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控制品
一、控制品的种类及特征
选择什么样的控制品是首先遇到的问题。根据不同分类方法控制品可分为多种。如根据血清物理性状可有冻干控制血清、液体控制血清和冷冻混合血清等;根据血清靶值的确定与否可有定值控制血清和非定值控制血清;根据血清基质的来源可分为人血清基质控制血清、动物血清基质控制血清、人造基质控制血清等。实验室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选择。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控制品的选择。重要的特征是稳定性、瓶间变异性、定值与非定值、适当的分析物浓度水平,以及前处理程序。质量控制方法的成功运行依赖于这些特征。
(一)控制液、控制品
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给出控制液或控制品(control solutions,control materials)的定义为“仅用于质量控制目的而不是用于校准所分析的标本或溶液”。我们使用控制液或控制品这种名词为的是控制液容易以商品方式获得,通常以液体、冷冻或冻干方式,并以小瓶包装适合于每日使用。这种控制品广泛地用于大多数实验项目。这种控制品可从专业生产控制品的厂家获得,也可由生产试剂和仪器系统的厂家提供。如今普遍的是购买全套检测包装包括所需要的控制品。
(二)基质
基质(matrix)指的是控制品中,除了分析物以外的所有其他物质和组分。美国测试和材料学会已将基质定义为“样本中的主要成分或要素”及基质干扰的定义为“由于存在组分或特征的影响”。
理想情况下,控制品应具有与所检测标本相同的基质,这样它们的行为就与实际的标本一样。例如,选择POCT血糖分析仪和血气和全血电解质分析仪的全血控制品维持类似的基质;使用血清/蛋白基质的控制品用于血清或血浆试验的分析仪。也可以提供具有尿液和脑脊液基质的控制品。一般来说,从人来源制备的材料已明显好于过去,然而,因为如今潜在的危害风险,基于小牛血清控制品已变得更为流行。
控制品,即使当选择具有适当的基质,但在其生产过程中受到一些处理会改变基质的性质。这些改变包括为达到特定浓度和/或稳定性而加入的人源和非人源添加剂,以及由于冷冻干燥使材料发生物理变化。这些改变会对检测过程中新鲜人标本中并没有而造成干扰。
一些试验方法学也可影响控制品的选择。例如,小牛血清基质的控制品对溴甲酚紫白蛋白方法通常检测结果较低,因该方法是用人血清白蛋白优化的。相反,小牛血清控制品对于很少特异性的溴甲酚绿白蛋白方法是适合的。对于有些检测,如脂蛋白的检测,新鲜或冷冻人混合血清可能是最适合的控制品。控制品基质的仔细考虑在质量计划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前处理步骤要求类似的考虑。许多实验室试验如地高辛、糖化血红蛋白A1c及总铁结合力在由分析过程检测之前要求标本的前处理。这些程序通常要求手工稀释和混合步骤,这样在分析检测中更易于产生问题。对于这些程序,最好是其提供的控制品具有前处理步骤,因此与标本检测处理一样。如果分析方法容易产生问题,除了一种或两种控制品包括在前处理外,选择一种或两种控制品并不受前处理过程可能具有优势。这种策略将帮助分析人员,当误差发生时,可将分析过程与前处理过程分开。
(三)稳定性
当可能时,最好是购买至少一年用量的相同批号的控制品。如今许多产品具有两年以上的有效期。控制品的期望的有效日期应包括在购买的所列规范中。这种计划步骤可提供分析过程(许多方法和仪器的改变)的持续监测,而减低由于检查新批号控制品期间交叉检查的过程的成本。通常不需要购买和贮存该批号使用期内的整个批号控制品,因为销售商将按规定的批号数可按月份或按季度时间间隔自动地提供给用户。这种策略也具有不需要库存控制品的优点。
(四)瓶间变异性
当监测方法所观测的变异几乎整个是由于测量不精密度和控制品本身瓶间变异性(vial-to-vial variability)所导致,其通常是总变异的一部分。冻干商品控制品必须用水或特定的稀释液进行复溶,因此,重要的是标准化复溶步骤。使用A级容量分配器,一级去离子水,说明书规定混匀时间以及复溶时间使由于准备过程而导致的瓶间变异性最小。
如今可提供的许多液体控制品消除了复溶过程。这些产品通常更昂贵,并有时含有添加剂或防护剂,会对某些方法由于基质问题而引入误差。依据所监测的分析方法,降低瓶间变异性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此外,液体控制品通常开瓶后稳定14~30天,而冷冻干燥品通常复溶后仅稳定不到48小时。因此,液体控制品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稳定性减少浪费,消除了瓶间变异性,以及减少由于复溶过程产生的操作者误差,而可能是更好的产品。
(五)定值与非定值控制品
定值与非定值控制品(assayed versus unassayed control materials)是指可获得的控制品是定值或非定值。定值控制品通常有不同方法和仪器系统对分析物检测的预期值的定值单。这些定值单通常列出每一检测项目,预期平均值以及预期范围。甚至可提供参考方法值用来测量一定的分析项目。提供这些范围仅用在实验室建立其自己统计界限的指南。定值控制品通常比非定值控制品由于赋值过程产生的成本而更昂贵。
(六)分析物浓度水平
质控物的成分浓度水平(analyte levels)应选择在医学决定性浓度和/或关键方法性能限如上和下线性限。两个或三个不同浓度对于每一分析物通常是需要的。选定关键浓度[医学和/或性能]的控制品将允许分析人员估计在方法稳定操作条件下在关键水平下的随机误差,及提供分析物最重要性能水平的监测。Statland已提供了许多试验决定性水平的建议,并提供了汇总表,见表4-8。厂家通常提供几套控制品覆盖关键医学决定性水平,也能对方法可报告范围的高和低端进行监测。
表4-8 Statland建议的医学决定水平
选择适当的控制品要求考虑许多因素,并成为质量计划过程的一部分。当选择控制品适合于多项试验分析仪时这一过程变得更为复杂。为了限制分析不同控制品的种类而采取妥协方式。对于给定方法选择控制品没有正确或错误的方式,正如没有完善的控制品其行为与新鲜患者样本一样。对于每一实验室自己的应用,应在成本、稳定性和容易使用、基质和成分浓度水平之间进行平衡而作出决定。
作为较理想的临床化学控制品至少应具备以下特性:①人血清基质;②无传染性;③添加剂和调制物的数量尽可能少;④瓶间变异小,酶类项目一般瓶间CV%应小于2%;其他分析物CV%应小于1%;⑤冻干品其复溶后稳定,2~8℃时不少于24小时,-20℃时不少于20天;某些不稳定成分(如胆红素、ALP等)在复溶后前4小时的变异应小于2%;⑥到实验室后的有效期应在1年以上。
二、控制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
在使用和保管控制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按控制品说明书操作;②冻干控制品的复溶要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③冻干控制品复溶时所加溶剂的量要准确,并尽量保持每次加入量的一致性;④冻干控制品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⑤控制品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控制品;⑥控制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