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急性中毒全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急性中毒的特点

急性中毒一般是短时间内足量毒物进入机体,导致组织器官的急性损害,尽管毒物对人体的毒作用不同,但临床有其相似特点。

1.毒物暴露

毒物对机体功能和结构产生不良影响,主要取决于毒物暴露的程度与途径,毒物暴露是中毒的前提,而毒效应的强度最终取决于进入机体的终毒物(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其作用位点的浓度及持续时间。

急性中毒多数情况有明确的毒物暴露,但暴露史有时表现隐匿。隐匿性中毒方式隐蔽,吸收的毒物、剂量、途径、时间不明,发病可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经过,病情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隐匿式中毒常见原因有职业因素、食品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投毒及医源性因素等。在职业接触中,隐匿性中毒多见于患者不了解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接触毒物,或因特殊条件下起了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又未采取防护措施,从而导致中毒。如化工行业多种黏合剂挥发产生二氯乙烷;许多金属矿中含砷,与酸作用或冶炼时含砷高温残渣遇水即可产生砷化氢;含磷化钙的硅铁矿石,在遇水或潮湿空气时可因潮解而产生剧毒磷化氢气体,这些情况下接触的人员因防护不当可因吸入而发生急性中毒。

消化道仍然是生活性毒物摄入的主要途径,多呈现急性中毒表现,职业性暴露急性中毒以呼吸道和皮肤黏膜吸收为主。一般说来,毒物进入血液越迅速,反应出现越快,毒效应也越强烈。毒物吸收速度通常静脉途径>呼吸道>腹腔注射>皮下或肌注>皮内>黏膜(消化道)>皮肤。一些剧毒毒物几乎没有潜伏期而出现严重临床症状,氰化物和窒息性气体中毒可造成“电击样”心跳呼吸骤停。有些毒物摄入后有一定潜伏期,表现接触毒物→潜伏期→典型临床顺次出现。毒物接触亦可以,经短时间(如半小时)至较长时间(如数小时至数日)无症状或仅有轻微非特异性症状后才出现典型中毒表现,例如吸入有机溶剂当时可无不适,或仅有轻度头晕、乏力等,经数小时或1天以后才出现脑水肿征象。

2.机体损害程度遵循剂量-效应的规律

发病快慢及病理损害不仅与机体吸收途径有关,更与单位时间内进入的毒物剂量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急性中毒或机体摄入毒物受到损害的程度通常遵循剂量-效应规律,即毒效应的严重程度呈剂量正相关,机体摄入的毒物量越大,对机体损害越明显,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就越严重。

3.急性中毒的临床过程

毒物因其理化性质不同,急性中毒可有其特殊的临床过程,呈现三期特征。由于毒物多为“外源性化学物质”,当摄入机体后,常常出现不能适应的非特异性反应,如消化道摄入毒物患者通常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不适等全身反应,也称为急性全身反应阶段;在经历了急性全身反应阶段后,随着毒物分布及血液浓度的下降或临床干预,常常有一相对短暂表现“稳定好转”的过程,称为临床缓解阶段;毒物在靶器官和靶组织累积到一定的量即可造成靶部位形态学和功能的损害,即重要脏器(靶脏器)损害阶段。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在胆碱能危象后出现中间综合征,百草枯的肺损害导致的呼吸衰竭常常滞后出现,阿米替林中毒在1~2周之后可死于严重心律失常,致命鹅膏菌中毒在胃肠道症状之后可有“假愈期”,而最终死于肝功能衰竭等。并不是所有急性中毒均有如此鲜明的分期特征,当大量毒物摄入,或毒物有多靶器官和组织时,全身反应和靶部位损害表现可同时出现,即不再具有明显分期特征;当摄入体内毒物被机体代谢排出,毒物不能在靶部位累积达到损害的量,可不出现重要脏器损害阶段。急性中毒的三期特点有重要临床意义,当不明毒物中毒时,应警惕其可能的迟发器官功能损害。

4.急性中毒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快速性、群体性和复杂性

急性中毒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性,中毒谱能反映某一时代和地域人群接触毒物的情况。近代由于化学物的快速增加和广泛应用,使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源性化学物”,但对其毒理学和毒代学所知甚少,突发和不确定性使急性中毒成为严峻的临床问题。急性中毒表现为潜伏期短、起病急、病情复杂危重的特点,中毒谱广、发病率高,群体中毒增多,临床诊断救治难度增大,缺乏特效治疗,也在考验当今医疗体系和运转模式。

5.诊断治疗的多学科协作

急性中毒的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即根据毒物接触史及临床表现做出的诊断。临床确诊需要毒物检测分析,毒物检测虽对诊断有确诊意义,但由于受毒物检测时间、种类、基质、样品、分析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临床毒物检测仍然存在严重局限性。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紧密协作对急性中毒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中毒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十分必要,可为急性中毒找到可靠诊断线索。我国有些中毒控制中心拥有先进的毒物检测技术,可为临床确诊提供实验室支撑。长时间的中毒病例监测,有利于发现和改进不合理的工艺流程,预防急性中毒的发生;法医毒理学,甚至毒物生产厂商与临床医学特别是急诊医学的结合,也能提升急性中毒的诊断治疗水平。

6.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预后

农村自杀以农药为主,城镇以药物为主,1~5岁是儿童中毒的好发年龄,中青年人是急性中毒发生的高危人群,是青壮年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老年药物中毒呈增加趋势。

急性中毒对患者的生命威胁大,病死率较高,对社会及家庭造成很大影响,如有特效解毒治疗和早期救治,预后多数良好,延迟就诊,无特效解毒的危重患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或留下严重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