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数据和年度报告
由于1999年以前河南民办教育的数据极少,多年的河南教育方面的统计资料没有单列民办教育;2000年、2001年的统计口径不同,统计资料不够充分;1999年以前的有限数据在“发展节点”和“大事记”部分已有体现,故本部分按如下体例列出了近20年河南民办教育发展的数据。
第一节 20年来河南民办教育相关数据
(1)1999年,全省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1处,注册学生4.31万人。
(2)2000年,社会力量举办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2个,注册学生达65229人;普通中学513所,在校生246467人;职业学校156所,在校生105148人;小学635所,在校生283886人;幼儿园1891所,在园幼儿465518人。
(3)2001年,全省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67处,注册学生4.54万人。
2001年,全省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总数为1062所,在职教职工6644人,其中,专职教师4450人,兼职教师2388人。全年培训各类人员18.3万人,结业15.8万人,其中,劳动预备制学员20024人,下岗职工23219人,失业人员27080人。通过培训,95545人取得结业证书,62915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89320人实现就业。
(以上三年的民办普通高等教育数据统一统计在全省高等教育的总数中,没有单列。)
(4)2002年,全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6所,比上年增加2所;在校学生数12663人,比上年增加5340人,增长72.9%。社会力量举办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70所,其中学历文凭考试机构21所。社会力量办的普通中学460所,比上年增加68所,在校学生228480人,比上年增加50998人;职业中学29所,比上年减少3所,在校学生24890人,比上年减少6904人;小学444所,比上年增加16所,在校学生148338人,比上年增加19308人;幼儿园902所,比上年增加308所,在园幼儿129506人,比上年增加54393人。
(5)2003年,全省各类民办学校2514所,在校生791041人。其中民办普通高等教育机构8所,在校生21849人,另有本科院校举办的独立学院8所,加上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18982人,民办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达40831人,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7.3%。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82所,其中学历文凭考试机构20所,在校生15970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36所,在校生45427人。民办普通中学516所,比上年增加56所,在校生305173人,比上年增加76693人。民办小学535所,比上年增加91所,在校生195085人,比上年增加46747人。民办幼儿园1328所,比上年增加426所,在园幼儿188555人,比上年增加59049人。
(6)2004年,全省各类民办教育学校3393所,在校生109.10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校10所,在校生6.34万人,占总数的9.02%,其中本科在校生3.73万人,占普通本科在校生总数的11.65%。民办普通高中170所,在校生12.93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41所,在校生5.94万人。民办普通初中398所,在校生25.81万人。民办普通小学585所,在校生24.98万人。民办幼儿园2122所,在园幼儿26.71万人。
(7)2005年,全省各类民办教育学校4297所,在校生140.55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10所,在校生9.92万人,占总数的11.64%,比上年提高2.6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在校生5.72万人,占普通本科在校生总数的14.68%,比上年提高3.03个百分点。民办普通高中197所,比上年增加27所;在校生19.19万人,比上年增加6.26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69所,比上年增加28所;在校生9.88万人,比上年增加3.94万人。民办普通初中485所,比上年增加87所;在校生32.66万人,比上年增加6.85万人。民办普通小学777所,比上年增加192所;在校生33.48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民办幼儿园2714所,比上年增加592所;在园幼儿35.18万人,比上年增加8.47万人。
(8)2006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4937所,比上年增加640所,在校学生174.85万人,比上年增加34.3万人,增长24.40%。其中:民办幼儿园3268所,在园幼儿44.64万人;民办普通小学797所,在校生40.91万人;民办普通初中501所,在校生36.14万人;民办普通高中198所,在校生21.59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33所,在校生14.53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11所,在校生14.3万人(其中,本科生8.13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4.68%;民办高等教育机构29所,各类注册学生2.74万人。
(9)2007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5162所,比上年增加225所,在校生总数达197.03万人,比上年增加22.18万人,增长12.69%。其中:民办幼儿园3392所,在园幼儿48.9万人;民办普通小学807所,在校生47.38万人;民办普通初中515所,在校生39.65万人;民办普通高中192所,在校生21.79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16所,在校生20.32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11所,在校生16.69万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注册学生2.31万人。民办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在校生达16.69万人,在校生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达15.24%,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在校生9.42万人,比上年增加1.29万人,增长15.87%。
(10)2008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6149所,比上年增加987所,在校生总数达239.08万人,比上年增加42.05万人,增长21.34%。其中:民办幼儿园4117所,在园幼儿60.27万人;民办普通小学1019所,在校生62.83万人;民办普通初中517所,在校生42.42万人;民办普通高中197所,在校生2.93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72所,在校生27.94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11所,在校生20.29万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注册学生2.78万人。民办普通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校生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达16.23%,比上年提高0.99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在校生10.92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增长15.92%。
(11)2009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7034所,比上年增加885所,在校生总数达270.52万人,比上年增加31.44万人,增长13.15%。其中:民办幼儿园4913所,在园幼儿75.7万人;民办普通小学1091所,在校生69.90万人;民办普通初中506所,在校生42.59万人;民办普通高中182所,在校生21.55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99所,在校生35.21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23所,在校生23.38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达17.14%,比上年提高0.91个百分点;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注册学生2.79万人。
(12)2010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8466所,比上年增加1432所,在校生总数318.43万人,比上年增加47.91万人,增长17.71%。其中:民办幼儿园6208所,在园幼儿101.90万人;民办普通小学1177所,在校生82.78万人;民办普通初中529所,在校生47.46万人;民办普通高中176所,在校生21.90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305所,在校生35.30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28所,在校生25.37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7.42%,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注册学生3.69万人。
本年,全省民办幼儿园达到6208所,公办幼儿园只有1490所,民办园比公办多出4718所;全省民办园在园幼儿101.90万人,而同期公办园只有94.77万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民办幼儿园园所数和在园幼儿数两方面第一次都超过公办幼儿园。
(13)2011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0539所,比上年增加2073所,在校生总数374.02万人,比上年增加55.59万人,增长17.46%。其中:民办幼儿园822所,在园幼儿151.42万人;民办普通小学1242所,在校生93.22万人;民办普通初中572所,在校生52.8万人;民办普通高中174所,在校生22.08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54所,在校生28.59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3所,在校生25.89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7.26%,与上年基本持平。
(14)2012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2761所,比上年增加2222所,在校生总数421.68万人,比上年增加47.66万人,增长12.74%。其中:民办幼儿园10326所,在园幼儿174.04万人;民办普通小学1344所,在校生107.18万人;民办普通初中584所,在校生59.13万人;民办普通高中196所,在校生25.98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34所,在校生24.48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4所,在校生28.96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8.58%,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15)2013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4244所,比上年增加1483所,增幅1.2%;在校生总数454.98万人,比上年增加33.30万人,增幅7.90%;教职工总数31.19万人,比上年增加3.09万人,增幅11%。其中:民办幼儿园11686所,在园幼儿209.42万人;民办小学1429所,在校生11.61万人;民办普通初中627所,在校生58.75万人;民办普通高中196所,在校生24.54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18所,在校生18.61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5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33.04万人,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0.42%,比上年提高1.84个百分点。
(16)2014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5288所,在校生总数470.37万人,教职工总数34.71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12585所,在园幼儿228.25万人;民办小学1550所,在校生111.54万人;民办普通初中693所,在校生52.44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08所,在校生25.91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15所,在校生16.72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7所,普通本专科(含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在校生35.51万人,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1.14%。
(17)2015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6707所,比上年增加1419所,增长9.28%;在校生总数525.68万人,比上年增加55.31万人,增长11.76%;教职工总数39.98万人,比上年增加5.27万人,增长15.17%。其中:民办幼儿园13824所,在园幼儿253.13万人;民办小学1652所,在校生118.14万人;民办普通初中716所,在校生68.92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19所,在校生29.25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05所,在校生16.89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7所,普通本专科(含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在校生38.65万人,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1.88%,比上年增加0.74个百分点。
(18)2016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7718所,比上年增加1011所,增长6.05%;在校生总数566.27万人,比上年增加40.58万人,增长7.72%;教职工总数43.35万人,比上年增加3.37万人,增长8.43%。其中:民办幼儿园14743所,在园幼儿268.75万人;民办小学1748所,在校生129万人;民办普通初中758所,在校生74.08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42所,在校生33.10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90所,在校生19.62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7所,其中本科17所,专科20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41.72万人(其中,本科26.50万人,专科15.22万人),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2.25%,比上年增加0.37个百分点。
(19)2017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9277所,在校生总数617.87万人,教职工总数48.41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16183所,在园幼儿287.24万人;民办小学1807所,在校生143.96万人;民办普通初中801所,在校生80.92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63所,在校生36.78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86所,在校生23.30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7所(其中,本科17所,专科20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45.66万人(其中,本科27.92万人,专科17.74万人),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22.82%。
(20)2018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20539所,在校生674.90万人,教职工54.42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17293所,在园幼儿300.46万人;民办小学1865所,在校生162.35万人;民办普通初中819所,在校生90.73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99所,在校生41.84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70所,在校生26.54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9所[其中,本科院校19所,高职(专科)20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1.05万人(其中,本科31.12万人),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3.85%。
第二节 近三年年度报告
一 2016~2017学年年度报告
河南是人口大省。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持续提速,教育的社会地位虽然不断提升,但并不富裕的大省要办大教育,依然有着许多困难。财力有限,导致公共教育供给不充分;观念传统,对新事物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又不断提高。目前河南教育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这样的矛盾催生了河南的民办教育,河南的民办教育也在发展中不断进步,不但一年年做大,而且一步步做强。
(一)现状:规模全国第二 质量走在前列
2016年,河南民办教育机构1.77万所,在校生566.27万人,教职工43.41万人,加上其他技术培训机构注册的人数16.80万人,河南民办教育人口达到626.48万人,占河南全省总人口的6.57%。目前在河南,每万人中就有657个民办教育人口,每万人中,就有612人正在接受民办教育。
2015年,全国民办教育机构16.27万所,在校生4570.42万人,比上年增加268.52万人,河南分别为1.67万所、525.68万人、54.54万人。河南民办教育机构数占全国的10.27%,在校生数占全国的11.50%。而当年全国民办学校在校生增加的268.52万人中,河南民办教育占了1/5强。
2014年,河南民办教育就以在校生481.41万人的总规模居全国省级单位第二位,比第一名广东省少了106万人,但比第三名四川省多出了将近230万人。如果不含一线城市深圳的数据,河南民办教育的实际规模应和第一名广东差距不大。
从十年来河南教育总体发展情况看,民办教育一直保持着规模扩张、总量增加的势头。2007年河南各级各类学校57555所,在校生2691.69万人;同期的民办学校5162所,仅占8.97%。在校生197.03万人,仅占7.32%。十年后,2017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数为57163所,减少了392所,而民办学校数则达到了17772所,增加了12610所,是十年前的3.4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为2601.31万人,比十年前减少了90.38万人,而民办学校在校生数却达到了566.27万人,比十年前增加了369.24万人,是十年前的2.87倍(见图3-1、3-2)。十年间,全省学校数和在校生数都在减少,而其中的民办教育却呈现出连年增加的势头,学校数占比从2007年的8.97%增加到2017年的31.09%;在校生数的比例也由7.32%增加到21.78%,十年间增长了14.46个百分点。
图3-1 2007~2016年河南学校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整理。
图3-2 2007~2016年河南在校生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整理。
全省学校在校生总数下降幅度最大的是2013年,由上年的2789.96万人下降到2505.39万人,骤减284.57万人。这一年也是民办教育在校生增幅最大的一年,由上一年的421.68万人,猛增到454.98万人,增加了33.30万人,占比由上年的15.11%升至18.16%。
粗略地匡算一下,如果按照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生均教育经费标准计算,2016年河南民办教育直接投入的经费为595.78亿元,超过了2015年河南省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150.62亿元的1/2。
整体看来,现阶段的河南民办教育:(1)规模居全国第二位;(2)学校数占全省总数的31.09%;(3)在校生占全省总数的21.78%;(4)经济效益贡献巨大;(5)社会效益凸显。
河南民办教育各层次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特色,到2016年,从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到学前教育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1.高等教育
