,钩突骨骺起自椎弓,在椎体与椎弓间软骨联合消失后与椎体融合。钩突在新生儿和低龄儿童发育较差,直到9岁或10岁才形成突起。
青少年下位颈椎有一特殊征象,即横突上可见一骨突,与脊柱其他部位相比,有明显规律性。永存脊索在X线片上表现为邻近椎体终板的后1/3出现凹陷。
儿童颈椎活动度大于成人,在11~14岁时最大。屈曲位时,这种不均衡的移位最明显,称为“假性脱位”(图1-2-3),此征象约在10岁时消失。
了解儿童椎体骨化中心出现及其骨化时间,是评价儿童颈椎的关键。青少年正常颈椎椎体可呈楔形改变,其中部分椎体楔形改变可持续至成年期,不可误为压缩性骨折,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难以区分。横突永存骨突为正常变异,主要见于颈胸交界区,需与创伤性骨折鉴别。位于椎体软骨边缘骨嵴的骨化中心,不可误为撕脱骨折碎片。
(三)正常变异及易混淆结构(图1-2-3~图1-2-9)
图1-2-3 颈3/4假性脱位
男,5岁。A. 颈椎侧位片示颈3前移;B. CT矢状面重组示颈3/4椎小关节对位关系正常,为“假性脱位”。
图1-2-4 颈4、5椎体生理性高度减低伴颈椎序列不齐
男,42岁,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周,无外伤史。颈4、5椎体呈轻度楔形变,前后缘高度差约2.5mm,考虑为颈4、5椎体生理性高度减低;另见颈椎椎体前后缘序列线不齐。
图1-2-5 颈6棘突副骨
颈6棘突上方骨样密度影,骨皮质完整、骨松质清晰可见,为副骨的典型表现。注意与棘突骨折及项韧带钙化鉴别。
图1-2-6 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似椎体骨折
A. 侧位片示颈4椎体横行透亮线(黑箭),类似于椎体水平骨折;B. 正位片显示为钩椎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另见椎体前缘前纵韧带(黑箭头)及项韧带(白箭)钙化。
图1-2-7 颈2/3融合
颈2/3椎体及附件完全融合,残留椎间隙硬化(箭)。
图1-2-8 声门透亮影似脊柱裂
颈6棘突旁见纵行裂隙(箭),为气体影,类似棘突裂。
图1-2-9 颈椎椎体永存骨骺
椎间关节间隙由前上向后下方向倾斜。标准侧位片上,两侧椎间关节间隙应准确重叠。轻微旋转的侧位片上,关节间隙呈双边样征象。斜位投照时,椎间关节间隙可类似于椎弓骨折。颈2与颈3椎间关节间隙因其前部相互重叠,常难以显示,易误为关节强直。颈3~颈7上关节突关节面后缘常呈浅锯齿状,系正常变异,类似于骨折,尤以颈7明显,为颈胸交界区关节面方向改变所致。
斜位和侧位片上,投影到椎间孔内的骨性结构,可为椎间关节的关节突或分叉棘突的末端。以上位颈椎多见,常无临床症状。由椎动脉迂曲引起的椎间孔侵蚀,表现为椎体边界清晰锐利的压迹,典型部位为颈2与颈3水平,需与膨胀性生长的肿瘤所引起的改变相鉴别。
颈椎侧位片,横突及其肌肉附着的前、后结节与相应椎体重叠,其脊神经沟投影于椎体上,类似于带有硬化边的骨质破坏区。颈2与颈3椎间孔呈圆形、且常大于其他椎间孔,后者多呈椭圆形。斜位投照时,脊神经沟可类似于椎间孔。
椎体前、后缘偶可有永存骨化中心,常表现为孤立的斑点状或盘状骨化中心,多位于椎体终板的前缘,椎体对应部位常有小缺损(图1-2-9、图1-2-18)。若成人出现此征象,也可能为纤维环钙化(图1-2-17)。由颈椎过度弯曲所致的特殊类型的爆裂骨折,称为“泪滴”骨折(图1-2-14、图1-2-18),表现为压缩椎体的前缘三角形或长方形的撕裂碎骨片(泪滴影),需与椎体前缘永存骨化中心鉴别(图1-2-18)。钩椎关节部位亦可见类似的孤立小骨。钩突、横突及上、下关节突的永存骨骺,常难以与骨折鉴别。椎弓及附件的先天性裂隙,因具有典型征象和硬化边,易与骨折鉴别。在前后位片上,棘突撕裂可形成特征性的“双棘突”征,此时区分骨折与骨骺或永存骨骺非常重要,因棘突副骨和项韧带钙化亦可造成误诊(图1-2-5)。
成人颈椎压缩骨折难以与颈4和颈5正常生理性高度减低相鉴别(图1-2-4)。当椎体前缘高度低于后缘高度3mm时,应怀疑有骨折。永存脊索残留在X线片上表现为邻近椎体终板的后1/3凹陷性改变,具有典型的位置和排列,不应误为椎体终板的陈旧性凹陷骨折。
