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脑膜膨出、脑膜脑膨出
胚胎发育期因神经管闭合不全发生颅裂,脑膜或脑膜脑组织经此裂突出于颅外称为脑膜或脑膜脑膨出,现统称为脑膜脑膨出(meningoencephalocele)。大多属先天性异常,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为1/5 000~1/1 000。男性多于女性。按照侵入眼眶的部位可将其分为前部脑膜脑膨出和后部脑膜脑膨出。
【临床表现】
(一)临床特点
眶脑膜膨出和脑膜脑膨出临床上比较少见,多以个案报道。前部脑膜脑膨出临床表现为鼻侧、邻近内眦部光滑的、有波动感的肿物,少数病例发生于双侧。可有鼻泪管阻塞,也有些病例儿童时无症状,直到成年后形成继发性筛窦炎才发现原发病变。后部脑膜脑膨出比前部膨出发病慢,可使眼球向下方移位,眼球上转受限,眶深部可触及搏动性肿物。如果同时出现前后部脑膨出,可见眼球有节律地搏动,搏动的程度与骨缺失的大小有关。这种搏动性眼球突出应与颈动脉-海绵窦瘘及其他眶颅间骨缺失或眶上裂扩大性疾病相鉴别。脑膜脑膨出还可同时伴有无眼球、小眼球、先天性视神经和视盘缺损等疾病,后部脑膜脑膨出可见神经纤维瘤病的体征或外伤、脑手术史。
(二)影像学表现
1.超声检查
脑膜膨出可以探查到眶内无回声囊性病变,由于囊肿在超声上具有囊性效应,因此囊肿后界可以显示。超声检查对于眶骨缺失不能肯定。脑膜脑膨出显示至脑膜强回声后不能显示脑组织回声,但可见脑膜回声规律运动。
2.CT检查
CT扫描是检查脑膜脑膨出的最好方法,它不但可以发现眶骨缺失,还可以显示眶内软组织病变,并能够确定病变的位置、范围。轻度膨出可见脑膜脑组织占据小部分眼眶,重度者可占据大部分眼眶(图6-2-1)。脑组织均质,相应部位眶骨缺失。
图6-2-1 眼眶CT水平位示左眶内侧中低密度软组织影
3.MRI检查
MRI可以发现眶内或筛窦内软组织病变,形态同 CT(图6-2-2A、B),信号同脑组织,在T1WI和T2WI上均显示为中等信号强度。MRI对颅骨缺损情况的分辨力不如CT清晰,不能发现眶骨缺失,只能根据无信号的骨影被软组织占据来推测,但对膨出的内容物分辨力较高,可观察蛛网膜下腔、脑实质、脑室的形态(图6-2-2C),明显优于CT,特别是对同时伴有神经和大血管疝出者,MRI的检出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有特别意义。MRI可精确判断颅外疝出物与脑膜脑组织的关系,尤以冠状和矢状位为佳。
【诊断】
患儿出生后即发现鼻外或枕下的肿物,囊性,随年龄逐渐长大,并有搏动感。进一步确定疝出部位需做影像检查。
【鉴别诊断】
皮样囊肿和畸胎瘤都可以先天发病,且都属于囊性疾病,因此需与脑膜脑膨出相鉴别。皮样囊肿和畸胎瘤在CT上都可显示为不均质的低密度占位病变,和脑组织的密度有差异,且皮样囊肿呈环形强化,眶骨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骨凹陷和骨增生。而脑膜膨出和脑膜脑膨出B超和CDI均有与心跳同步的搏动,在CT上的密度与脑组织相同,均质,眶骨改变则为骨缺失,借此可以鉴别。
【治疗】
联合脑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还纳膨出的脑组织或脑膜组织,修复缺损的颅底骨质(图6-2-3)。
图6-2-2 脑膜膨出的MRI特点
A.眼眶MRI水平位示T1WI肿物低信号,形状欠规则;B.眼眶MRI水平位示左眶内T2WI肿物呈高信号;C.眼眶MRI冠状位示左眶内占位影
图6-2-3 手术中看到膨出的脑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