2016年,河南民办普通本专科院校招生13.16万人,比上年增加1.10万人。在校生达到41.72万人,占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2.25%。其中黄河科技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商丘工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信阳学院、安阳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郑州工商学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商丘学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15所民办本科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0人。其中黄河科技学院为27953人,加上该校其他类型的学生,实际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30000人,成为河南乃至全国民办高校中为数不多的“航空母舰”。其他如郑州科技学院、河南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郑州工商学院、商丘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7所民办本科高校的在校生规模都超过了20000人。
全省民办高校教职工3.03万人,比上年增加0.2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28万人,比上年增加0.19万人。
2.中等职业教育
全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90所,招生8.54万人。在校生19.62万人。学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全省中职教育总数的23.75%、17.86%、15.30%。
全省中职教育学校数为800所,比上年减少了75所;招生数49.79万人,比上年减少了0.10万人;在校生128.25万人,比上年减少了9.23万人。而民办中职教育却逆势增长,学校数虽然减少了15所,但招生数增加了1.70万人,在校生数增加了2.73万人。数据表明,在中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下降的大环境中,民办中职教育依然保持着增长的势头。
在这个层面,还有职工技术培训机构28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5所,其他培训机构142所,总计注册学生达到16.80万人。
民办中职学校教职工1.0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72万人。
3.普通高中教育
全省普通高中792所,其中民办242所,占30.56%;在校生199.60万人,其中民办高中33.10万人,占16.58%。民办高中学校数比上年的219所增加了23所,在校生数比上年的29.25万人增加了3.85万人。民办教育在整个高中教育阶段,也是持续增长的态势。
全省民办高中教职工3.4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71万人。
4.普通初中教育
全省普通初中4557所,其中民办758所,占16.63%;在校生415.83万人,其中民办初中在校生74.08万人,占17.81%。当年河南初中段教育招生144.13万人,比上年减少5.89万人,其中民办初中招生25.78万人,比上年的23.53万人增加了2.25万人。增减之间,体现了民办教育的持续发展。
民办初中教职工6.2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55万人。
5.小学教育
在全省2.28万所小学中,民办学校仅有1748所,占7.67%。民办小学在校生129.00万人,占全省在校生总数965.59万人的13.63%。在小学教育层面,民办教育的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同其他层面相比,占比最低。尽管如此,民办小学教育的发展还是呈上升的趋势,学校数比上年的1652所增加了96所,在校生数比上年的118.14万人增加了10.86万人。和初中教育一样,在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成效显著的大环境中,这两个层面的民办教育规模连年增长,实属不易。
全省民办小学教职工5.8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23万人。
6.学前教育
全省独立设置的幼儿园1.87万所,其中民办1.47万所,占78.61%;在园幼儿共408.68万人,其中民办268.75万人,占65.76%。值得说明的是,已有3860所民办幼儿园被认定为普惠性幼儿园,占民办园总数的26.19%。民办幼儿园数量比上年增加了919所,在园幼儿比上年增加了15.62万人。全省民办幼儿园教职工23.8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95万人。
从整体上看,近十年来河南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数是减少的趋势,但河南的民办教育在各个层次都呈现了持续的增长态势,这与各级政府的扶持、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提高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有关,当然也是河南民办教育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河南民办教育在规模上居全国第二位,在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上也在全国名列前茅。
2017年3月23日,武书连2017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发布,黄河科技学院居中国民办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第一位。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学科门类组合的自然科学中,黄河科技学院排名第一;在教育学学科中,黄河科技学院排名第一。在100强榜单中,河南还有8所高校上榜:郑州工商学院(23)、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41)、郑州成功财经学院(55)、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58)、郑州科技学院(63)、信阳学院(64)、安阳学院(70)、商丘学院(75)。
同一天,《广州日报》发布全国首个全样本应用大学排行榜,这也是权威媒体作为第三方评估、发布的专业性公益榜单。这个榜单以应用指数、学术指数、声誉指数、二次评估指数4个一级指标建构综合指数,科学评价国内887所本科高校,而且公办民办高校使用同一评价体系。黄河科技学院居全国民办高校第一位。
河南的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的地位是社会公认的。其他层面的教育,如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中等和初等教育层次的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等专业学校、郑州城轨交通中等专业学校、郑州商业中等专业学校、登封少林中等专业学校、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郑州一八联合国际学校、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郑州市中牟外国语学校、河南省宏力学校、郑州惠民中学、河南建业外国语中学、开封县集慧中学、漯河育才学校、漯河格瑞特国际学校、洛阳华洋国际学校、济源英才学校、鹤壁科达学校、平顶山宝丰红星高中、河南枫叶国际学校等都在不同角度办出了特色,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河南民办教育对河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一是形成了形式多样、种类齐全的教育体系;二是为教育体制改革注入了活力,有效弥补了公办教育的不足,改变了单一的公办教育体制;三是拓宽了教育的融资渠道,缓解了内陆经济不发达省份经费不足与办大教育的矛盾;四是提升了河南教育在全国的地位;五是增加了适龄人群接受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六是为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二)转型:社会需求 内生动力
30多年来,河南的民办教育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黄河科技学院1994年获批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专科学校,又于2000年获得全国第一个民办本科教育资格,在办学层次上一直引领着全国的民办高校。此后,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等16所民办学校获得了本科教育资格,河南的民办高等教育形成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但是在一段时间内,这些民办本科学校怎么定位、如何发展,学术界没有定论,社会不置可否。在不断的办学实践中,河南的民办教育一直在寻找科学发展的道路。
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之初,就确立了“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明确了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2000年成为全国第一所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后,很快创建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2013年初,教育部启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工作,黄河科技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并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为突破口,推进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社会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为有效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特别是就业质量低的问题,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国家鼓励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获得了河南民办本科高校的积极响应。
思路一旦明确,就会形成发展的实际行动。河南民办高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把办学思路逐步转移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与当地创新要素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加大教学过程中实践、实训、实习环节的比重,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体系。
黄河科技学院高起点建立智库。引进省内外知名专家建立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研究;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手,建立河南新经济研究院;整合资源,建立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加强民办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引进国内著名的势科学与信息动力研究专家成立势科学与信息动力学研究中心;引进省内外专家组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等。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进课堂、入人心、见实效。牵头成立了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协会,建设首批示范性应用大学系列创新教材,建成了“创客工厂—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工商、税务、融资等“一站式”服务。获得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等称号。2016年在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评选中获得综合奖第一名,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注重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先后承办了海峡两岸国贸金融实践教学研讨会、人才教育暨卓越管理研讨会和金融学、会计学等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会,并在省内高校中率先选派学生赴我国台湾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探索“一主二辅”的培养模式。一是针对70%左右的学生用三年时间修完四年的课程,安排一年时间强化应用技能实践,积极探索提高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实现“良才”培养目标。二是对20%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他们报考硕士研究生,实现“英才”培养目标。三是针对10%的理论知识薄弱的学生,在补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动手优势,使其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有用人才”。以培养“良才”为主,以培养“英才”和“有用之才”为辅,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基本教育原则,体现了实事求是、个性化、差别化培养的思想。
郑州科技学院不断拓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案,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创新学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学科竞赛等多种途径,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全新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两站”建设,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和校内大师工作站,搭建了“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的平台,引进企业技术人才进校讲课,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定岗实践,实现了校政行企多方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发展。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秉承“全面适应社会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育医学英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建立“课间见习、暑期见习、临床实习”的全过程实践教学模式,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12年与卫生部中国医师协会合作成立“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2013年成立国家技能鉴定站,2014年加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逐步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型高等院校。
学术论文的数量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在2014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民办大学国内论文排行榜中,黄河科技学院以1946篇列全国第1位,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以620篇列第17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以570篇列第21位,郑州华信学院以450篇列第31位,郑州科技学院以381篇列第39位,商丘工学院以298篇列第49位,50强中河南占6所。
转型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国家、社会对民办教育的外在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民办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科院校正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其他各级各类院校也经历着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方向转型。民办高职院校本来就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在转型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健全人格和技术技能水平的培养,如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电力职业学院等院校都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民办中学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的学校,也都更加注重办学质量的提升,结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模式更加多样,教育手段更加科学,人才培养质量在稳步提升。
民办中等教育、初等教育也更加注重人的成长。中牟外国语学校着力打造质量特色、课程特色和活动特色,既要质量、要成绩、要升学率,又要才艺、要活动、要美誉度,着眼点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以“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为目标,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探索出了一条“特色打造品牌,品牌提升特色”的成功教育之路。河南宏力学校从建筑物的设计、布局、色调选配、文化景点的设置到学校制度制订、校本课程开发,从办学理念的凝析到培养目标的确立,无不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沁阳市永威高中坚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坚持面向全体,不放弃一名学生。开封立洋外国语学校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濮阳建业国际学校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变“排排坐”为“团团坐”,变“课堂”为“学堂”,变“教师”为“导师”,变“苦学”为“乐学”。北大公学驻马店实验学校既十分重视打造“中国课程”的扎实基础(人格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又给予学生“国际课程”的个性化教育。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以“文理兼长,外语突出,全面发展”为办学目标,实施“差异化教育”,致力于培养中西文化融合、智慧人格并重、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兼备的高素质预备人才。郑州惠民中学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绿色教育理念,确立“思想健康、行为规范、意志坚定、方法良好”的育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博学多思、雅量高致、精益求精、诚意正心”的人生观。河南少年先锋学校纳东西方教育之精华,传承中华文化,建构现代化的东方经典教育模式。郑州一八联合国际小学把“幸福学园、健康学生、国际视野”作为办学目标,把“爱”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把“阳光雨露”作为校风,以“小绅士、小淑女”的气质来展示孩子们的内涵,立足培养全面、智慧、健康、大气、立足祖国、胸怀世界的中国人。这些尝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党建工作是民办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明确了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河南民办教育在发展之初就将自身置于党的领导之下,黄河科技学院十年找党的经历已成为当代中国民办教育史上的佳话,其他民办学校也自觉把自己的发展纳入党的教育事业之中。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动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经常开展贴近实际的活动,除了在校内进行教育外,还把党课开在登山路上。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结束后,党委组织160多名教职工党员在当年黄帝修德振兵的具茨山下,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党课学习。类似的不拘一格、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组织了多次。不断探索党建新模式、新载体,构建党员教育新格局,有效提高了党建质量。
无论是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还是其他层次的教育向内涵发展转型,起点都是从内做起,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河南民办教育在转型发展中日趋成熟。
