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有机酸酯类
【概述】
酯类(esters)是酸中的氢原子被有机基团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酸酯和有机酸酯两大类。无机酸酯由无机酸与醇作用而成,常见化合物有硫酸二甲酯、磷酸三甲苯酯、亚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酯等。有机酸酯由有机酸与醇作用而成,常见化合物有甲酸甲酯、丙烯酸甲酯、氯甲酸甲酯、邻苯二甲酸甲酯等。环状的酯称为内酯。酯的化学性质与酰卤酸酐相似,酯类一般为中性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醇和醚,其水解产物以酸为主。工业上用作纤维、油类、胶类、树脂等化合物的溶剂;塑料和制药的原料;食品加工和化妆品中的香料等。属微毒至中等毒类。主要经呼吸道吸收,也可经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吸收后溶于血浆内,部分经肺和肾排出,部分水解后转入正常代谢过程。其毒性作用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和器质性损害,及对眼、呼吸道和皮肤的刺激作用,还引起肝、肾损害。
【临床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 一般认为水溶性大而分子量低的酯类,麻醉作用小,反之则大。
2.迟发性神经病。
3.黏膜刺激作用 大多数酯类化合物对眼、上呼吸道及皮肤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表现为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化学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肺水肿,甚至ARDS。
4.皮肤接触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
5.催泪作用 某些酯类化合物为强烈的催泪剂及起疱剂,如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酯、碘乙酸乙酯等。
【处理原则】
1.眼和皮肤污染用大量清水冲洗,保持安静,卧床休息,严密观察。
2.保持呼吸道通畅,解痉止咳,药物雾化吸入。
3.合理氧疗,如有昏迷者可予高压氧治疗。
4.防治肺水肿,早期、足量、短程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每日20~60mg。
5.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甲酸甲酯
甲酸甲酯(methyl formate)又名蚁酸甲酯,为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溶于水,能与丙酮、苯、醚等有机溶剂混溶,易水解,在湿空气作用下,分解成甲酸和甲醇,受热、明火或接触氧化剂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甲酸甲酯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在体内水解成甲酸和甲醇。其属低毒类,过量吸入可引起鼻黏膜刺激症状和恶心等,严重者导致肺部损害,以致死亡。未见生产中引起严重中毒的报道。对症治疗。
乙酸甲酯
【概述】
乙酸甲酯(methyl acetate)为无色、易挥发,并带有芳香味的液体,几乎易溶于所有的有机溶剂中,亦可溶于水。遇热、明火、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工业上用于制造皮革、油漆、去漆剂、硝化纤维素、乙酰纤维素及多种树脂、油类、合成香料的溶剂等。可经呼吸道及消化道吸入,皮肤可吸收微量。在体内可被完全皂化,生成甲醇和乙酸,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大鼠经口LD50>0.5g/kg,人吸入TCL0(最低中毒浓度)15000mg/m3。
【临床表现】
1.轻者表现为眼灼热感、流泪、咳嗽,胸闷,头痛、头晕等眼、鼻、喉及气管黏膜的刺激症状。
2.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困难,心悸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尚有引起视神经萎缩的报道。
【诊断要点】
根据短时间大量乙酸甲酯接触史,出现以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在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中毒。还需与其他酯类中毒、有机溶剂中毒、刺激性气体中毒等相鉴别。
【处理原则】
1.迅速移离中毒现场。用清水冲洗眼部,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身体的其他污染部位,可用4%碳酸氢钠洗胃。
2.对症处理,若出现甲醇中毒症状,则按甲醇中毒处理。
乙酸乙酯
【概述】
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又名醋酸乙酯,为无色透明水样液体,有水果香味,易溶于有机溶剂,遇潮湿环境有明显酸性腐蚀作用,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用于印刷、制帽、制革、制鞋、制药及涂料等工业生产或作为溶剂。可经呼吸道吸入,主要对眼部、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持续接触可致肺水肿和呼吸麻痹。这可能与乙酸乙酯在体内易于水解,水解后生成乙醇,部分乙醇进入乙醇代谢环节有关。
【临床表现】
1.轻者表现为眼痛、流泪、流涕、咽痛、咳嗽、呛咳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时可致角膜浑浊等;皮肤可出现湿疹样皮炎。
2.重者可出现肺水肿和呼吸麻痹。
【诊断要点】
根据短时间大量乙酸乙酯接触史,出现以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在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中毒。
【处理原则】
对症处理。
丙烯酸甲酯
【概述】
丙烯酸甲酯(methyl acrylate)为无色透明液体,有辛辣味,是一种催泪物,溶于乙醇、乙醚。遇热、明火易燃、易爆。工业上用于合成纤维、涂料、橡胶、皮革等行业;工业废水净化和树脂褪色,也用于农药的定时释放和分离,医学上用以聚合放射性废物运输。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亦可经皮肤吸收,在体内水解为酸和醇,并进一步代谢,具有强刺激作用,对眼、呼吸道、皮肤有强刺激作用。持续接触可引起皮肤损害。毒性比相应的饱和酯大10~13倍,是全身性毒物。急性毒性:LC50为277mg/kg(大鼠经口),LD50为1243mg/kg(兔经皮),LD50为1350mg/kg(大鼠吸入)。
