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加成率与资源配置:基于多产品企业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多产品出口企业界定及典型事实

一 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识别的多产品出口企业

本书首先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来识别多产品出口企业,考虑到加工贸易不能体现企业自主决策产品种类,以及中间商贸易企业的产品种类选择机制不同于直接出口企业,本书删除中国海关数据库中的加工贸易出口观测值和中间商贸易企业,具体过程见本章第一节数据处理部分。

本书将出口2种及以上HS 6位码产品的企业定义为多产品出口企业;将出口到2个及以上出口目的地的企业定义为多市场出口企业。

图2-2绘制了2000~2013年从事一般贸易的直接出口企业中多产品企业和多市场企业数量和出口金额占比演变趋势。样本期间,多产品出口企业数量占比为70.56%~84.26%,大致呈上升趋势;多产品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占比约为90%,且较为平稳。多市场出口企业的数量占比处于58.59%~79.39%区间,呈明显上升趋势,出口额占比每年均高于90%。这表明,多产品出口企业、多市场出口企业在数量和出口额占比上均处于优势。

图2-2 2000~2013年多产品/市场出口企业数量/出口额占比

样本期间不同产品—市场组合下企业数量的分布情况如表2-4所示。样本期内,仅出口一种产品到一个市场的企业数量为50590家,占出口企业总量的14.2%,仅出口一种产品的企业数量占比为22.5%,仅出口到一个市场的企业数量占比为25.1%。这表明,绝大多数企业(86%以上)至少出口2种产品或出口到2个市场;单产品出口企业内,仍有37.2%的企业出口到2个或以上市场,23.3%的企业出口到至少3个市场,存在明显的市场维度扩展边际,即企业将同一产品出口到不同市场;类似地,就单市场出口企业而言,43.6%的企业至少出口2种产品到该市场,27.1%的企业出口3种或以上产品,呈现出产品维度的扩展边际;0.9%的企业出口多于100种产品到50个以上市场。

表2-4 2000~2013年不同产品—市场组合内企业数量分布情况

表2-5进一步给出了样本期间各产品—市场组合下的平均企业出口额,用各产品—市场组合下企业出口总额与该组合内企业数量之比来表示。企业平均出口额随着出口产品种类和出口市场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如仅出口一种产品到一个市场的企业平均出口额为108万美元,而出口100种以上产品到至少51个市场的企业平均出口额高达25795万美元,前者仅为后者的0.4%。

综合表2-4和表2-5可得,一方面,出口100种以上产品到50个以上市场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0.9%,出口金额却占出口总额的14.9%;另一方面,数量占比为14.2%的单产品—单市场企业的出口金额占比不到1%。因此,多产品企业、多市场企业以及多产品—多市场企业占据出口主体地位,是中国出口额的主要贡献来源。这为我们在第五章从产品—市场组合层面研究企业出口增长特征提供了现实依据。

表2-5 不同产品—市场组合下企业平均出口额

二 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数据库识别的多产品出口企业

为了更加准确地识别既从事生产又出口的多产品企业,本书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数据库识别多产品出口企业。其中多产品企业仍然定义为企业生产并出口2个及以上HS 6位码产品的企业。

图2-3描绘了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库中的多产品企业占全部企业的企业数、总产出和出口额的比例。

由图2-3可知,多产品出口企业数量占比从2000年的66.63%上升到2013年的76.83%,2000~2013年平均值为72.54%,这意味着每4家从事出口的制造业企业中,有3家企业至少生产并出口2种及以上的产品。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多产品出口企业数量占比不断上升。

相对于企业数量的占比,多产品出口企业在总的产出额和出口额中的占比更高,产出额占比处于74.15%~84.06%区间,出口额占比则更高,达到86.43%~94.42%区间。从这一结果可以得到至少两个关键结论:其一,多产品出口企业贡献了总产出和总出口中的绝大部分,在生产和出口中占据统治地位;其二,多产品出口企业的总产出和总出口占比高于企业数量占比,这意味着多产品出口企业的平均规模(总产出、总出口)大于单产品企业,也就是说平均而言多产品企业规模相对较大。

综上所述,多产品出口企业在我国制造业生产和出口中均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这为本书以多产品出口企业为对象研究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内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差异化调整及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事实基础。