(三)困难:主客观环境向好 问题新旧交织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而且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有所不同。民办教育也是这样。在规模扩张期逐渐过去、质量提升期到来这个阶段,老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已经出现。
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外部。一是政策问题。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促进民办教育形成了规模,正在推动转型。但是由于相关法规政策尚不完备,落实顶层设计的渠道还不通畅,民办教育在发展中面临一些困难。
二是经费问题。长期以来,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河南民办教育机构的教育经费仍然主要来源于学生学费,不少学校走的是以学养学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政府也积极作为,采取多种措施为民办教育排忧解难。但是由于没有和公办教育一样享有生均教育经费,民办教育的发展因为经费的制约依然举步维艰。生源规模达到一定数量、运行实现了良性循环、教育管理进入资源合理配置阶段的学校尚可维持,但仍然缺少发展经费。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生均管理成本和教学成本更高,运行极其困难。
三是社会认可度问题。应该说,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和民办教育自身的努力,民办教育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显现,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些人对民办教育抱有偏见,这些偏见和传统的择校观不但对民办教育整体产生不公正的看法,也导致了民办学校招生难现象,生源不足和生源质量不高,使民办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上都要比同类公办学校付出更多的成本。
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部。一是发展定位不清和战略远见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强。少数民办学校囿于小天地、小圈子,实现了小发展就裹足不前,安于现状。一些民办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摸爬滚打,在一定层面上实现了规模扩张,艰苦的发展经历磨炼了意志,同时也消减了锐气,缺失了发展远见。一些学校虽然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但缺乏科学的发展理念。个别民办学校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导致学校发展进入恶性循环。当然,从河南全省情况看,全省民办教育机构大多呈现的是健康发展的状态。
二是内部管理方法陈旧,缺乏创新动力。少数民办学校办学理念滞后,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学生录取的粗放式做法,导致生源质量不高;专业设置的粗放式决定,导致专业设置雷同;教学运行的粗放式运转,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优;学校管理的粗放式运行,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趋公化现象。民办教育在发展之初,大多机构精简、务实高效。随着时间的推移、规模的扩大,内设机构就会一个个建立起来。一些民办学校照搬公办院校的模式,一级一级构建管理框架,民办教育的优势正在个别学校弱化。
四是同质化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一些学校在机构设置上的相近,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的相似。仅从专业设置来看,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造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环境设计、旅游管理、会计、日语、通信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动漫制作技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重复开设率较高。总体来看,河南民办本专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呼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五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教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南的民办学校和全国一样,由于条件限制,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比公办学校更严重的问题。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民办学校的成本远远高于公办学校;培养成熟,取得一定学历和职称的教师又难以留住。由于没有公办学校教师的待遇,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在学历、职称、年龄上都很难形成理想的“纺锤型”状态。
(四)环境:不断优化 持续向好
2016年12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分类管理,公益导向;优化环境,综合施策;依法管理,规范办学;鼓励改革,上下联动五项基本原则。其中在优化环境方面明确提出,要统筹教育、登记、财政、土地、收费等相关政策,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财政扶持方式、落实同等资助政策、落实税费优惠等激励政策、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实行分类收费政策、保障依法自主办学、保障学校师生权益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
具体到河南,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强。2012年8月,省教育厅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发展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切实保护民办学校(含幼儿园)的合法权益,支持民办学校做强做大,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待遇,保障民办学校学生权益,完善民办学校税费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等措施。省财政2012年设立2000万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到2016年已达5000万元。在省财政的带动下,各地市也积极跟进,并且连年增加。其中郑州、洛阳两市每年专项资金已达5000万元,许昌市2000万元,开封市1000万元,商丘、周口、驻马店三市每年500万元,焦作、平顶山、永城三市每年300万元。在县级财政层面,滑县每年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已达150万元,邓州市为100万元。各级政府的财政基金发挥杠杆作用,全省每年撬动民间资金近80亿元。
各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郑州市2013年民办教育新增投资16亿元。洛阳市2013年引资13.70亿元,新建各类民办学校71所。开封市规定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进修、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权利。济源市对于满足条件的民办学校直接拨付一定比例的教师工资。邓州市将民办学校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建设,并要求有关部门在制订教育事业规划、调整学校布局时,充分考虑民办学校的作用。
2013年5月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学校基本建设“十二五”规划》,把民办中小学和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教育布局规划。2015年12月,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从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法人产权,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民办学校学生合法权益,完善民办学校用地和建设等优惠政策,落实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完善民办教育资本运作和融资体制等方面完善落实民办教育发展扶持政策,从而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体制机制优势,形成民办教育、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在社会层面,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社会贤达和社区民众对民办教育有了比较公允的认识,特别是广大的考生家长用行动来支持民办学校发展,十年来河南民办学校生源持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就是明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平等竞争创造了新的条件,互联网提供的服务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它不管你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互联网使信息传播更快,让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弱化了社会身份,使得教育更加公平。民办学校要审时度势,抓住这一难得的时机,搭建运营高效的学习平台,建立优秀的线上课程,改变旧的落后的教学手段,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评估机制,实现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于2017年9月1日实施,全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都面临营利或非营利的选择。为保证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顺利实施,2016年12月2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12月30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的通知》,2016年12月30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商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这样密集的意见和细则的出台,体现了中央关于民办教育的形势新判断、发展新定位、制度新安排,形成了上位法律。国务院文件、部门配套政策相互衔接、相对完整的制度和实施体系,为民办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法律对民办教育的保障、管理和促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从1997年7月31日《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颁布,到2017年9月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20年间,仅仅围绕营利、非营利问题,在顶层设计层面就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完善。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分类管理”的发展思路。2015年1月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去掉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条文,扫除了法律障碍,奠定了营利性教育组织的合法性基础。2016年,新《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确立了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的合法地位。当然,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本来就是合法的。
新《民办教育促进法》从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角度,清晰界定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分类标准,第一次以负面清单的方式开放了营利性教育的准入范围,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总体上确立了营利性学校和非营利性学校所适用的不同扶持政策,明确了存量民办学校剩余资产的归属问题,并对现有学校的存续及转设事宜做出了妥善安排。
(五)对策:主动提升 内外兼修
十年来,河南的民办教育实现了稳定发展、健康发展、有序发展,不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内涵发展、社会声誉提升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是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在老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只有依靠国家的强力支持和自身的内在优化,才能由大向强,实现更好的发展。
1.政府支持是民办教育发展的第一条件
政府要结合河南实际,制订落实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细则。巩固党在民办学校中的领导地位;推动民办学校享有和公办学校的平等待遇;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在土地管理、财政扶持、税费减免、收费等方面的分类管理;鼓励民办学校通过创新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等多元化主体合作办学;落实保障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的切入点和具体路径,加强资产管理,从而推动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健康的发展方式,实现民办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是从政策管理到依法管理。改变现行的以“红头文件”管理的做法,按照“依法治教”的要求,积极推进建立完备的民办教育法律法规,构建符合河南省情的民办教育法律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把民办教育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二是由直接管理向多元管理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有了生存发展的空间,但是政府如何管,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办教育管理体制,是全新的课题。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搬,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管理更多的是借鉴对公办学校的管理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民办教育,但也削弱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完善的办法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多元管理机制,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发展。
三是变“重管理”为“重服务”。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就是从招生、学历、专业、学费、信息、质量等方面进行控制、审批、监管和处罚。这样的管理在民办教育发展初期是有一定的规范作用的,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市场的活力。政府改革的方向,应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教育是社会事业,民办教育承担的也是社会事业的一部分,政府应该为民办教育提供公共服务。
2.自身完善是变化的根本
民办学校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新的思维调整办学作为。
一是在思维方式上,由“战术谋划”向“战略思维”转变。30多年的艰难发展,河南的民办教育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形成了今天的局面。在创业发展中,人才、资金、场地、设备、政策等都是需要一点点解决的。面对这些具体问题,要制订一个又一个方案,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才能一步一步向前走。有远见的民办教育家,从一开始就站在发展的高度,发展初期的布局谋篇就为日后的鸿篇巨制奠定了基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成长的责任,对学校发展的远见,加上不懈的努力,使这些学校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面对新常态,民办教育更需要“战略思维”,明确发展方向,瞄准发展目标,构建发展框架,凝聚特色文化,形成发展合力。
二是在办学理念上,从注重经济效益向注重社会效益转变。开办学校需要资金,学校发展需要资金,毫无疑问,经费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民办教育而言,尤其重要。作为社会事业,民办教育从一开始就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当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具备了一定的办学实力后,就应该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教育的公益性原则,为人民办教育,为国家办教育,办好教育,办优质教育。
三是在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十年间河南的民办教育实现了规模的增长。但总的看来,这种增长主要是粗放型的外延式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在一定时期会使学校实现低水平的运营,要想升级发展,必须转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要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把关键点、兴奋点和工作重点聚集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来。
四是在内部管理上,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民办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管理结构,这种结构运行久了而不改革,就有可能产生僵化,滋生权力意识,淡漠服务观念,如同一些公办学校那样形成行政化痼疾。民办学校内设机构必须不断地强化服务意识,为师生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除了及时根据发展需要调整内设机构及其职能外,还要加强对相关岗位人员服务情况的考查考核,形成良好的服务生态。
五是在治理结构上,由单一型向法人共同治理转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民办学校形成的管理模式起到了高效、集中、减少扯皮摩擦、降低办学成本等作用,实现了学校的快速发展。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层级的升高,这种管理模式也面临升级,包括加强学校章程建设,优化法人内部治理结构,深化改革,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学校制度,从而增强民办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六是在人才培养上,由同质化向特色化转变。民办教育的优势,在于自己办学的灵活性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化。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民办学校越来越趋同于公办学校,这在浪费了师资、设备、仪器等资源的同时,萎缩了民办教育发展的动力,影响了民办教育的社会形象,更重要的是满足不了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制约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适应新常态,民办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向特色化转变,民办高校要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人的发展需求的、经济社会急需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3.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长期制约民办教育发展而得不到彻底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