在X线片上,重叠结构可产生假阳性征象。梨状窝气体在前后位片上可类似于溶骨性病变,气管透亮影易误为椎管,侧位片上的脊神经沟可类似于骨质溶解。喉内空气或椎弓的先天性裂隙,可类似于椎体垂直劈裂骨折(图1-2-8)。侧位投照时,钩椎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可显示裂隙状透亮影,与颈椎椎体重叠,出现Mach效应或钩椎关节间隙投影于椎体上,类似于椎体水平骨折(图1-2-6)。颈4水平中线两侧甲状软骨钙化不对称时,可类似于副骨。肥胖或肌肉发达的人,因肩部会遮挡导致部分颈椎尤其是下位颈椎显示不清,存在遗漏病变的风险,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摄牵引位等)加以防范,甚至可直接建议行CT 或MRI检查(图 1-2-13、图1-2-26)。
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厚为骨折的间接征象。当颈3椎体前方和颈4椎体上缘前方软组织厚度超过5~7mm,颈6和颈7椎前软组织厚度超过20~22mm时,提示有骨折可能。前纵韧带前方的椎前脂肪条带影移位为骨折的另一间接征象。
(四)重要数据测量及意义
(1)椎间孔矢径及纵径:
在颈椎斜位片,正常矢径(6.68±0.50)mm,纵径(7.85±0.54)mm。男性矢径小于5.7mm,女性矢径小于5.8mm(图1-2-10);男性纵径小于7.5mm,女性纵径小于6.0mm,均提示椎间孔狭窄(图1-2-16)。
(2)椎管矢径:
侧位像上,椎体后缘至棘突基底部之间距离(图1-2-11)。小于12mm提示椎管狭窄(图 1-2-28)。
图1-2-10 颈椎斜位测量图
a. 椎间孔纵径(椎间孔狭窄:男<7.5mm,女<6.0mm);b. 椎间孔矢径(椎间孔狭窄:男 <5.7mm,女 <5.8mm)。
图1-2-11 颈椎侧位测量图
a. 椎管矢径(椎管狭窄:<12mm);b. 喉上水平椎前软组织厚度(增厚:>7mm);c. 喉下水平椎前软组织厚度(增厚:>22mm);d、e、f. 沿颈椎椎体前后缘及棘突前缘的弧线。
(3)椎前软组织厚度:
颈椎侧位片,一般喉部以上水平椎前软组织厚度不超过7mm,喉下水平不超过22mm(图1-2-11)。当创伤、炎症、脓肿及肿瘤时,椎前软组织明显增厚(图1-2-15)。
(4)颈椎序列:
颈椎侧位片,从枢椎齿突前缘作一线向上延伸,正常情况下此线与枕骨大孔前缘相遇;沿各颈椎棘突的前缘画一线,正常情况下,此线与枕骨大孔后缘相遇;分别沿颈椎椎体前后缘及棘突的前缘画线,使之连接为三条弧线,可用于评价颈椎的稳定性。正常情况下,此三条弧线相平行(图1-2-11)。若上述各连线的连续性中断,则提示颈椎脱位或半脱位(图1-2-4、图1-2-26)。
(五)病变展示(图1-2-12~图1-2-18)
图1-2-12 颈6骨折
颈6椎体粉碎骨折,椎体前缘见碎骨片(白箭头),椎前软组织肿胀(白箭)。
图1-2-13 颈6、7棘突骨折
颈6棘突骨折(黑箭),需与棘突副骨鉴别;颈7棘突骨折(黑箭头)容易漏诊,需注意;另见前纵韧带钙化(白箭)。
图1-2-14 颈7椎体骨折
A. 颈7椎体骨折伴脱位;B. 颈7椎体前上缘骨折片,为“泪滴”骨折(箭)。
图1-2-15 椎前寒性脓肿
下位颈椎、上胸椎椎体结核,侧位示椎前软组织明显增厚(黑箭),气管(T)前移。
图1-2-16 椎间孔狭窄
颈椎斜位片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导致颈5/6、颈6/7左侧椎间孔狭窄(白箭)。
图1-2-17 颈椎骨质增生
A. 侧位示颈椎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密度增高(白短箭),部分呈“唇”状改变(白长箭);B. 钩椎关节增生,表面不光整(白箭)。
图1-2-18 颈6椎体撕脱骨折及永存骨骺
A. 颈椎X线侧位片;B. CT矢状面MPR;C. MRI抑脂T2WI。颈6椎体前上缘游离骨片(箭),边缘锐利,与下缘永存骨骺点状致密影不同,FS- T2WI见颈6椎体前上缘骨髓水肿(箭头),而前下缘无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