【临床表现】
1.轻者出现流泪,眼刺痛、结膜充血,咽干、流涎,胸闷,咳嗽等黏膜刺激症状;
2.重者可发生呼吸困难、痉挛,肺水肿死亡,亦可致肝肾病变。
【诊断要点】
根据短时间大量丙烯酸甲酯接触史,出现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在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中毒。
【处理原则】
1.将患者迅速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雾化吸入中和药物。吸氧、止咳、解痉等。
2.严重者积极防治肺水肿。
3.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
氯甲酸甲酯
【概述】
氯甲酸甲酯(methyl chloroformate)为无色透明液体,可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液,在水中水解为乙醇、盐酸和二氧化碳。遇热、明火、氧化剂易燃。工业上主要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于农药、药物和催泪毒气等生产。加热分解放出光气,与水、水蒸气反应产生氯化氢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其可经呼吸、消化道和皮肤吸收,直接接触对眼、呼吸道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和黏膜组织的局部坏死。经呼吸道吸入极低浓度,也可引起眼、鼻、咽喉等明显的刺激症状,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大鼠LD50小于50mg/kg,人吸入39mg/m310分钟,致流泪;吸入194mg/m3,上呼吸道黏膜和肺损伤;吸入738mg/m310分钟可致肺水肿;国外有吸入中毒后引起死亡的报道。
【临床表现】
1.刺激作用 眼怕光、刺痛、流泪、咽干等眼和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胸部X线片无明显改变,脱离接触,24小时可恢复。
2.轻者可出现眼结膜充血红肿、大量流泪、咽痛、呛咳、咳少量痰等,很快咳嗽加剧,出现胸闷、气急,胸痛等,两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胸部X线片可表现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不清,一般以下肺野较多。
3.重者可有明显的结膜炎、发热、发绀、胸闷、气急进行性加重,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布满湿性啰音,胸部X线片可表现为大小不等、浓淡不均的点片状或云絮状阴影或融合成蝶翼状大片阴影。
4.皮肤直接接触可发生皮炎、糜烂、坏死。尚有出现皮肤过敏的表现。
【诊断要点】
根据短时间大量氯甲酸甲酯接触史,出现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在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中毒。
【处理原则】
1.立即将病人救离中毒现场,保持安静及保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脱去污染衣物,皮肤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如皮肤有化学性灼伤,参照皮肤灼伤处理。
3.眼污染时,用清水彻底冲洗,参照眼化学灼伤处理。
4.积极防治肺水肿 合理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可采用雾化吸入,必要时气管切开;早期、足量、短程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每日20~60mg,3~5天停药或减量;防治继发性感染,氯甲酸甲酯具有腐蚀作用,黏膜坏死,易造成继发性感染。
5.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氯甲酸乙酯
【概述】
氯甲酸乙酯(ethyl chloroformate)又名氯蚁酸乙酯,为无色液体,能与乙醇、乙醚、苯和氯仿混溶,几乎不溶于水,遇水、醇分解,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是有机合成中间体,工业上用以制取碳酸二乙酯、异氰酸酯、除草剂、浮选剂及医药、农药等行业。其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可能与其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光气,遇水能产生腐蚀性烟雾,燃烧产生刺激性气体如氯化氢等有关。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对皮肤和黏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对眼有催泪作用。属中等毒,LD50(大鼠经口)为270mg/kg。
【临床表现】
1.轻者可有眼畏光、刺痛、流泪,咽干、咽痛、呛咳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2.重者出现眼球结膜炎,胸闷气急,咳嗽加剧,咳痰,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表现。有报道,本品可引起迟发性肺水肿,与光气相似。
3.眼和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发生眼和皮肤灼伤。
【诊断要点】
根据短时间大量氯甲酸乙酯接触史,出现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在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中毒。
【处理原则】
1.眼及皮肤污染时,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注意观察,及时处理迟发性症状。
2.对症处理,参见氯甲酸甲酯。
其他有机酸酯类化合物
详见表2-10-10。
表2-10-10 其他有机酸酯类化合物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张雪涛 编 孙道远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