一是办学经费问题。经费问题是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从民办教育产生初期一直伴随到现在。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不断努力,民办学校的筹资渠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宽。但是,由于体制、观念、发展惯性等原因,特别是河南这个不发达的内陆大省要办大教育,经费投入毕竟有限。要想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民办教育经费难的问题,短期内不太现实。但是,政府和学校都要不断努力,不断破除融资壁垒,拓宽筹资渠道,增加民办教育经费比例。其一,不断增加并科学使用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给予民办学校一定的生均拨款补助,逐步使民办学校的学费、财政补助与公办学校持平。其二,构建民办学校担保贷款机制。通过盘活固定资产、投入和社会信用评估,对符合资质的民办学校提供信用担保、低息贷款等服务。其三,支持民办学校开展股权等方式融资,拓展民办学校的筹资渠道。其四,鼓励社会对民办教育捐赠。在2014~2015年度全国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前10位的省份中,河南居第二位,但社会捐赠却是最少的。广东省社会捐赠突破了10个亿,是举办者投入数的37.26%。捐赠数目和比例最高的是江苏省,其社会捐赠数是举办者投入数的1.74倍,捐赠数超过了广东,是河南的19.06倍。河南省的社会捐赠数仅占举办者投入数的3.26%。其五,构建规范的民办教育产权确认和流转制度,多渠道、多举措解决民办教育的经费问题。
二是师资队伍问题。由于没有事业编制,缺少通畅的职称评聘和专业上升的通道,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河南的民办高校中,黄河科技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等本科院校经过十几年、几十年努力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合理的梯次师资队伍,但大部分学校师资队伍不够优化。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政府和社会要建立健全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等制度,彰显法律身份,消除岗位歧视,使民办学校的教师在资格认定、培养培训、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权利。学校自身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使优秀人才进得来、有保障、稳得住、干得好。
二 2017~2018学年年度报告
2017年,对河南民办教育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17年9月1日新年开学之日就是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之时。自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后,其释放的对民办教育规范管理和分类管理的强烈信号,引起了许多猜想、顾虑、争论和担心,也有明确和笃定。到底新《民办教育促进法》会对河南民办教育产生什么样的长远影响,人们不得而知。但对于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当年对民办教育发展规模的担忧,对民办学校稳定过渡的顾虑,随着新年开学的钟声,一切尘埃落定。
(一)背景和主体
河南民办教育由规模的扩张进入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的内涵发展时期,适逢其时。
1.顶层设计:校正航向,拓宽航道
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明确了对民办教育进行规范管理和分类管理的方向,并决定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于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2016年12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同一天,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要求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2016年12月30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中央编办、工商总局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同一天,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商总局联合印发了《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如此密集地出台新法、决定、意见、细则,足以看出国家层面的决心和效率,同时强烈地传导出两个鲜明的信号:国家要以法律、法规、政策来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实现对民办教育的分类管理。
这是当代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是民办教育由规模扩张走向内涵提升的历史拐点。
2.地方政府:政策规范,措施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新法制定实施办法。2017年9月30日,辽宁率先出台实施意见。此后,安徽、天津、云南、湖北、上海、浙江、河北、陕西、河南、海南、青海、广东相继公布实施意见。截至2018年4月30日,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已有16个出台了实施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17年7月即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学者起草了第一稿实施意见。后经反复征求意见,讨论修改,于2018年2月2日以豫政〔2018〕6号文件发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的配套文件,都强调了“鼓励”和“促进”,而“鼓励”和“促进”的目的,是使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经由教育事业的必要补充发展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但毋庸讳言,民办教育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办学行为。要使民办教育真正在中国教育舞台乃至世界教育舞台上完美展示,则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匡正方向,健康发展。只有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改革创新,才能真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3.民办教育:契合时代,科学发展
河南的民办教育,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在底子薄弱、经费困难、社会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现代学校制度正在初步构建。河南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办学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于发展的需要,这种制度多是自发建立起来的,当然仍处于初级阶段,既不完善,也不圆满。这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与当前改革发展相适应的规则体系,在理论尚不完善、引导亦不到位的情况下,正在探索中建立。
全省37所民办普通高校均已建立健全了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这样的制度,在黄河科技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工商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等17所民办本科学院已经进入正常运转的轨道。校务委员会等机构进入决策层面,学校章程实现了全覆盖。专科学院如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郑州理工职业学院、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郑州城市职业学院等20所民办院校也已经或正在完善。
在规模较大的民办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多数实现了管办分离,创办人在很大程度上不再过问学校事务,由担任校长和副校长的专家来运作。一些学校建立了专家委员会,将社会相关专家引入管理和评价体系。同时,学校的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依据国家政策、学校章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共同参与学校的办学和管理。
二是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是河南民办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发展秘笈。黄河科技学院创办初期,创办人胡大白就有强烈的“找党”愿望。1984年,不仅在河南,就是在全国都没有民办学校建立党组织的先例。当时,关于民办学校能否建立党组织、如何建立党组织、隶属关系如何理顺等,国家都没有明确规定。胡大白奔波于区、市、省的有关部门,先是建立临时党支部,到1994年6月,学校党组织关系终于挂靠在市科委党委,虽然尚未完全理顺,但经上级组织部门的批准,学校建立了党总支,党的活动实实在在地开展起来。“十年找党”的佳话,已经传遍中国民办教育界。正是有了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黄河科技学院才创造了当代中国民办教育史上的奇迹,成为全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一面鲜艳的旗帜。
2018年2月3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在无锡召开了党建工作推进会。十天后,2018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春节的气氛已经十分浓厚,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在黄河科技学院召开会长扩大会,认真传达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和全国民办教育党建工作推进会的精神,成立了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党建工作委员会,安排布置了2018年全省民办学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2018年4月14日,协会召开五届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省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促进会,总结了一年来协会的工作,进行了党建工作交流并成立了河南民办教育党建工作研究中心。党建工委和研究中心根据河南省情和民办教育发展实际,制订了调研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有序开展工作。
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胡大白“十年找党”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民办教育人。2016年12月30日,汝州市西雅图幼儿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委员会。在幼儿园的发展过程中,党建工作时刻走在前面。他们整合利用国内外资源,从“回顾历史”“品读幸福”两条主线入手,在园内创设了21个文化点,将党建文化融入校园,融入育人过程。利用党建文化宣传廊、亲子阅读吧、红色气息触摸墙、英雄故事绘本等载体营造育人环境。结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将活动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爬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户外体育游戏,健康幼儿心智,培养孩子品质,增强幼儿体能,实现身心同步健康发展。这样的教育,不说教,不生硬,如春雨润物,如朝阳铺展。西雅图幼儿园园长张锦娜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珍贵的图片:一个小女孩在国旗下敬礼。真切,庄重,无一丝做作。这张图片曾在当地网络广为传播,所有看到的人均为之动容。后经寻找,得知小女孩是西雅图幼儿园的学生。稚嫩的年龄,童真的心灵,庄严的敬礼,厚重的希望。据张园长介绍,西雅图幼儿园的许多小朋友都自觉养成了听见国歌立正、看见国旗敬礼的习惯。中国儿童,对国旗、国徽、国歌的尊重,应该而且必须。
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信阳学院、民权县九九高中等单位在全省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促进会上做了典型发言。郑州工商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商丘工学院、联大教育集团、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安阳学院、安阳深蓝高中、焦作市宇华实验学校、许昌五女店实验学校、驻马店天中实验小学、南阳市格瑞特教育培训学校、南阳市张衡中等职业学校、淮滨县第二高中、尉氏县博奥双语学校、河南枫叶国际学校等71家单位进行了书面交流。
不少民办学校在实践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结合自身特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黄河科技学院发扬“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彰显思政工作品牌效应,唱响黄科院好声音。学校党委认真落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四项机制”,即党委书记与董事长、校长沟通机制,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机制,共同负责分工协作机制,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机制,积极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充分发挥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郑州科技学院党委成立十九大精神宣讲红色小组,集合马克思学院骨干教师,成立了“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15场,场场满员。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党委注重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坚持以“大学生素质教育”为抓手,纳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素质拓展”教育平台,开展了“五个一”工程主题教育活动,将“天天学雷锋、人人做好事”作为重要载体,编印了《大学生“日行一善”100例》,拍摄制作了《“日行一善”微电影100集》,学校涌现一大批先进典型。安阳市深蓝高中围绕中心抓党建、促发展,提炼出“双建、五带、两促进”的经验:建强学校党组织,与机关社区互联共建;带出一支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带出一支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带出一支甘于陪伴的导师队伍,带出一支充满活力的团员队伍,带出一支素质全面的校长助理队伍;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巩义市第二幼儿园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使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联大教育集团认为“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作用,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党建工作不仅是民办学校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而且是贯穿始终的主线。不少民办学校都认识到并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在推进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净化了发展风气,理清了发展思路,匡正了发展方向,取得了发展成果。因此,民办学校开展党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民办教育的需要和自觉,也与党中央的要求高度契合。2018年1月17日,宇华教育集团举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工作大会,这是全国首家开展落实“三进”工作的大型民办教育集团,而从中小学到大学全面推进“三进”工作,这在全国民办教育领域也属首例。
三是参与决策的水平不断提高。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黄河科技学院校长杨雪梅,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周口科技职业学院董事长李海燕都是全国人大代表,他们结合河南民办教育实际和自身的工作与体会,站在全国教育事业的高度,在深入调研和缜密思考的基础上,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教育公平、体制改革、政策扶持、法律修订、人才培养等民办教育改革和发展等方面的议案和建议,引起了广泛反响。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推荐专家参与起草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新法的实施意见,一稿列出33条,受到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胡大白会长等应邀参加河南省人民政府意见定稿的征求意见座谈会,高屋建瓴提出了完善建议,被广泛吸收。
河南民办教育已从全国跟跑的位置走向前列,河南民办教育人也在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选省、市、县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民办教育工作者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使各级各类民办教育进一步进入政府议程和社会视野。良好的发展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四是民办教育研究实现重大突破。持续在全省开展民办教育研究工作。2017年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收到民办教育研究课题结项申请836份,结项671项。课题数量实现了历史新高,研究范围涉及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方方面面。在数量增加的同时,研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2017年共评出民办教育优秀研究项目一等奖42项,二等奖83项,三等奖93项。
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和黄河科技学院研创的全国第一部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省级民办教育蓝皮书《河南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17)》,2017年9月28日举行了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等领导专程到会祝贺并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皮书研究院院长蔡继辉,山西省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张忠泽,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等专家给予高度评价和鼓励,认为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开了这个领域这个层次的先河。
