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急性中毒全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氯代烷烃类

氯甲烷

【概述】

氯甲烷(chloromethane)又名甲基氯(methylchloride),为无色易液化的气体,具乙醚气味和甜味。在高温(400℃以上)和强光下分解成甲醇和盐酸,遇热或火焰可生成光气。氯甲烷主要用作化工的有机溶剂、甲基化剂和氧化剂,制备硅酮聚合物的原料和泡沫塑料的发泡剂等。生产条件下主要经呼吸道吸收,在体内先水解为氯化氢和甲醇,再氧化为甲醛和甲酸。急性毒性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和麻醉,也可累及肝、肾、睾丸等脏器。皮肤接触可因氯甲烷在体表迅速蒸发而造成急性冻伤。人吸入浓度大于1.0g/m3时可发生急性中毒。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急性氯甲烷中毒,多见于意外事故引起,一般于吸入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中毒症状,呼出气中有酮体味。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步态蹒跚、精神错乱,严重时出现谵妄、躁动、震颤、抽搐及昏迷等。

3.肝、肾、睾丸损害

初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肾损害时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白细胞,甚至有少尿、无尿等。有病例报道急性中毒后仍接触氯甲烷,出现睾丸坏死。

【诊断要点】

根据短时间过量氯甲烷接触史,结合明显中枢神经系统、肝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等有关检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实验室测定尿中甲酸盐、酮体可供诊断参考。

【处理原则】

1.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主要采用对症及支持疗法。

2.忌用水合氯醛,以免加重肝损害。

三氯甲烷

【概述】

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又名氯仿(chloroform),为无色、透明、易挥发且具特殊甜味的液体,遇光氧化生成氯化氢和光气。工业上主要用作脂类、树脂、橡胶、油漆、氟利昂、杀虫剂、干洗剂、地板蜡等的制造原料,与四氯化碳混合可制成不冻的防火液体。本品急性毒性为低毒,大鼠经口LD50为908mg/kg,人口服最小中毒剂量为28g,吸入120g/m3氯仿 5~10分钟可致死。三氯甲烷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消化道吸收快而完全,经呼吸道吸入,吸收率高达66%。其急性中毒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及对心、肝、肾的损害,对眼及皮肤有刺激、脱脂作用,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饮酒可增加本品的肝毒性。长期接触可见嗜氯仿癖。

【临床表现】

1.吸入中毒

(1)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首先出现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皮肤温热感、兴奋易激动、欣快感、呼吸表浅,随后进入麻醉状态。严重者可迅速发生昏迷、呼吸抑制等。

(2)多脏器损害:

以肝脏损伤多见,可合并血尿、蛋白尿、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等。

2.口服中毒

误服可出现消化道刺激症状,口腔、食管及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继之出现麻醉症状,并可有肝、肾损害。

3.皮肤损害

皮肤接触部位可有烧灼感,出现红斑、水疱,甚至冻伤等。

【诊断要点】

根据确切的短时、过量三氯甲烷接触史,结合明显中枢神经系统、肝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等有关检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需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其他中毒性肝炎相鉴别。

【处理原则】

1.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2.吸入中毒时,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给予合理氧疗。口服中毒者,酌情给予催吐、洗胃和导泻。眼睛及皮肤被污染时,皮肤局部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充分冲洗;眼睛可用清水、生理盐水或2%硼酸溶液充分冲洗。

3.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对于重度氯仿中毒合并急性肝衰竭的患者,可给予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

4.忌用吗啡和肾上腺素。

四氯化碳

【概述】

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又称四氯甲烷(tetrachloromethane),为无色、透明、易挥发、不易燃,具氯仿样气味的液体,遇热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目前主要作为化工原料(制造氯氟甲烷、氯仿及多种药物),有机溶剂、织物干洗剂及机器电子零件的清洗剂等。本品属高毒类,大鼠经口LD50为2350mg/kg,是典型的肝毒性物质,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蒸气和液体也可经皮肤及消化道吸收。其接触浓度与频度可影响其作用部位及毒性,高浓度时,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随后累及肝、肾;而低浓度长期接触则主要表现肝、肾受累。乙醇可促进四氯化碳吸收,加重中毒症状。人对四氯化碳的个体易感性差异较大,有报道口服3~5ml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为1~3天,但也有短至数分钟者。

