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战伤救治实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火线救治

在前线交火地点(火线)受伤后,可以采取的救治措施是十分有限的。此时,救治伤员的首要措施是对战术形势的正确判断。必须明确伤员和救治人员是否处于敌方的火力威胁之下,必要时应给予火力回击以压制敌方火力,可以使救治人员受伤的风险和伤员受到进一步伤害的风险降到最低。

丧失战斗力的伤员和敌人火力打击范围内的伤员应尽快转移到附近的掩体中。在敌方火力威胁没有消除的情况下,如果附近没有掩体,或者战术环境不允许对伤员展开救治,伤员应该尽量平躺和保持静止。若伤员伤情不影响行动则应自己移动至掩体,以避免将救治人员置于不必要的险情中。若伤员已经不能行动且无应答,那么伤员很可能已经无法救治,此时救治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在敌方的火力攻击下对其救治是不明智的。如果伤员有应答,但不能行动,则应在压制敌方火力情况下,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将伤员搬运至附近掩体。

(一)控制肢体大出血

火线上,最重要的救治措施是控制大出血,因为大血管损伤后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导致失血性休克和伤员死亡。20世纪60年代数据显示,肢体出血造成的死亡占总人数的60%以上。头皮伤出血和躯干大出血的止血也是救治中的优先项。在交火地带,使用止血带或采用其他止血措施过程中救治人员和伤员都可能处于巨大的危险中,因此,对于那些不是危及生命的出血,在火线救治时,不必要采取止血措施。

由于止血带在止血方面的高效和使用时的便捷快速,在战现场止血带是控制危及生命的肢体出血的最佳选择。与之相比,直接压迫和敷料压迫效果不理想,因为在出血点直接压迫或敷料压迫会妨碍伤员和救治人员寻地隐蔽,而且这些措施用于控制危及生命的出血效果不确切,尤其是在搬运伤员时。在伤员由于失血而休克之前使用止血带是最有效的救命措施。在高原环境中,人体失血耐受能力低,易发生休克,因此更应强调止血带的使用。如果在火线抢救中需要使用止血带,则只要可以,伤员应自己使用止血带止血。另外,如果可能,止血带的使用应在伤员即刻可以到达的掩体处实施。

目前,我军配发的是旋压式止血带,止血效率可以达到100%。在火线救治时,止血带应扎在严重出血的近心端,不能直接扎在关节处,不能扎在枪套上或装有较大体积物品的口袋上,以免给扎紧止血带造成困难或引起伤员疼痛;止血带应视需要尽量扎紧以便止住远端出血;这时,可能没有时间来暴露伤口,而止血带需隔着衣物包扎,虽然这种使用方法止血效果可能不是最理想的,但若为战术形势原因或需要让伤员和救治人员迅速移动至掩体,这种方法仍是最可行的。一旦伤员到达伤员集中点并且时间允许,即应暴露伤口,对止血带进行重新评估并在伤员皮肤上直接使用更换的止血带止血。

(二)管理气道

火线上,在将伤员转移到掩体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气道管理,因为这个阶段的时间十分有限。在战伤中,气道相关问题对伤员的影响极小,约占1%,且大部分都是颌面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