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在协会的指导下,搭建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网、河南民办教育研究网和《河南民办教育》、《民办教育研究》“两网两刊”平台,研究民办教育进程,培养民办教育研究新人,取得了很好成效。2018年初,研究院组织专人对2017年全国民办教育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形成了《2017年民办教育研究综述》;同时对已经出台实施意见的全国16个省级单位的配套政策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地方政府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新法)〉实施意见综述》。两个综述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五是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发展实际。在规模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学校对专业建设的重视仅仅停留在“热门”层面,看到哪个专业好招生,就积极申报,一拥而上。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扩大了教育规模,但带来了人才培养的失衡,导致一些专业人才过剩,原来热门的专业经过两个周期左右的拥堵培养后,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大幅下降,有些甚至出现“就业难”现象。进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发展期后,许多民办学校把专业设置的目光放得更远,针对国民经济发展出现的新行业,瞄准社会发展即将出现的新专业进行战略布局,科学设置。黄河科技学院根据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瞄准技术前沿与市场需求,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河南省唯一开设此类专业的高校。同时挖掘学校教育科研资源,及时增设材料成型与控制、轨道交通与营运管理等专业,整合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专业,停招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类、生物医药类、文化创意类、机械材料类、经济管理类5大专业群,实现了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链的紧密对接,明显提升了专业集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2017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生药学、区域经济学等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郑州科技学院新增两个本科专业纳入招生,2018年新增6个专业申报和33个专科专业录入全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管理服务平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学科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形成了以健康服务为特色的专业群,共同发挥着为养老、养生、健康饮食、合理用药及康复医疗服务提供人才支撑的功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郑州财经学院制定了《“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成功获批了5个本科专业。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以“稳定发展规模、注重内涵建设、做强优势专业、突出应用技能”为专业建设目标,以专业建设引领特色发展的任务得到基本落实。黄河交通学院围绕“交通”做文章,建立了交通运输、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物流管理等优势学科专业。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申报并通过了省教育厅评估的2个省级品牌专业,申报新专业4个,全部通过省教育厅的审批。商丘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2个专业获准立项建设,风景园林学院植物栽培与景观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准立项建设为第十批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牟外国语学校开设了太极、乐器、创客、国学、书法、阅读6大特色课程。建业教育集团在支持孩子自然成长理念引领下,创造性地提出了“STAR教育体系”,通过自主研发和专家指导,以支持、信任、欣赏、尊重的师幼关系定位和教育过程风格命名,包含理念框架、理论框架、课程框架、执行框架的完整系统。洛阳第二外国语学校围绕新课改要求,举办了课改展示课、研讨课、复习课、“青蓝杯”比赛课共计120余节,家长反映,“课堂变得欢快了,学生发言积极了,课堂交流增多了,课堂效率提高了”。
六是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新时代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这个要求,就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黄河科技学院着力抓好人才培养“试验田”,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机制。设立临床医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创新班,实施全额奖学金,施行全英语教学,免费开展海外研修。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从2014年以来实施“基本技能+一技之长”的“特色教育工程”,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掌握一门适合自己兴趣、体现专业特色、同时又是岗位急需的实用技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召开校企合作洽谈会及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设置调研工作,制定了《关于编制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并最终修改完成了《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和印刷工作。多数民办学校能够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紧贴时代需求,认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二)现状与分析
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前,不少人在解读时有一定的担心。随着大幕拉开,人们看到,让人担忧的“退出潮”和不稳定现象并没有出现,虽然在最后的选择到来之前还会有观望和忧虑,但是河南民办教育2017年的表现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1.规模发展势头稳健
相较于2016年,2017年河南民办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情况,除普通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校数外,其他数据都有明显的增长。
2017年,河南民办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数达到19331所,比2016年增加了1559所。其中,增量最大的是民办幼儿园,比上年增加了1440所,占总增量的92.37%;其次是民办普通小学,增加了59所;民办普通初中、普通高中等层次的学校数都有增加;民办高校连续四年保持原有校数;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较上年减少4所。2017年,全省民办学校招生数没有下滑,反而出现强劲增长,比上年多招了104344人。招生增加最多的居然是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的初中和小学层次。全省民办初中招生比上年增加28242人,增长10.95%。其次是民办普通小学,也是多年来发展缓慢的环节,招生数比上年增加25103人。其他层次如幼儿园、普通高校、普通高中等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就连学校数减少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也比上年增加了19120人(见表3-1)。
表3-1 2016年、2017年河南民办教育基本情况比较
从2008~2017年,河南的民办学校数由6149所增加到19331所,增加了13182所;招生数从864339人增加到1822430人,增加了958091人;在校生由2390819人增加到6183998人,增加了3793179人,可以看出十年来河南民办教育规模的发展速度(见表3-2、3-3、3-4)。
表3-2 2008~2017年河南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数
表3-3 2008~2017年河南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招生数
表3-4 2008~2017年河南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校生数
2007年,河南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占全国总规模的7.63%。在这个高度继续增长,比例越高,难度系数越大。就是在许多困难的阻碍下,河南民办教育砥砺前行,不断超越。10年后的2016年,在校生总规模达到566.27万人,占全国民办教育总规模的11.74%(见表3-5)。10年间,河南民办教育在校生数增加了369.24万人。2017年在校生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618.40万人,比上年净增52.13万人。
从各个学段来看,增幅最大的反而是民办小学教育阶段。10年间由占全国同层次在校生规模的10.56%增加到17.06%,增加了6.5个百分点。由于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河南民办教育在这个阶段的占比是在所有学段中最少的。当民办学前教育占全省学前教育总规模的67%左右时,民办小学教育仅能占同层次的14%左右。可以看出,民办小学在同层次教育规模中占比低是全国共有的现象,而河南民办教育占比最低的学段,竟是10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学段。目前在全国民办小学教育中,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是在河南就读的。
10年前,河南民办教育在校生数占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数的8.71%,10年后,2017年这个比例增加到23.25%,这样的增长速度反映出河南民办教育快速发展的势头(见表3-6)。
表3-5 2007~2008学年度至2016~2017学年度河南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与全国比较
表3-6 2008~2009学年度至2017~2018学年度河南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规模变化情况
2013~2017年,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数只增加了两所,图书增加了1197.6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值增加了99084.78万元。教职工总数增加了8238人,其中专任教师增加了6319人(见表3-7)。
表3-7 2013~2017年河南民办高校办学基本条件一览
从数据可以看出河南民办学校投入的信心和发展的决心,同时从教职工队伍的增长情况看,五年间增长数据中,专任教师占了76.71%。看得出,这样的增长是基于人才培养提升的需要,是良性增长。
2.内涵提升持续发力
持续不断地增加办学投入,与时俱进地更新办学理念,使河南的民办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理念与精神。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有着鲜明的特征。从事这样的事业,必须具有为社会贡献的理念和精神。职业可以讨价还价,为事业是可以献身的。河南民办教育的成功发展,其最深厚的底蕴即是这种理念和精神。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之初,胡大白就明确提出了“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在创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开拓、拼搏、实干、奉献”的精神,凝练出了“厚德、博学、励志、图强”的校训。宗旨、精神、校训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共识,积淀成了校风清正、学风端正、团结友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办学25年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始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宗旨不动摇,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动摇。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深化爱国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持续实施秩序礼仪、文明宿舍、学生整洁竞赛,着力强化环境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有追求、懂感恩、知礼仪、爱劳动已经成为学生的明显特征,形成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鲜明特色。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勤俭、朴实、自力、更生”为校训,秉承“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弘扬“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办学精神,经过14年的发展积淀,明确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商科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郑州市中牟外国语学校初级部高度重视环境育人的理念,着力打造学部班级文化特色。本着不断更新、不断创新、实际有用的学部文化建构理念,在原有文化建构的基础上,又别具创意地开展了形式新颖、美轮美奂的班级文化评比活动。室内布局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主题的设定,使“爱”“绿色家园”“读书”三大主题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晨曦班、小太阳、向阳花、奋飞班……一个个积极向上的班级名片构思巧妙、设计新颖,令人心生暖意,能量倍增。
改革与创新。教育的发展应该坚持“守正出新”的思想方法。“守正”就是遵循规律,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教育成功的经验。“出新”就是跳出框框,另辟蹊径,不断创新,办出特色。河南民办教育近40年的发展成就,实际上就是不断守正出新的实践。一般情况下,守正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但出新就需要勇气胆识和科学的精神。黄河科技学院在学校管理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的改革,“大部制”将相关职能部门调整合并,精简了机构,提升了效益。总部位于郑州市的宇华教育集团于2017年2月28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后,又于2017年12月28日以总价14.3亿元人民币收购LEI Lie Ying Limited全部股权。LEI Lie Ying Limited拥有70%湖南猎鹰股权,而湖南猎鹰拥有民办学校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猎鹰技工学校、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及湖南猎鹰物业管理全部权益。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积极转型发展,建设了“健康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明确了为河南基层社区和农村医疗机构及相关卫生与健康事业,培养适应于区域经济建设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德术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郑州贝林斯敦幼儿园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理念指导幼儿培育,通过区角游戏、社会联合游戏等创造性游戏的开展,将主动学习的理念很好地贯穿到一日生活、环境、老师的支持、幼儿的学习当中,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科学健康的基础。
方法和措施。好的办学宗旨、理念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指明方向,而良好的方法措施则是通向目标的正确途径。黄河科技学院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理念,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全链条创新创业载体,整合和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突出创新与创业相结合、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理论培养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获批科技部首批“众创空间”,进入全国首批高校创新创业50强行列。郑州财经学院通过开展“校风学风建设月”、“校风学风提升月”、诚信校园行活动,优化了学生成长成才环境。郑州科技学院改革现行以学院(系)条块分割为特征的管理体制,建立学校科技创新大平台——高新技术应用研究院,实现科研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协调使用,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创新能力。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推进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制度规范教学、经费支持教学、全员服务教学、舆论宣传教学的良好局面,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得到凸显。商丘学院2017年度引进高级职称人员130人,其中博士8人。招聘优秀硕士研究生205人。开展“双师型”教师资格评审工作,认定“双师型”教师95人,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启动了2017年院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等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工作,共立项10门院级精品课程,6个专业教学团队,6个特色专业。洛阳第二外国语学校开设了社会实践课、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举办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班会,举办了毕业班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情怀。
社会信任度提升。长期以来,民办教育在社会上的美誉度不高,一些部门和考生家长不太信任,少数公办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甚至不屑提及。这些偏见,使民办学校在招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捐赠、合作发展等方面遇到了一系列困难。但是河南的民办教育没有被偏见和歧视淹没,而是不断奋发努力,砥砺前行,在努力扩大规模的同时,练好内功,提升质量。努力的结果是将规模发展到了全国前列,质量也正在获得社会的认可。从招生环节就可以看出河南考生和家长对民办教育信任度的提升。
从2013年开始,河南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招生数占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16年比上一年有所下降,但2017年又有明显增长(见表3-8)。在生源质量上,民办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不断提高。2017年黄河科技学院录取的新生全部是第一志愿,文科新生最低分超过省定分数线45分,理科超过56分。这样的上升和提高,反映了社会、考生和家长对民办学校的信任,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河南民办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表3-8 2013~2017年全省民办学校招生变化情况
社会贡献。2017年,河南民办教育在校生达到6183998人,按照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标准计算,当年河南民办教育投入的教育事业费为681.05亿元(因教育部没有公布学前教育经费,这里的学前教育部分参照小学标准)。当年河南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492.24亿元,民办教育的投入不但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为全省近620万名学生提供了读书的机会,为千百万家庭解决了子女上学的问题。
成就与荣誉。河南的民办教育继续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黄河科技学院紧紧围绕申硕、教学评估、示范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四位一体”工作格局,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保持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学校荣获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河南双创基地”和“河南省文明单位”等称号。2017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总收入1.28亿元,较2016年增长44.26%,首次年度考核取得B类(良好)成绩,列全省该类别第一名。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获省区级以上奖励2090项(同比增加302项),学校荣登“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榜单。获批科研项目334项(同比增加107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50项。发表学术论文941篇,其中中文核心227篇,SCI检索38篇;出版著作223部,其中专著60部;获得科研成果奖69项,其中省级奖励25项,《区域经济研究丛书》荣获河南省发展研究奖一等奖。董事长胡大白被评为“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并被授予“世界杰出女大学校长终身荣誉奖”。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持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共培训鉴定了3719人次,普通话考试2000余人,英语四级考试541人次。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为2000余名毕业生做了职业技能鉴定,帮助他们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获取率为98%。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与市、县人社局联合举行创新创业培训10场,超过600人获得创业培训结业证书。郑州科技学院获批和结项省市级教学改革项目15项,其中省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市级教改结项6项,立项6项。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优秀民办学校”荣誉称号,被河南日报社评为“河南十大领军民办高校”,被腾讯·大豫网评为“2017年度品牌实力民办高校”。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丘工学院、信阳学院、安阳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等民办高校和民办其他层次和类别的学校都有不俗的建树。