2.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可有头晕、头痛、乏力、精神恍惚、步态蹒跚、短暂意识障碍或昏迷。极高浓度接触时,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甚至猝死。

3.消化系统症状 发病3~4天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肝肿大和触痛等,以恶心、食欲不振、肝肿大和触痛最常见。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腹水甚至肝昏迷等。

4.肾损害 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严重者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肾功能衰竭的表现。

5.吸入中毒者常伴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时可引起肺水肿。

6.少数可伴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等。心室颤动及呼吸中枢麻痹多为致死原因。

【诊断要点】

根据短期内较高浓度四氯化碳的接触史,较快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或肝肾损害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等有关检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出现急性中毒昏迷时,应注意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感染疾病相鉴别。出现肝肾损害时,应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肾内科疾患及其他中毒性肝、肾病相鉴别。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明显升高,血清总胆汁酸、血清前白蛋白等测定可作辅助诊断;严重受损时,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升高而活动度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血及呼出气中四氯化碳浓度的测定,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处理原则】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1.吸入中毒患者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脱去被污染衣物,并早期给氧。皮肤、眼睛受污染时可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口服中毒者先口服液体石蜡或植物油,口服剂量大者可考虑谨慎洗胃,不主张催吐,防止发生误吸。

2.卧床休息,密切观察7~10天,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及低脂饮食。监测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注意及早发现肝、肾损害征象,及时进行处理。重症患者可酌情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3.血液净化 出现肾功能衰竭时,应及早采用血液透析疗法;出现急性肝衰竭者,可予血液灌流或血浆置换治疗。

4.其他 近年国外曾报道及应用乙酰半胱氨酸、中药水飞蓟、大青叶、茵陈等提取物,可防止或减轻肝、肾功能损害。重症也可考虑高压氧治疗,实验结果认为高压氧可减少四氯化碳在肝内自由基的形成,从而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肝损害。

5.禁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麻黄碱及巴比妥类。

氯乙烷

【概述】

氯乙烷(chloroethane)又称乙基氯(ethyl chloride),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低温或压缩时为无色低黏度液体,具乙醚样气味,挥发性强,有刺激性,能爆炸和燃烧,接触火焰产生光气。主要用作制造四乙铅、乙基纤维素,乙基咔唑染料;也可作冷冻剂、杀虫剂、局部麻醉剂、乙基化剂、汽油抗震剂、医药及其中间体的合成等。本品属低毒类,主要经呼吸道吸收中毒,急性毒性具有中枢抑制和麻醉作用,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也可损害心、肝、肾。

【临床表现】

1.吸入高浓度气体,可很快出现中枢麻醉作用,如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及酩酊感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氯乙烷中毒也可引起心肌损害,出现心律失常等表现。国内曾有报道化工厂触媒工段操作工发生的急性氯乙烷中毒患者,除出现上述症状外,并有心电图各导联T波低平,肺闻及干湿啰音,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粗。

2.眼、皮肤黏膜接触液态本品,可引起皮肤化学性灼伤或角膜损伤。

【诊断要点】

根据短时间大量氯乙烷接触史,结合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心脏等脏器损害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等有关检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处理原则】

1.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主要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及对症处理。

