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四
我和胡老师相识于2013年,彼时,胡老师在北京的金融培训圈中已小有名气。当时,我所在的培训机构——华金金融培训中心,是全国有名的理财师培训机构,培训了数以万计的专业理财师,也汇聚了这个领域内顶尖的培训讲师。在这样一个精英讲师“扎堆”的地方,如果没有过人之处,根本排不上课,只能做教研工作。胡老师来到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凭借其扎实的学术功底,独树一帜的讲课风格,迅速成为华金金融培训中心的“明星讲师”,吸引了大批学员“粉丝”,各机构争相点名要求上胡老师的课。除了山东女人特有的豪爽、实诚和亲切以外,胡老师讲课的特点还在于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专业的知识用“大白话”表述,把死板的内容趣味化;能把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高度概括,从而便于学员学习和掌握;能添加合适的案例和有趣的“段子”,从而便于学员理解和记忆。时隔多年,对于当年胡老师在课上讲过的很多知识点和例子,我记忆犹新。
后来,公司开拓了新的业务版块,成立了理财师服务平台。除了金融专业知识培训师外,胡老师还多了一个“金融实务讲师”的身份。她需要为理财师做资产配置、财富管理、方案落地的实战指导。为了积累实务经验,胡老师亲自到“一线”去,和很多“一线”理财师一起工作、交流、调研;和理财师的客户沟通、收集客户对家庭资产配置的真实情况、真实数据以及他们的真实需求与困惑。胡老师将理论结合实践,经过三年多的历练,逐步实现了从金融专业知识培训师到金融实务讲师的身份的转变。近两年,胡老师应邀为银行、“三方”机构、保险机构的理财师讲授实务类课程,很多理财师都惊叹于胡老师的业务指导能力之强,判断胡老师一定做过多年的“一线”财富管理工作,否则她怎么会对客户的需求和心理拿捏得如此精准,怎么会对各类资产配置思路和理财模型在实际应用和落地中的细节了如指掌,甚至对大量产品细节一清二楚。其实,这些都离不开胡老师深厚的金融理论功底和大量的实战经验。
在对理财师进行实务指导的过程中,胡老师对保险配置一直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在进行保险实务培训和实践的过程中,胡老师发现在这个领域内,客户和从业人员都面临着一些普遍性困惑。
近几年,保险业费改政策和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给保险行业带来了又一个“春天”,也给从业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保险宣传和购买渠道增多,保险产品类型迭代升级的速度加快带给客户更大的便利、更多的选择和实惠;各种媒体、公众号、论坛发布着大量保险知识和资讯,客户对保险的理解不断加深;而与此同时,客户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专业的从业人员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甚至开始流行保险咨询付费模式。保险营销已不再停留在“凭关系、讲理念、讲故事”的时代,而开始进入考验从业人员综合能力的时代。这些综合能力包括:客户家庭财务风险识别能力、客房需求开发与分析能力、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客户动态风险管理能力、全市场产品筛选与分析能力、综合售后服务能力、对医疗资源等保险周边资源的统筹协调能力。这一系列能力都决定了从业人员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走多远”。
近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说当前保险行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和保险专业人士的缺乏之间的矛盾,我深以为然。保险行业的培训很多,然而传统的认证类培训过于理论化,内容更新速度缓慢,与快速迭代的保险实务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保险公司的内部培训多偏向于业务技能、销售技巧,而互联网上大量关于保险的知识和资讯过于复杂和碎片化。这些问题导致很多从业多年的保险专业人士依然没有掌握一套系统性、框架性的保险实务知识体系。
对于客户而言,他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互联网资讯、各类短视频上的科普知识、身边各种专业与非专业人士的建议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是他们知道的知识越多,他们就越觉得保险行业的“水太深”,自己更不知道要从何处入手,也难以判断信息的真伪。而大部分客户的保险理念还处于萌芽阶段,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专业指导的匮乏,他们在对保险的认知上尚存在大量误区。
在这种情况下,胡老师研读了大量的国内外书籍,并进行了大量的访谈、学习和业务实践,结合自己多年的理论经验和近几年的实务经验,编纂了此书。其目的是帮助从业人员及广大的客户搭建系统性的保险实务知识框架,梳理保险脉络,把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
本书沿袭了胡老师讲课的一贯风格和特点:化繁为简、通俗易懂、高度概括、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精准总结并辅以案例,既有专业性又有故事性,既充满理性又不失趣味性。
我相信本书可以真正帮助客户从“零”开始认知保险,为家庭保险配置提供思路和方法,对保险工具的使用真正实现“从入门到精通”;可以帮助从业人员更深刻地理解保险,从而建立起家庭风险管理体系的底层逻辑和必备知识架构。
《保险理财从入门到精通》是每一位保险从业人员必读的保险实务工具书。
于沐然
N+1家财办公室创始人
美国寿险百万圆桌协会超级会员(C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