3.特色建设活力强劲
特色是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人、其他单位、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特色是由人和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环境因素决定的。真正有特色的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有活力的教育。贝林斯敦幼儿园以课程园本化实践为依托,探索和研究陈鹤琴的活教育理念以及瑞吉欧的方案教学理论、美国高瞻课程体系,从主动学习游戏环境的创设、师幼互动策略、幼儿发展评价、家长工作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创了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理念的游戏特色。负一层的神秘“贝林小镇”,是幼儿园为孩子打造的社会联合游戏中心。设有十几个不同类型的体验馆,每个体验馆代表一种职业,馆内都设有相应的设备、服装、道具,并且流通自己独创的货币——贝林币,孩子们在这里就像是大人在现实世界的生活一样,通过模拟和体验成人的职业和角色,来了解和接触真实的世界,寻找其中的乐趣。黄河科技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中、高、本教育衔接,打通学生进入专、本科职业教育深造渠道。建成了三个专业群的学科架构,以学前教育类专业群为龙头,财经商贸类专业群、艺术工程类专业群为两翼,三个专业群优势互补,植入项目、行业对接,形成合力,打造专业品牌。不少民办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对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采取特殊的培养方式,建立科学完备的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将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之中,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新时代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特色化需求与教育体制僵化、培养目标单一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矛盾,为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经过30多年艰苦的创业发展,河南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携带坚韧厚重的发展基础、健康昂扬的精神风貌、冷静内敛的个性特点,一步一个脚印走进新时代。
(三)问题及对策
在当代中国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河南的民办教育由萌芽到成长、领跑,实现了量和质的跨越。
进入新时代的河南民办教育,已经拥有了巨大的规模和比较坚实的内涵发展基础,但是整体看来,还没有完全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规模大、质量高的民办学校大都在郑州等较大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基本上没有民办学校。在独立设置的37所民办高校中,有20所设在郑州,其中17所本科院校中,设在郑州以外的只有6所,这种地区不平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一些缺少高等教育的地级市的考生无法和郑州等城市的考生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驻马店、平顶山、三门峡、濮阳等市本来公办本科高校就不多,又没有民办学校来补充,高等教育资源就显得十分贫乏。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还表现在学校层次上。
尽管2017年河南民办初中和小学的招生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增长,但招生总数占比依然低于两端:高校和幼儿园。从当前河南民办教育各层次在校生的结构来看,总体上呈葫芦状,中间小,两头大,占最大比例的是民办幼儿教育。而在基础教育阶段,规模都没有达到同层次在校生数的20%(见表3-9)。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自2010年以来持续减少,由35.30万人一路降至2014年学的16.72万人,五年间减少了18.58万人,之后缓慢回升,到2017年达到23.30万人。从近三年的发展情况看,原来生源一直低迷的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等都有了回暖甚至大幅增长的迹象。但就现状来看,这些类别和层次的学校在全省教育大盘子中仍然占比较低,在民办教育体系内也占比不高。
表3-9 2017年河南省各层次民办学校在校生数及占比情况
2.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老旧问题
经费问题依然是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办学经费的短缺使民办学校步履维艰。河南大部分民办学校是以收取学费来支持学校运转的。经费短缺,无法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无法请到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无法改善办公、学习、生活条件,无法开展高质量的活动,这就导致办学声誉下滑,从而生源枯竭,招生困难,经费短缺,一些民办学校就陷入了怪圈,进入恶性循环。这个问题,30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政府、社会和考生都知道这个问题,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一直呼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涉及诸多因素,短期内仍无彻底解决的可能。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完善扶持制度”一章中,第一个举措就是强调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相信通过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办学校的暂时困难。要真正解决问题,还要在落实分类管理的同时,理顺经费支持体制,对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要与同层次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对于选择营利性的民办学校,也要采取差别化的扶持政策,给以支持。
师资队伍尚未形成科学的梯次结构。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校的师资队伍在年龄上要形成科学的结构,老、中、青的结构比例应该是“枣核型”,即两头小、中间大。当前除黄河科技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等办学时间较长且在办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学校外,不少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还处在“哑铃”状态,即两头大、中间小,中青年教师十分缺乏。同样的情况也表现在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结构上。这样的结构容易导致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个不易解决的问题,计划经济时代对高校毕业生“统包统分”的机制,导致了教师的“铁饭碗”意识,大家都争着去公办学校。当然,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办公室也不会把吃“商品粮”的大学生派遣到民办学校。高校招生“并轨”后,毕业生包分配的制度取消了,但是公办学校良好的社会地位、事业编制、有保障的经济收入和晋职晋级的渠道,仍然对大学毕业生有较大的诱惑。但是市场的门毕竟打开了,有远见的民办学校创办人就及时用感情、事业、待遇等延揽人才,将科学建立师资队伍的设想付诸实施。即便如此,民办学校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公办学校的“师资培训基地”。学校投入资金、设备、时间,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培养成讲师、副教授等,一旦有机会,公办学校就会对民办学校的优秀教师伸出“橄榄枝”,使这样的人才选择跳槽。当然,这里面也有多种原因。《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承诺,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进修、表彰奖励、科研立项、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平等待遇。相信这样的政策如能落实,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将会出现良好转机。
少数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为着这个事业,许多民办教育人在终生奋斗,无私奉献。河南民办教育之所以能走在全国前列,除了大家共有的环境外,主要是这种精神在发挥作用。不可否认,有少数民办学校在办学宗旨上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更多地注重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这样的指导思想导致这些学校在招生、培养、毕业等环节上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影响了民办教育的社会形象。这种现象仅存在于个别学校。随着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规范管理的力度将不断加大,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将会受到应有的治理,民办教育将逐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3.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主要来自民办教育内部,主要是长期健康发展的战略远见不足,行政化倾向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一是长期健康发展的战略远见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民办教育也正在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发展转向以人才质量提升为主题的内涵式发展。这样的发展,除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认真遵循教育规律外,还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使教育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具有远见卓识的民办教育家早已未雨绸缪,及早布局。黄河科技学院的“大部制”改革,宇华教育集团的“走出去”战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郑州成功学院的国际化思考,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的管理体制探索等,都在为未来的发展奠基。但是也有少数学校满足现状。个别学校因为举办者的胸怀、远见、知识所限,发展进入“高原期”后停滞不前,又不愿意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懂得教育的人才,以僵化狭隘的“小农经济”意识对学校进行落后的管理,导致发展乏力。
二是行政化倾向。任何单位,只要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水平就应该不断提升。一般情况下,民办学校创办人会借鉴公办学校的模式进行层级管理,这样的机制会暂时缓解主要领导的压力,形成稳定的管理架构。但是这样的架构一旦成型,就会逐步走向僵化。在这个架构各个节点上的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德配其位、才配其位,否则,这些节点就成了学校运行的权力关口,一些品质不纯、境界不高的人一旦有了小权,就会作威作福,成为发展的阻力。中层的“棚架”会导致上情下情无法互通,“梗阻”的结果是管理系统生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瘫痪。
三是科学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随着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等渐趋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也逐步得到完善。但就整体来看,还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具体到每一所学校,教和学的实践过程是否贴近了教学内容的完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宏观和微观领域的教育活动是否纳入评价范畴;形成性评价是否在评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单一的终结式评价是否得到改革;评价主体是否由单一走向多元;社会评价的参与是否实现,评价对象的意见是否得到重视;评价体系是否全面反映了评价对象的成长活动等,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然,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公办学校,在某种程度上,评价的缺陷在公办教育领域更为严重。
当然,在课程、专业、学科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材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民办教育都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解决民办教育在新时代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民办教育自身共同努力。
政府的责任,是将民办教育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来对待,要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根据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省政府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认真履行职责。扎实推进民办学校党的建设,促进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完善扶持制度,创造条件,支持民办学校进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在全社会树立民办教育的真实形象,宣传河南民办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社会各界要深入了解民办教育,客观全面地评价民办教育,真心实意地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多年来,河南的广大考生和家长对民办教育的信任度不断提高,不但表现在民办学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方面,也反映在对办民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方面,这样的社会氛围促进了河南民办教育的发展壮大。虽然如此,还有一些并不真正了解民办教育的人对民办教育有着片面的认识,这也很正常。
民办教育自身要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展的保障是党的领导。当代河南民办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方向的民办教育必然走入歧途。黄河科技学院“十年找党”,30多年来一直坚持党的领导,终于克服重重困难,走在当代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前列。郑州工商学院始终坚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党的纪委、组织、宣传、统战、学工等机构,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开展。郑州科技学院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的途径和机制,形成了董事会、校行政、党委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工作模式,保证了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原则。汝州市西雅图香榭世家幼儿园不断强化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焦作市宇华实验学校不断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为推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许昌五女店实验学校突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个重点,推动了学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漯河育才学校注重发挥党组织的基层堡垒作用,以校园为阵地,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活动,成为漯河市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学校。商水县阳城新世纪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增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中招成绩连续16年位居全县第一。驻马店市天中实验小学筑堡垒、树旗帜、强作用,把党建工作落实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保障了学校特色健康发展。这些学校的成功实践,都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民办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要想不偏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二是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自身的不断改革创新。真正的动力是内生动力。民办学校要正视发展中的困难,真正把自己的发展放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学生成长的大局中去考虑和谋划,要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要从简单的规模扩张、数量增加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克服行政化、趋公化等倾向,认真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从学生发展实际出发,为学生的纵向发展构筑台阶,为学生的横向发展搭建平台。理清思路,埋头苦干,凝聚特色,科学发展。
三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政府的支持和规范管理。河南民办教育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支持,这样的支持,不仅表现在政策优好、资金扶持、人才保障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发展环境的打造上。正是有了各级政府的支持,河南民办教育才能在艰苦困难的发展过程中一路前行,以自己鲜明的特色走在全国民办教育的前列。这样的支持,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民办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要主动将自己的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己任,不但要调整培养目标以适应,还要努力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助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在这样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发展。
“打铁先要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说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民办教育。长期以来,极少数民办教育工作者抱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社会对民办教育鄙薄等,这里的问题在于过于强调了客观困难而忽视了自身建设。30多年河南民办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凡是坚持党的领导,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自觉规范发展行为的民办学校,不但发展速度快,而且发展质量高,这些学校甚至一直在领跑全国同类的民办学校。那些疏于管理、不修自身的学校,多数步履维艰,发展缓慢,有的甚至中途夭折。当代民办教育7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下,民办教育自身一定要严于律己,规范管理,才能走得稳、走得好、走得快,实现健康发展。
三 2018~2019学年年度报告
2018年,是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的第二年。面对新法带来的一系列解读和变化,面对越来越近的“营”“非”选择,河南的民办教育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又准备怎样面对新时代发展的变化?