2.忌用肾上腺素,以免诱发心律失常。

二氯乙烷

【概述】

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DCE),为无色、易挥发、具氯仿样气味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加热分解可产生光气。有 1,2-DCE和1,1-DCE二种异构体,前者属高毒物质,后者属微毒物质。主要用作化学合成(如制造氯乙烯单体、乙二胺等)的原料、工业溶剂和黏合剂;也用于纺织、石油、电子工业的脱脂剂,金属部件的清洗剂及咖啡因等的萃取剂。目前在我国主要用作有机溶剂与黏合剂,玩具厂中使用的3435胶和ABS溶剂514均含有1,2-DCE。二氯乙烷以经呼吸道吸入中毒为主,偶见意外误服中毒。人口服15~20ml可致死,皮肤接触需较大量才能引起中毒。二氯乙烷中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和抑制作用,可有肝、肾损害,但较四氯化碳中毒轻,并可有黏膜刺激症状和胃肠道不适。1,1-DCE由于毒性较小,约为1,2-DCE的1/10,迄今未见临床急性中毒报道。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潜伏期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乏力、步态蹒跚、颜面潮红、意识模糊,可伴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突发脑水肿,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阳性、谵妄、抽搐及昏迷等。有的患者在昏迷后清醒一段时间,再度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数天后,可出现肝、肾损害。吸入中毒者,尚可伴有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甚至肺水肿等。

2.亚急性中毒

见于较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者。潜伏期较长,多为数天至十余天。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毒性脑水肿,肝、肾损害极为少见,特别是肾脏。大多为散发发病,起病隐匿,病情可突然恶化,部分患者颅压增高可反复出现。重度中毒患者,病程中可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肌阵挛和/或癫痫样发作。临床死因多为脑水肿并发脑疝。

【诊断要点】

根据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二氯乙烷史,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等有关检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急性、亚急性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时,需注意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如流脑、乙脑等)、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昏迷、食物中毒、药物中毒或其他化学物所致中毒性脑病等疾患相鉴别。呼出气中1,2-DCE测定,可作为接触指标。应在患者脱离接触10小时内采样,方有参考意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1,2-DCE中毒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头颅CT、MRI多有中毒性脑白质改变,呈弥漫性、对称性损害,侧脑室变窄,脑回肿胀和脑沟变浅。头颅MR示两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对称性“火焰状”改变。

【处理原则】

目前尚缺乏特效解毒剂,急性、亚急性中毒时,采用一般急救措施及对症、支持治疗。

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脱离现场,避免继续接触,移至新鲜空气处,更换被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被污染皮肤,保暖,酌情给予吸氧。

2.经口中毒者,应尽快用清水洗胃、催吐、导泻。

3.积极防治脑水肿,及早应用甘露醇、呋塞米及糖皮质激素等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要注意脑水肿的突然发生及发病后病情的反复,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及时间,切勿过早停药,治疗观察时间一般不应少于2周。

4.出现癫痫样发作,肌阵挛,可选用地西泮、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及氯硝西泮等。

5.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如防治肝、肾功能损害及肺水肿等。

6.忌用肾上腺素,因其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1,1,1三氯乙烷

【概述】

1,1,1-三氯乙烷(1,1,1-trichloroethane)又称甲基氯仿(methyl chloroform),为无色透明具甜味液体。工业上主要用作生产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的溶剂、金属或塑料的去污剂,农业上曾用作熏蒸杀虫剂。大鼠经口LD50为10.3~12.3g/kg,其毒作用与三氯乙烯相似,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很少经皮肤吸收。急性毒性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抑制作用。高浓度时引起麻醉,致死剂量则引起呼吸或循环中枢麻醉,其对循环的抑制作用远比其他麻醉剂强。

【临床表现】

1.吸入中毒

主要出现麻醉及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轻者有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嗜睡等,重者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并可有血压下降及心律失常。国内曾报道两名装配工,使用本品清洗零件致急性中毒,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口麻、走路不稳、似酒醉样、结膜充血、手颤及舌颤等。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予对症治疗后恢复。

2.皮肤接触

有脱脂、刺激作用,可出现红斑、刺痛等接触性皮炎表现。

【诊断要点】

根据短时大量1,1,1-三氯乙烷接触史,结合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脏器损害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等有关检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处理原则】

无特效解毒剂,主要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及对症治疗。

1,1,2-三氯乙烷

1,1,2-三氯乙烷(1,1,2-trichloroethane)为无色透明液体,具特殊臭味。用作化学合成的中间体、溶剂及杀虫剂、熏蒸剂等,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其急性毒性属于高毒类,大鼠经口LD50为0.1~0.2g/kg。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其肝毒性大于1,1,1-三氯乙烷,对皮肤有脱脂和刺激作用。