图2-3 2000~2013年多产品企业占全部企业的企业数、总产出、出口额的比例

第七章至第十一章均使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这里进一步基于该时期描述多产品出口企业的普遍性、重要性及其产品范围分布情况。

具体地,表2-6给出了中国全部出口企业以及从事进口的出口企业中多产品企业的占比情况。在全部出口企业样本中,多产品出口企业数量、产出额和出口额的占比分别约70%、80%和90%;而对于从事进口的出口企业样本而言,这些占比就更高。这说明中国出口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至少出口2种及2种以上产品;多产品出口企业是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贡献来源。由表2-6还可知,出口企业产品范围平均值在6左右,中位数为4,95分位上为17~19,最大值高达359,这说明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范围较大,智利和美国的多产品企业平均产品个数分别为3.7和3.5(Garcia和Voigtlander,2017;Bernard等,2010);此外,多产品出口企业之间,产品范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表2-6 产品出口企业普遍性、重要性和产品范围

三 产品排序与核心产品典型事实

(一)产品排序变量构造

本书构建产品阶梯变量衡量多产品出口企业内产品所在位置。具体地,第一,对多产品出口企业内各个产品根据出口额大小排序,得到产品排序变量RankingRanking越大,表明其离出口额最大的产品距离越远。第二,根据产品排序变量构建另外三个虚拟变量,作为产品排序变量的替代变量,分别为Non_coreBottomSecondNon_core表示非核心产品虚拟变量,排序变量Ranking大于1时取值为1,否则为0;根据产品排序中位数将多产品企业出口的产品分为两部分,依此设定虚拟变量Bottom,排序变量位于中位数之下时,Bottom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Second表示销售额排名第2的虚拟变量,对应项为出口额最高的产品。

(二)多产品出口企业存在核心产品的典型事实

已有文献将企业内销售额最高的产品称为核心产品,其他产品则为非核心产品(Eckel和Neary,2010;Mayer等,2014;Eckel等,2015)。图2-4显示了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全部产品、核心产品、非核心产品出口额的变化趋势。由图2-4可知,2000~2006年,样本中多产品出口企业出口额从0.54亿美元增长到3.1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最高的产品贡献了近75%,其他产品仅贡献25%,说明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存在核心产品,且其出口额明显大于其他产品。

该典型事实表明,虽然多产品出口企业出口多种产品,但是出口分布极不平均,出口额主要由其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所贡献。那么在面临贸易自由化的冲击时,多产品出口企业的核心产品和非核心产品出口额分布是否会明显变化,出口加成率是否也会有差异化调整,以及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何种影响,这是本书接下来要回答的几个关键问题。

图2-4 2000~2006年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额变化

四 多产品出口企业内产品绩效差异化分布的典型事实

多产品企业内出口额在各个产品之间,尤其是核心产品和非核心产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笔者进一步考察其他绩效指标在企业内产品间的分布特征,包括出口价格、加成率、边际成本和产品质量,这些绩效指标也是本书后续章节的主要研究内容。

借鉴Eckel等(2015)的方法,构建以下检验多产品企业内产品间绩效差异的计量模型:

其中,下标fgt分别表示企业、产品和年份;Yfgt为本章选取的产品绩效变量,分别为出口价格(Price)、加成率(Markup)、边际成本(MC)和产品质量(Quality[1]。对多产品出口企业内各个产品根据出口额从大到小排序,得到产品排序变量RankingRanking越大,表明离出口额最大的核心产品距离越远。ωft为企业—年份固定效应,控制企业之间的绩效差异;控制产品—年份固定效应υgt,使不同计量单位的出口价格在不同产品之间具有可比性;εfgt是随机误差项。回归结果见表2-7。

表2-7第(1)~(4)列分别报告了以出口价格、加成率、边际成本和质量为被解释变量的计量模型(2-1)的估计结果,产品排序的估计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示两层意思:其一,多产品出口企业内不同产品之间的出口价格、加成率、边际成本和质量等绩效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二,随着产品排序的增加,亦即随着产品越偏离出口额最高的核心产品,产品价格、加成率、边际成本和质量越低。基于此,本书得到另一个关于多产品出口企业的典型事实:多产品出口企业内不同产品在价格、加成率、边际成本、质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企业在产品之间进行资源配置并调整产品绩效。

表2-7 多产品企业核心产品与非核心产品绩效差异估计结果