(一)坚守
经过70年的发展,河南民办教育深刻认识到,要想实现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遵循国家第一的原则。教育为人类社会所共有,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或不同的社会里有不同的性质,这主要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即受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河南当代民办教育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近4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民办教育都不可能背离国家的发展方向,必须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国分忧。二是服务社会的原则。所有的社会存在都源于社会需求,高质量的社会存在源于为社会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离开了社会需求,社会存在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必然失去存在的价值。三是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学校发展上主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优化,使内部结构比例逐步趋向科学合理。在教育教学上更多考虑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发展为要,运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育原则,在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坚持党的领导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切实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河南民办教育的党建工作逐步走在了全国前列。2018年6月13~15日在珠海举行的全国民办教育党建工作会议上,全国9个典型发言,其中河南2个:黄河科技学院国际学院、晨钟教育集团。它们在工作实践中重视党的建设,健全党的组织,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贯穿到教书育人的行动中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培养规划,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教材、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教书育人各环节,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获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黄河科技学院开展“亮身份树形象比贡献 争做出彩黄科院人”活动,要求党员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必须把身份亮出来,把先锋形象树起来,把贡献比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出彩黄科院人。郑州科技学院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在统战工作中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原则,充分结合民办高校特点,创造性运用“微统战”模式,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结合实际,围绕中心,分层分级分类开展统战工作,推动统战工作做细、做精、做实。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连续举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号召和引导青年学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勇担新使命,实现新作为,旨在教育青年、引领青年、培育青年、塑造青年、成就青年。信阳学院打造三支队伍,办好四类培训,创建五项品牌,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四五”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郑州财经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培训班走进延安,寻访梁家河、研学杨家岭、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突出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采取集中宣讲与文艺活动相结合、党性教育与理论学习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组织生活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提高党员整体素质,让规矩“严起来”;突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动”起来;突出党支部的主体作用,让组织生活“活”起来。以大力提升学院党建工作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用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2.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对民办教育提出的基本办学要求。河南各级各类民办学校逐步克服短期行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初步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黄河科技学院坚持“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郑州科技学院创新性开展了以“读、观、演、创、做”为内容的五引导工程,引导学生读经典名著,感悟人生真谛;观人生百态,辨是非美丑;演基本技能,练职场真功;创新施教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做诚信诚实公民。信阳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实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一目标,突出办学特色,以教学保障和资源保障为两翼,持续推进内涵建设和转型发展步伐。学院成立了信阳地方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信阳民歌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汉风国韵社、翰墨书法协会、千千结艺社等社团组织,致力于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民族精神。组织举办罗山皮影戏展演、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联展、民俗文化节、民间音乐进课堂、汪家拳传习、民族传统服饰展、历史剧《浣沙纪》展演等各类文化活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切实融入思政教育实践之中,以优秀的文化精神濡染和塑造青年学子的心灵与人格。郑州财经学院通过开展“校风学风建设月”、“校风学风提升月”、诚信校园行活动,优化了学生成长成才环境。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推进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扎实开展以“五个一”工程为载体的素质教育,还以“学习雷锋,日行一善”为主要内容,创作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成为倡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郑州电力职业学院全面启动了院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等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工作。洛阳第二外国语学校开设了社会实践课、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举办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班会,举办了毕业班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情怀。
3.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教育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培养人,河南民办学校在由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转型过程中,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黄河科技学院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立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文件,大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举办文化大讲堂30余场,将传统手偶、诗词等艺术元素引入校园,增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依托课堂教学平台,开展中原特色文化专题教学,将中原茶文化、豫剧等传统文化特色融入食品、音乐等专业教学,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郑州科技学院坚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开设企业订单班、优卓班,共建实验室、模拟实训中心等途径,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不断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引培并举促进双师队伍“新”提升。实施一站一室培养双师“新”途径。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双能水平。在学校建立“企业名师工作室”,为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参与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构建了岗位胜任、专业发展、团队协作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师培训系统,全方位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成长发展。
信阳学院坚持学习国内外高校先进办学理念,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拓宽学术交流广度与深度,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及学术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拓宽办学新思路,先后与中软国际、珠宝街、智游集团、阿里巴巴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进一步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搭建渠道。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成立“AI+VR医学教育融合创新研究院”。聚焦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对医学教育的改变,虚拟现实技术和AI大数据在医学中的应用与教育教学融合,将成为应用型大学实现弯道超车,在行业领域树立品牌的关键抓手。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本着“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兴一个产业、创一个品牌”的原则,以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形成了政府与学校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发展模式。
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更新治学理念,从文化理念与传承、义务教育学校专业标准、教育核心理念等方面展开育人工程;郑州一八联合国际学校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理念与模式探索、课堂探索等方面提升课堂理念和学校教育成果;郑州十九中国际部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寻求新型模式教学;郑中国际学校加强学校内涵发展,本着办“让孩子的未来触手可及”的特色教育,从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创办有灵魂的教育、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新型学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
更新教学方法,提升育人质量,持之以恒的努力,民办学校的毕业生由逐步被社会承认到成为市场的紧缺人才。
2018年8月2日,福布斯公布了2018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黄河科技学院2008级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郑州飞轮威尔实业有限公司CEO李威入选。同时,李威也是智能个人移动出行唯一上榜者。
郑州科技学院产教融合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掌握地方发展“新”动向。与郑州航空港区、高新区、经开区等产业聚集区实施战略合作,通过校地互动,了解产业动向,强化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的结合度,每年来校招聘的地方企业达400余家。结合企业用人“新”需求,深入企业调研,确定培养目标。依据企业用人标准,明确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课程体系。最后请行业企业和学校专家进行论证,确保培养目标和规格从企业中来,课程体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融入企业应用“新”技术。与企业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搭建企业真实场景。通过企业设备进校园、技术进课堂、工程师上讲台等全程融入的方式,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两年来,更新课程和开设企业课程累计达150余门,毕业生成建制被预订,入职薪资比普通大学生高出30%。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以众创空间为依托,结合大学生就业创业需求,成立了“洛克8”众创空间,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积极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培育孵化平台,着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院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讲座、众创空间大讲堂、科技文化周等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主题活动,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情趣,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主动性,启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思路,拓宽大学生创新创业视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市场需求、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受到广泛欢迎。
(二)发展变化
改革就是不断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打破常规,实现突破,从而不断激发前进的活力,将事业发展推向更高层面,河南的民办教育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在不断提升。
1.规模持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的民办教育实现了持续发展。从2012年到2018年,民办幼儿园由10362所增长到17293所,6年增加了6931所;在园幼儿由174.04万人增长到300.46万人,增加了126.42万人。民办小学由1344所增长到1865所,增加了521所;在校生由107.18万人增长到162.35万人,增加了55.17万人。民办普通初中由584所增长到819所,增加了235所;在校生由59.13万人增长到90.73万人,增加了31.60万人。民办普通高中由196所增长到299所,增加了103所;在校生由25.98万人增长到41.84万人,增加了15.86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数有所减少,由234所减少到170所,但是在校生却由24.28万人增长到26.54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由34所增长到39所,学校数增幅不大,但是在校生却由28.98万人增长到51.05万人,增加了22.07万人。2018年,全省民办教育在校生数达到674.90万人,占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总数2467.67万人的27.35%,比上一年的23.25%提高了4.1个百分点,占比超过了1/4(参见表3-10、3-11,图3-3、3-4)。
表3-10 2012~2018年河南省民办学校数变化情况
图3-3 2012年以来河南民办教育学校数增长曲线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整理。
表3-11 2012~2018年河南省民办学校在校生增长情况
图3-4 2012年以来河南民办教育在校生数增长曲线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整理。
2.特色逐步形成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河南民办教育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的办学态势。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多种办学模式:有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代表的“滚动发展模式”发展起来的在国内有着重大影响的本科院校,有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原郑州华信学院)和河南建业外国语中学等为代表的“企业集团投资模式”,有以信阳学院(原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等为代表的原公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转型的本科院校,有以郑州工商学院(原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等为代表的综合教育集团,有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郑州升达经贸学院等为代表的台胞投资兴办的本科院校,还有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等为代表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
此外,河南民办教育还有以长葛实验中学为代表的股份制模式,以郑州一八联合国际学校为代表的“校企联姻办学模式”,以公办学校为主体、利用名校效应吸引合作伙伴举办民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倍增模式”,以郑州陈中教育集团为代表的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教育集团发展模式”等。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为河南民办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河南的民办教育在竞争与合作中稳步发展。
区域民办教育的共同发展是河南民办教育发展的又一特色品牌优势。随着发展,河南各地涌现一批推进民办教育整体发展的区域典型,呈现独特的区域现象,尤其是以区域性特征为代表的民办教育发展模式,正在成为一种地方文化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河南区域民办教育发展的版图上,逐步形成了以江浙资本的涌入为典型特征的周口模式,以本土资本迅速崛起的商丘模式,以区位优势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郑州模式等。
3.更高的视野与胸怀
在沉下心来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的过程中,河南民办教育正在突破原有的藩篱,在中国民办教育的大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新时代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这个要求,就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黄河科技学院着力抓好人才培养“试验田”,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机制。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从2014年以来实施“基本技能+一技之长”的“特色教育工程”,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掌握一门适合自己兴趣、体现专业特色,同时又是岗位急需的实用技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多数民办学校能够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紧贴时代需求,认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二是参与重要文件的讨论修订。2017年底,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根据上级要求,就《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多次组织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和专家学者、民办教育参与者等征求意见。2018年4月9日,省民办教育协会又组织部分民办学校举办人在黄河科技学院举行了座谈会,向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调研组提出了修订的意见和建议。民办教育研究院起草的建议得到了参与调研的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田福元、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民办教育管理处处长顾然、政策法规司法制办副主任翟刚学的重视和肯定。