由于本品工业上应用不多,迄今未见职业中毒的报道。

四氯乙烷

【概述】

四氯乙烷(tetrachloroethane)为无色液体,具氯仿样气味。用作工业溶剂,有机合成原料,油脂、生物碱的萃取剂以及杀虫剂、除草剂、干洗剂、灭火剂等。四氯乙烷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经代谢产生二氯乙酸、三氯乙烯、三氯乙醇和草酸,从尿中排出。

本品属高毒类,大鼠经口LD50为800mg/kg,在氯代烃类中其毒性较高,高于氯仿和四氯化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抑制作用,可引起肝、肾和心肌损害,对皮肤和消化道有刺激作用。

【临床表现】

1.眼、上呼吸道刺激反应 主要出现流泪、咳嗽、胸闷、气急等。

2.神经系统和消化道症状 可有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黄疸、肝肿大、肝区疼痛,甚至昏迷等。

3.尸检可见肝急性坏死,脑水肿和出血,心脏扩大,肺瘀血和水肿,胸膜出血、肾水肿和脂肪变性。

国内报道一例化工厂检修工,因吸入和皮肤接触本品而致急性中毒。迅速发生咳嗽、胸闷、头晕、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痛及双肺闻干性啰音等,并有全身皮肤潮红、瘙痒、眼结膜充血等刺激症状,经及时对症处理,2周后恢复正常。

【诊断要点】

根据短时大量四氯乙烷接触史,结合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肝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等有关检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处理原则】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主要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及对症治疗。

五氯乙烷

五氯乙烷(pentachloroethane),为无色液体,具氯仿样气味。工业上用作矿石浮选剂和制备四氯乙烯的原料,也用作醋酸纤维的溶剂。五氯乙烷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本品属低毒类,大鼠经口LD50为920mg/kg,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和麻醉作用,其麻醉作用强于氯仿;对眼和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并可有肺、肝、肾损害。主要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及对症治疗。

1-氯丙烷

1-氯丙烷(1-chloropropane)又称丙基氯(propyl chloride),为无色液体,有氯仿气味,易燃,工业用途较少。本品大鼠经口LD50为2mg/kg,高浓度时,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长期过量接触,对肝、肾有损害。

2-氯丙烷

2-氯丙烷(2-chloropropane)又称异丙基氯(isopropyl chloride),为无色液体,有愉快气味,不溶于水,易燃。用作有机合成原料及脂肪、油类的溶剂。2-氯丙烷属低毒类,大鼠经口LD50为5mg/kg,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具有强的麻醉作用,且可引起肝、肾损害,对皮肤、黏膜有轻刺激作用。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三氯丙烷

【概述】

三氯丙烷(1,2,3-trichloropropane,TCP),为淡绿色或无色易燃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用于制造油漆、油墨、稀释剂、除草剂、杀虫剂及PVC胶黏剂。TCP主要在肝脏代谢,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激活,产生的高活性不稳定中间体能够与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结合,使细胞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发挥毒性作用。

三氯丙烷急性毒性属中等毒,大鼠经口LD50为450mg/kg。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口服一般比吸入毒性大。染毒动物主要出现呼吸困难、嗜睡、眼睛和呼吸道刺激症状。尸检可见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的坏死。急性毒性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也可累及肺、肝、肾、心和肾上腺等脏器,对皮肤和眼有刺激作用。亚急性中毒主要引起肝脏损害。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者可出现不同程度咽干、咳嗽、流涕、流泪的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也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胸闷、乏力及较严重的肝脏损害,甚至死亡。部分病例有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表现。

2.亚急性中毒者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黄疸、肝脏肿大等肝脏损害表现。

【诊断要点】

根据短时间、过量三氯丙烷接触史,结合明显中枢神经系统、肝脏损害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等有关检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处理原则】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可对中、重度中毒患者予以血液净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