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职业导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健康管理的定义内涵

(一)健康管理的定义

健康管理在中国开展的十多年的时间里,也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还没有大家都能够公认的健康管理定义。

韩启德院士2004年在《第二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上的主旨发言中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对个人及人群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以及进行预防的全过程”。2005年1月,陈君石院士等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撰文说明“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健康效果。具体做法是在对个人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并鼓励和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来改善和维护自己的健康”。

根据2007年发布的《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与首版《健康管理师》培训教材中关于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其对健康管理理解如下:针对健康需求进行健康资源的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以及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2009年,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与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以专家共识的形式,认为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上述对健康管理的定义尽管视角有所不同,但基本反映了专家在健康管理的内涵上的共同认识。本书综合以上观点,提出健康管理的定义如下:健康管理是指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应用管理的手段调动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通过科学有效地检测、监测、分析和评估对个人与人群健康进行预测、预防、干预和评价,并利用各种资源获得最大健康效益的过程,进而提高全民健康寿命。

健康管理的目标就是维护和促进健康,而所利用的手段就是管理的手段。管理手段的应用,一方面要提高被管理对象(包括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社会)的健康意识,激发其维护或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围绕健康目标的实现,组织利用包括公共政策、社会保障、组织管理、科技成果、产业服务等各种资源,来达到健康效益的最大化。在实践中,健康管理“监测—评估—干预”循环的基本步骤,是由“监测、评估”形成决策和计划的过程,和“干预”实施的过程两个阶段构成的循环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科学有效地检测、监测、分析和评估对个人与人群健康进行预测、预防、干预和评价”,做好前四项才能做后四项,前四项和后四项分别形成一个小闭环过程,整个八项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闭环过程。

健康管理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健康改善技术或者动作,它反映的是一个实现健康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些健康改善的技术或者动作是包括在一个健康改善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的。健康管理同时也是一种健康思想、管理原则和指导健康相关工作的方法论。作为一种方法论,健康管理不仅对健康服务的开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时在公共政策制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机构组织管理、科技及产业发展等领域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在社会层面上“实施全面健康管理、建设全民健康中国”,是提高全民健康寿命的重要举措。

(二)健康管理的内涵

由于健康的内涵非常宽泛,健康管理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大到社会治理,小到人的某一个具体健康问题,重点讨论基于人本身的健康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健康管理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健康阶段,有不同的管理内容与方式。比如,在医疗机构,由医务人员尤其是临床医生为主导,在看病的过程中对就医者提供健康管理,称为临床预防服务。而对许多已被诊断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则称为疾病管理。另外,在提供专项的健康服务方面,有由营养师提供的营养干预服务,有由心理咨询师提供的心理干预服务等。从本质上来讲,健康管理是一种“以健康为目标、以管理为手段”的健康维护和促进的方法,是应用了管理的思想,通过健康风险评估,让服务对象了解其可能威胁将来生命的健康危险因素及其风险,由此可产生健康需求和维护健康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短期和长期维护健康的目标,制订和实施行动计划,结合评价和反馈机制,来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二、健康管理的实践基础

健康管理主要关注的是慢性疾病防控的需求。因而,健康管理的科学性也是建立在慢性病的两个特点上。

(一)慢性病危险因素大都是可以干预的

在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大部分是可以干预的,属于可以改变的因素,这为健康风险的控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科学基础(图1-1)。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高血压、高血脂、超重及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蔬菜及水果摄入量不足以及吸烟,是引起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相关的慢性病在目前医学发展情况下难以治愈,但其危险因素却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慢性病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及与慢性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已基本明确。将健康管理服务的关口移到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将重心移到高危人群,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手段就能够达到控制慢性病发生发展的效果。

图1-1 慢性病危险因素模式图

(二)慢性病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

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防医学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图1-2)。个体从健康到疾病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是从处于低危险状态到高危险状态,再到发生早期改变,出现临床症状。往往在被诊断为疾病之前,有一个时间过程。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从正常健康人→低危人群→高危人群(亚临床状态)→疾病→并发症的自然规律。从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健康效果,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在被诊断为疾病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有可能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图1-2 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图

三、健康管理与临床预防

临床预防服务是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它们的核心思想都是以健康为中心,对影响健康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干预和控制,变疾病的被动治疗为主动的健康干预,最大限度地促进健康。临床预防服务的提供者是临床医务人员,服务的地点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服务对象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服务对象中的无症状“患者”,并不是说来看病的人没有症状,而是相对于将来危及他本人生命的疾病而言,他目前还没有需要处理的症状。这样就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在临床场所开展预防工作。在选择具体措施时应是医务人员能够在常规临床工作中提供的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服务,即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内容包括: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health counseling)、筛检(screening)、免疫接种(immunization)、化学预防(chemoprophylaxis)和预防性治疗(preventive treatment)等。在具体实施上,临床预防服务尤其注重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的收集和纠正,强调医患双方以相互尊重的方式进行健康咨询并共同决策,以及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推行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连续性的卫生保健服务。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本身的特点,则是实行防治结合、开展临床预防服务的最佳方式。

四、健康管理与传统医学

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是“治未病”的思想,从维护人类健康的初衷出发,利用中医特色诊疗手段预防和治疗疾病,这一特点与健康管理的理念可谓异曲同工。中医“治未病”思想实际上涵盖了现代医学的健康、高风险和疾病状态,也与本书所指的三级预防体系相吻合,其出发点和归宿都落在“预防”上。因而,健康管理也可以理解为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由此入手,发挥“治未病”思想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引领作用,推进健康管理的发展,也是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典范,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扩大。祖国传统医学与健康管理的结合,是对健康管理的丰富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