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多次接受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安排,参与地方教育法规的讨论、起草、修改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行业支持。2018年以来,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建庄等多次参与有关报告的起草工作。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胡大白多次参加重要文件的讨论并在省政府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三是主动承担全国性的会议。2018年3月31日至4月1日,首届全国民办高校信息技术与学生工作创新研讨会在黄河科技学院召开。9月15日至9月17日,由亚洲生物氢能联盟(Asia bio-HyLinks)、亚太经济合作先进生物氢能技术研究中心(APEC Research Center for Advanced Biohydrogen Technology,ACABT)主办,河南农业大学、黄河科技学院、生物质能源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农业工程学会承办的第十三届亚洲生物制氢和生物炼制学术会议(The 13th Asian Biohydrogen & Biorefinery Symposium)在黄河科技学院成功举行。10月13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在信阳举办。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民进中央原副主席王佐书,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郑邦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民办教育管理处处长顾然以及来自全国90多所高校、部分省市教育厅委、研究院所、期刊杂志社等机构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10月18日,全国民办理工高校新工科教育论坛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季平,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出席论坛并讲话。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22所民办本科理工院校代表共70余人参加论坛,共同探讨新工科发展策略。10月30日,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郑州晨钟教育集团承办的2018年培训教育机构党建工作现场交流会在郑州晨钟社会组织党建学院举行,来自国内20个省份的近百家培训教育机构、200余名会议代表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交流培训教育机构党建工作。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河南省、郑州市有关组织部门、教育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当地媒体代表应邀出席会议。11月29日至12月2日,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暨校园影视媒体应用研讨会在黄河科技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化教育馆、教育媒体、理事单位的500余名全国学校代表齐聚郑州,共话校园影视教育的成果和未来。
国际层面、国家层面的会议密集地在河南召开,在提升河南民办教育发展质量的同时,开阔了河南民办教育的视野,使河南民办教育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四是持续开展民办教育研究。继2017年出版全国第一部第一本省级民办教育蓝皮书后,《河南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18)》于2018年9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由总报告、学段教育篇、人力资源篇、运营管理篇、专题研究篇、案例篇、综述篇等部分组成,系统反映了河南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总报告由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组撰写,统领全书各篇。总报告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的民办教育从观望、萌芽到发展壮大,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在起步较晚、底子薄弱、经费困难、社会轻视的情况下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走在了全国前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该书2018年11月23日举行发布会,近百名专家学者和蓝皮书研创人员与会。人民网、新浪网和河南几乎所有的媒体进行了报道。连续两年的蓝皮书出版和发布,提升了河南民办教育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促进了河南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的会刊《河南民办教育》改版后更加贴近民办教育发展实际,坚持及时发布国家政策,传递政府声音,为民办学校师生服务,为民办教育发展服务的宗旨,正在逐步扩大影响。内部学术刊物《民办教育研究》每年刊发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018年,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组织的民办教育研究课题立项达到869项,研究成果获得一等奖50项,二等奖70项。
五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民办高校大多承担的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因此,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应尽的义务,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黄河科技学院在引领全国、全省民办教育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投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参加郑州市和中原区、二七区的各项社会活动。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等高校也都结合自身实际,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光伏等产业增收致富。学院培训中心经常性地开展果树栽培、农作物种植、电子商务、裁剪缝纫以及月嫂、家政服务员等职业技能培训,使贫困劳动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掌握了实用的职业技能,成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六是社会美誉度持续走高。2018年9月,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完成的《2018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发布,黄河科技学院在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居第一位,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学科门类组合的自然科学排名中,黄河科技学院位列第一。
(三)挑战、机遇和应对建议
(一)影响因素
1.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影响
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地方政府的文件,都在标题部分突出了“鼓励”和“促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民办教育发展的一贯态度,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但是细心的人更多地看到了“规范”。这表明,民办教育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与发展不适应的问题。粗放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的民办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目的,真正解决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主要内容体现在“规范管理”和“分类管理”上,总的目的是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这对于长期以来坚持正确办学理念,坚持正确育人方向的民办学校,应该是机遇大于挑战,但也要进行一些积极的调适。对于一些粗放发展的民办学校,则需要整理发展思路,在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着重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尽快建立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并认真开展活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面对即将到来的“营”“非”选择,各个学段民办学校都要有一定的准备。新《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学校,现有的民办小学、初中要及早做好实施非营利性教育的准备;学前教育在河南民办教育中占的比例最大,在全省学前教育在校生规模里也占有2/3的比例。虽然新《民办教育促进法》没有规定学前教育必须非营利,但是在未来公办民办各50%、民办园多数要办成普惠园的大盘子里,民办幼儿园也要考虑自己的发展路子;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总体上发展滞后于其他学段,但是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大;民办高校发展比较稳定,黄河科技学院等一批院校已经在国内外具有了一定影响,对于未来的选择也初步有了方向,但是发展也不平衡。少数民办高校还处于规模扩张的初级阶段,发展还有很多困难。这些学校要冷静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科学谋划,提前转型,实现弯道超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2.观念更新带来的影响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样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和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民生活水平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吃不饱”到“吃得好”,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基本需求,而是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高级需求。这种需求带来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观念、新认识导致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这种需求给传统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单一的课堂传授方法、陈旧的学校管理体系等都面临着革新。民办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观念靠前、体制灵活的优势,下好先手棋,占领制高点,在新的起跑线上进入第一方阵。
3.教育现代化过程的影响
我国当代的教育,正在打造能够覆盖人们一生的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河南的教育事业一步步发展,逐步改变了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初步建立了层次完备、结构合理的国民教育体系。
1949年至2018年河南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在校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1949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时,全省高等教育在校生只有800余人,而小学教育在校生则超过了160万人,呈“倒图钉形”;到世纪之交的1999年,全省高校在校生达到18.55万人,中等教育在校生达到566.26万人,形成“金字塔形”;2018年河南全省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247.81万人,中等教育在校生为767.87万人,小学教育在校生下降到982.06万人,形成了“正梯形”结构,大大扩展了学龄人群的受教育机会。随着义务教育阶段的不断延伸,层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体系的完善,这样的结构将逐步趋向“正方形”。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投入会越来越大,会使少数民办学校逐渐萎缩。大部分民办学校将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在特色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公办学校改革也将带来一定影响。在一些民办学校照搬公办学校管理模式的同时,不少公办学校都在悄悄地变革,将传统的行政级别、人事编制等因素逐步淡化,引进了具有生机活力的现代学校制度。这样的变化将进一步加大公办学校的优势,优秀的师资、学生和管理人员会更多地选择公办学校。民办教育要及时调整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动力,保持发展后劲。
4.技术发展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技术正在快速改变社会生活。民办学校已经形成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运行方法等都面临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既不适应今天的学生,也无法与社会需求对接。这些挑战,都对民办学校提出了新的课题。翻转课堂、网络教育、移动终端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在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校园。民办学校要及时跟进,在向公办学校学习的同时,摈弃其行政化、同质化的弊端,根据发展需要不断改革内部管理体制,避免官僚主义,打破中层棚架,实现良性互动,减少管理摩擦。建立科学管理、全面服务的机制,实现效率最大化。在教育教学方面,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引进新的理念和方法,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观念、兴趣和认识取向,将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改革陈旧的教法,开辟广阔的课堂,优化教学的评价,更新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比如,要加快教材改革的步伐,将传统的平面僵化的课本改为立体鲜活的教材;加快评价改革的力度,将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改为综合的真实性评价;等等。
新技术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专业,新专业形成新学科,新学科拓展教育领域。民办学校要及时跟进,不断前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开拓新领域,占领制高点,紧紧抓住发展的主动权。
5.生源变化的影响
人口出生率和教育政策的变化会影响不同学段的生源。一般情况下,小学教育招生数会影响6年以后初中阶段的生源,初中阶段的招生数会影响3年以后高中阶段的生源,高中阶段的招生数会影响3年以后高等教育阶段的生源。这种人口自然增减的影响是基础影响,但是政策的变化会带来升学率的变化,升学率的变化必然带来生源情况的变化。
表3-12 2013~2018年河南基础教育阶段招生数和毕业生数
图3-5 近6年河南小学招生数、毕业生数变化曲线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整理。
图3-6 近6年河南普通初中招生数、毕业生数变化曲线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整理。
图3-7 近6年河南普通高中招生数、毕业生数变化曲线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整理。
2014年全省小学招生数比上一年减少了21.62万人,这会影响2019~2020年全省初中教育阶段的招生,同样会影响2022~2023年高中阶段教育的生源。但是由于政府推进普及高中阶段的措施,这次由小学招生数减少引起的高中教育阶段生源减少的影响不会太大。同样的情况会波及2025~2026年全省高等教育的招生。
在高等教育阶段,生源的构成会有一些变化。2019年国家要扩大高职招生100万人,将会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选拔方式将打破单一的考试方法。
河南小学阶段的招生,1996年达到239.94万人,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峰值。之后逐年减少,到2014年探底,为159.44万人,之后又开始回升,到2018年达到173.56万人,回复到了2000年的水平。全省初中阶段的生源,2019年到达低谷,之后会逐年回升,应该在150万人左右的水平保持一段时期。
(二)面临的发展机遇
虽然河南的民办教育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些都阻止不了发展的步伐。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在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指导下,河南民办教育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政策利好
现有民办学校要认真总结发展经验,凝练特色。特色的凝练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特色一旦形成,就是自己生存发展的竞争实力。
2.新技术带来的教育机遇
新技术带来新产业,新产业形成新学科。教育总要不断地前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开拓新领域,占领制高点,就有了发展的主动权。
3.经验累积
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发展,河南民办教育在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致力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办教育的理念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时代的新环境、新要求更加契合河南民办教育的初心,使之能够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河南越来越好的教育环境和丰富的生源基础,也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
民办学校必须更新观念。有远见的学校,要下决心果断地把规模稳定下来,扎实进行内涵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已经初具规模的学校,不仅要看到明天,还要着眼未来。尚不具备规模的学校,要认真进行战略思考,不要跟在别人后边走一味扩大规模的老路。事实上,现在再像30年前那样办学已经走不通了。世易时移,决不能刻舟求剑。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大局制定自己的发展方略。当然,这要比单纯的扩大规模困难许多,但这是唯一的出路。要存在,要发展,必须办出特色。
(三)发展建议
1.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全面加强民办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民办学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认真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真正使我们的学生成人成才。
2.规范发展,提升质量
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要完善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办学,依章依制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严格招生制度,遏止违规招生行为;严格收费制度,禁止乱收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监督制度,加强风险防控。真正解决好“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实现健康发展,良性发展。
3.构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质教师队伍
民办学校要依法依规与教师签订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足额缴纳社会保险,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管,压实学校法人的主体责任。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师资培养要有前瞻性,要接地气,要有所作为。民办学校的教师要理直气壮地教书育人,在实现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提升。
4.政府扶持,营造良好环境
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民办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批办学规范、特色鲜明、声誉较高的民办学校,涌现一批投身公益、不图回报、为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举办者。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他们的奉献精神,树立民办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关爱民办教育的良好氛围。
5.民办教育自身要严格自律
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切实履行规范自身办学行为并建立长效机制。从增强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入手,重点加强安全稳定、教育教学、师德师风、资金管理、招生收费等方面工作,使人才培养工作适应时代需求,符合国家要求。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发展质量。
6.凝神聚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河南的民办教育已经处在由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时期,民办学校要在发挥自己特色的同时,加强沟通交流,团结进取,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要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特别是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的作用,在人才培养、学校发展、制度建设等方面发挥评估评价、协调监督的作用,形成合力,推动河南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